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在体育事业和体育法治建设上所取得的发展与成绩的基础上,展示了70年中国特色体育法治的发展历程与特点,认为:在体育法治理念上,经历了从"体育法制"走向"体育法治"的过程;在体育法治任务上,始终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为中心;在体育法治功能上,实现了从政治功能为主向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功能的拓展;在体育法治价值上,坚定了"体育人权"与"体育权利"的价值追求。展望未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体的新时代,我国体育法治建设需实现"依法治体"与"以德治体"的有机结合,确立和保障群众体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加速体育产业发展的立法推动,建构体育权利体系和权利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2.
"体育生活化"被普遍地置于常识语境中讨论。实际上,对"体育生活化"多重语境的解读是可能的。在现代性语境中,它是对现代性和体育自身的一种批判和反思;在政治语境中,它指涉体育"去政治化";在经济语境中,它指涉体育"去商业化";在文化语境中,它指涉在大众日常生活中同步地消除体育歧视文化和建构体育认同文化。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阳光体育"的内涵进行研究与探讨,从加强"阳光体育"在学校体育和增强我国国民体质的作用入手,对现阶段我国各级学校中开展的"阳光体育"进行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阳光体育"的深刻含义、发展中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对"阳光体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体育理论研究工作中的最大难点之一是如何对"体育"进行定义,而解决这一难题最基础的工作应当从这个概念的发生学研究做起。"体育"是19世纪末从西方经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一个名词性概念,之后在中国体育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概念逐渐由一开始的"身体的教育"逐步演变成包括"身体的教育、身体锻炼和娱乐、竞技运动"在内的"大体育"概念,并有以"Sport"置换"Physical Education"(PE)成为"体育"总概念的趋势。"竞技"何以成为"体育"?"Sport"怎能置换"PE"?本文基于发生学方法对"体育"及其相关概念在国外的发生、发展、传播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对引进中国后的"体育"概念的演变、不同学派争论焦点进行解读,对"体育"与"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竞技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意在启发公众(起码是学界)把主流话语中的日常"体育"概念与"体育"科学概念区别看待,把"体育"词语与"体育"概念区别开来,从而真正把握"体育"概念的真谛。文章还从发生学角度建立了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体娱)、竞技运动之间的关系模型,对"Sport"能否成为中国"体育"的总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提出要解决"体育"概念在中国的长期纷争,必须要在中国体育学界开展严肃学术对话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对"体育公共利益"的科学界定与保护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从对公共利益的分析入手,指出体育公共利益是与公民个人体育利益相对的社会大部分公众主体体育欲求的转化形式,它主要表现为以"体育公共产品""体育公共服务"和"体育公共权利"为内容的公众主体对客体的主动关系和客体对于公众主体的体育好处和意义。它具备"合法性""普遍性"及"合理性"特征。研究表明,经济转型期我国的体育公共利益不但包括普通公民的体育利益,还包括以夺取"金牌"为目标的竞技体育利益。因此,经济转型期必须对体育公共利益这两方面同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6.
"农村体育组织建设"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自组织理论,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历史状况与农村体育组织方式演化的关系显示,自组织演进是当今农村体育组织方式的历史性必然抉择.政府和体育职能部门在农村体育组织体系中"支持体系主角、组织体系配角"的合理角色定位以及在体育发展不平衡的农村地区实行"分层推进"的体育组织建设方式是实现农村体育自组织演进及农村体育组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体育电影是向大众传播体育文化、体育意识和体育形态的重要载体,不同时期的体育电影随着历史时代文化主题的演变呈现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从近代的"救亡图存"、新中国初期的"体育即政治"到市场经济中"人本"体育思想的觉醒,中国体育电影一直在宣扬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励志主题。在新时期,应进一步拓宽和挖掘体育电影主题,探索用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去弘扬体育的积极意识形态,关注人性本身更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在建设"体育强国"大背景下,高校体育出现了"学生体质下降、学生运动兴趣与习惯脆弱、高校与职业体育严重脱节、学生体育深度素养严重不足和高校体育与大众体育错位"等问题。通过论高校体育与"体育强国"的关系,以及高校体育内部诸要素关系,得出高校体育今后发展应加强"确立课程的教育属性和功能,明确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试验体育社团性质的准实体化与运作的准市场化,深度挖掘高校体育文化"等工作,这些正是体育强国前进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具有特殊人文地域空间特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符号学分层透析,研究认为:在器物层面上,地域人文特质浓郁的977项民族传统体育彰显具有"文化定义"的中华民族文化外延,凸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物质文化生产之总和,是整个"民族体育文化"大厦的物质基石;在制度层面上,国家民族体育政策的制定、颁布及施行,从政治管理的艺术性和学科发展的学理性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脉络;在行为层面上,定期举办的各类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各民族民间竞技游艺活动表达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规范性"和"原生态常态"多元一体发展格局;在观念层面上,"民族传统体育"所扮演的群体生产、工具需要到处理和谐民族关系和处理人身心平衡的休闲方式姻蕴化育出来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内核。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文化符号学分层透析,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从"自然发展"到"科学发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明了和外延的拓展,对世界体育一元化发展和世界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农民体育开展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之一的陕西省,在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社会中,把发展农村体育和开展农民健身活动作为小康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在实际工作中以"体育竞赛"为杠杆,坚持抓农村"民间体育"和"节日体育",体现了当前农村全民健身的一般特点与规律.现阶段,依靠"政府行为"和以开展"乡土体育"为主体的农村体育模式,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现实性.并就如何开展农民健身问题提出4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论课外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体育课与课外体育进行比较与研究,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应从体育课程转移到课外体育上来,努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立和完善新的教育模式,并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以文献资料法对人与体育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与人的关系应该是人回到人自身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和体育自身功能(健身和娱乐)相互统一和谐一致地关系上来,是人与体育在和谐共处的基础上来丰富人生的内容和行完人生的过程.其包括人与体育的"过程化"、"大众化"、"主体化"和"日常化".此所谓的"人的体育化".  相似文献   

13.
从"体育是--什么"的本质挖掘转向"体育--是什么"的现象解析,认为体育是一种文化现象.而基于体育的基本逻辑及范畴来源的、被"教育化"了体育课程,应按照一定社会对课程的要求,在体育的轨道上从形态、模式等方面超越体育,完成课程使命,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选择、传播、推进和发展体育.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创建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视现代健康观与健康决定因素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个人行为及生活方式,并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不是学生体质健康的权威;把握健康因素,和谐发展学校体育.提出创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实现"终身体育"目标:实现"终身体育"应以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阐述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内容构成和组织功能构成;分析介绍了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体育强国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光荣的系统工程,体育强国建设中政府角色的定位应该立足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的理念,把握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体育发展现状、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等。研究认为:1、政府角色的边界在于平衡好国家体育利益"维护者"和公共体育"服务者"的角色关系,平衡好体育发展"管理者"和体育市场"经营者"的角色关系。2、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者"、体育综合实力"建设者"、体育发展结构"协调者"、体育发展方式"改革者"、国际体育话语权"缔造者"是其主要角色所在。  相似文献   

16.
分析大众体育观念的发展变化,对于把握大众新的体育心理需求、体育新的发展趋势,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以陕西省咸阳市媒体受众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随机走访、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国人体育观念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升,大众体育观念及其体育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基于"观赏"里约奥运会赛事的视角,大众体育观念及其体育行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输不起"到"输得起"、从"金牌至上"到"金牌若何"、从"看赛场内"到"看赛场外"、从"看结果"到"看过程"的转变.大众视域中的体育具有社会化、人文化、娱乐化、生活化的特点,既彰显了中国自信、凸显了金牌本色、还原了体育本真、让体育融入了生活,又体现了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态势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法治为研究对象,从法哲学的视角对体育法治的"应然"理论逻辑、体育法治的"实然"理论逻辑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建构了科学合理的体育法治应然体系,旨为体育强国背景下更好地实施"依法治体,体育法治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概念的特殊重要性,学术史上关于概念的争论屡见不鲜.运用文献法,在描述了"体育公共服务"与"公共体育服务"两个概念应用的起始时间、立论依据、争论与辨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共同点与差异点,并从"公共服务"划分中得到的启示、公共体育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上位概念难以成立、二者在现实点上的关系等9个方面略抒己见,其核心观点是:现实点上"体育公共服务"和"公共体育服务"是作为不同语词所表达的同一概念,不存在孰是孰非、谁正确谁不正确的问题,但哪一个语词更规范,有待进一步商榷.目前,"体育公共服务"与"公共体育服务"并行不悖地出现,反映了学者们在对"两个概念"做出一种潜意识判断后的选择性倾向和语言支配习惯,本文就倾向于使用"体育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科学学科属性及其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科学学科属性为综合性科学,隶属于科学学科体系中的综合科学;其学科分类类似于科学学科分类的缩影:体育自然科学、体育社会科学、体育人文科学和体育综合科学4大分支学科.其根源,科学学科"大科学"是研究"人、物和社会"的"大千世界";体育科学"小科学"是研究"体育人、体育物和体育社会"的"小千世界",两者蕴涵有科学内在的直接同一性和逻辑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成都市都市体育圈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都城市环境特征、体育市场现状以及市民体育消费和生活习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适合成都市发展的都市体育圈构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成都市都市体育圈作为城市体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地域形式,与其它都市体育竞争力相比,具有独特价值与优势.在地域上大体可分为都市中心体育圈、近郊体育圈和远郊体育圈三个圈层,它的构建要以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龙头,以体育休闲、体育旅游、运动体验等功能为重点,围绕"点-圈"环状辐射的地域及类型特征,建立与成都城市"个性"相适应的都市体育圈;利用成都得天独厚的休闲旅游资源,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竞技为一体的都市新单元;以"基地"为依托,整合全市体育资源,实现"点"带"圈"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