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尼采反叛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之点是拒斥"同一性",倡导"差异性"。尼采对"同一性"的拒斥,对"差异性"的倡导,深刻地启发了后现代哲学。反叛"同一性",主张"差异性"是后现代哲学共同的思维取向。在尼采的基础上,后现代哲学对同一性哲学进行了更彻底的解构,同时更加强调了世界的差异性。在此意义上,尼采成为后现代哲学的理论先驱。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思想与美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其思想倾向却是一种十足的"反美学"。这是因为海德格尔认识到,美学的背后乃是现代形而上学的主体—客体框架,这种主体—客体框架使得作为主体的人不断地控制和制造作为客体的对象物。这一主体—客体框架作为现代技术的本质,隐藏着原子弹爆炸式的灾难性后果。海德格尔认为,只有克服美学,克服这种主体—客体框架,才能真正理解艺术的本质,才能使艺术成为对现代技术社会的救渡。  相似文献   

3.
逻辑实证主义作为现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拒斥形而上学"为主要特征,其理论缺陷给我们提供很多的理论教训。但是它在"反形而上学"不成功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值得我们珍视的理论遗产。本文试从"拒斥形而上学"角度,探讨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得失,并且进行一些客观的功过同一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阿多诺认为,作为"瓦解的逻辑"的表征的论说文,是一种超群的批评形式,一种对概念的"内在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作为一种哲学表征,论说文不仅批判了概念的帝国主义倾向,还批判了以概念为基础构建的形而上学体系。然而,论说文又救赎性地保留了概念。它不加界定地直接使用概念,让概念在否定性的关系网络中更为精确地界定自身。论说文是一种"星丛"文体,在哲学上遵循的是"客体优先性"原则,其目的在于真正"恰切地"想象客体,在表达方式上与客体秩序保持一致,克服主体对客体的压迫,构建新型的主客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和实质性的关系.在世界中,只有人才够成为真正的主体,所谓客体是指与人相关的现实世界,而不是传统教科书所讲的"整个世界",主体与客体既对立又统一,这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6.
"微"时代下思想信息的传递、接收和反馈、构建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方法论意义,为解读和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独特的分析框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虚位"、"内容预设"、"环境缺失"。在"微"时代下,探讨主体、客体(内容)、环境的"微"特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形成主体、客体及环境的良性及有效互动日益凸显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础主义是哲学史上主流哲学传统的共同理论信念,它迷恋“基础”,崇尚“镜式”反映,固守同一性思维,追求元话语和宏大叙事。反基础主义作为与基础主义相对的概念与基础主义有相反的意义。它拒斥形而上学、抛弃反映论、摆脱同一性思维、否定大叙事。笔者试图探讨基础主义对于课程研究的消极意义和反基础主义之于当今课程研究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尼采否定“同一性”,肯定“差异性”哲学。他的差异观表现在他的认识论、语言现方面。在认识论方面,他反对传统形而上学的一元主义认识论,主张多元主义的认识论。在语言观方面,他主张语言的多义性。  相似文献   

9.
元伦理学对象可以归结为三大范畴:"善"、"应该(包括正当)"和"事实"或所谓"是".善亦即正价值,是客体事实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效用.应该是行为善,是行为事实符合其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则是行为的道德善,是行为事实的符合道德目的的效用性.正当、应该和善都是客体事实对于主体需要、欲望、目的的某种效用,都是客体的依赖主体需要、欲望、目的而存在的属性,因而都属于价值范畴;反之,事实或"是",则是价值的对立范畴,是客体的不依赖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而独立存在的属性.事实与价值构成客体的全部外延而与主体相对立;主体及其需要、欲望和目的既不是价值也不是事实,而是联接二者的中介物.  相似文献   

10.
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的世界美学由于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长期执著于西方二元论文化传统,总是企图在诸如核心命题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理论视域的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研究对象的艺术美与自然美,思想基础的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等方面有所分别、判断与取舍,乃至形成了知识美学的主流品格,最终导致了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学科缺憾与困惑。全面而且深刻地反思与检讨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提倡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艺术美与自然美、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平等不二、不取不舍的智慧美学,是克服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世界美学之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的基本对策。而知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与智慧有所分别而又无所分别,对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美学与智慧美学不取不舍,更是智慧美学的真正化境。  相似文献   

11.
“天人合一”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意义.儒家的“天人合一”,其主流精神是指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主、客未分的“天人一体”,而非以自然为本和表现为主、客分立关系模式的“天人和谐”.它所体现的主要是一种道德性命之学,其旨趣在于为人的生命存在确立形而上的根据.“一体”论与“形而下”的“和谐”论不仅有着明显的区别,且其分野亦标示着能否对中国哲学基本特征和其表征的哲学理路作出正确的把握.以“天人和谐”释解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是对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2.
初唐道士成玄英是唐代道教"重玄"论思想的重要代表。他认为"道"最基本的特点是"虚通";"道"作为本体既没有实体性,也没有抽象性,而具有一种现象性。这反映了唐代道教哲学比较高的思辨水平。在这一"道"论思想的基础上,成玄英阐述了其"万类参差无非独化者也"的物质观,"道契重玄,境智双绝"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因其素分,任其天然"的社会观和人生观。成玄英"重玄"论的道教思想在有唐一代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并不反形而上学.围绕"存在"与"无"的关系,他论述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认为"存在"是"常住的在场"."无"是没有"存在者"的"常住在场",是"存在"的."无"是"存在者"展现自身的背景.通过"哲思"与"诗思"才可把握"无".这一形上姿态把被遗忘的"存在"拉到了人们面前更为彻底.其深邃的思想为形而上学(哲学)开辟出新的领域,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了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儒家的自然观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为"尚用",二为"比德"。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儒家伦理道德至上向自然山水的转移,山水成为君子德风的比喻和象征。汉儒"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对先秦儒学"比德"观念的继承和发扬。经过晋宋玄学对传统儒学的扬弃,儒隐者不仅比德山水,还寄情山水,以追求高洁独立的人格。唐儒高举建功立业的时代大旗,始终没有改变积极用世、匡扶天下的价值取向。即使走上隐逸之道,也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5.
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智慧至少应包含知识和责任两个方面。一个聪明的人知道对知识的责任。哲学的知识是为理解世界的实在和人生的意义服务的,而人生的意义和道德的原理需要由哲学知识来论证。传统的形而上学尽管有种种缺陷,但它们作为理性论证的世界图式曾为这种论证做出过重大贡献。后现代主义在批判形而上学的时候,把哲学的这种责任也抛弃了,这是导致当代哲学和道德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近代至今,"世界历史"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经历了由"欧洲中心论"向"全球历史观"的转变,近几年又出现了"中国中心论"的新趋势.研究这三种观点可以知道,"世界历史"的观念包括了宏观世界史和微观世界史两大体系.从宏观上讲,需要用"全球历史观"看待世界历史,即世界历史就是全球性历史,包括全球每一个方面的历史;从微观上讲,需要用"对象中心论"看待世界历史,即每一个特定的对象都可以形成为一个中心,以此中心为基点从时间和空间上向外辐射,就构成了微观世界史体系.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的“自在自为之有”和“纯有”这两个概念,是潜在地包含着能够体现现实各种关系的“关系实体”概念,其逻辑的展开,表现了它们所隐含的具体生动的辩证法思想。不过,黑格尔的所谓“由客观逻辑到主观逻辑的辩证逻辑”,只是从抽象思维的绝对观念到具体的对象意识和观念、最后再回到抽象思维的绝对观念;与其相应,他所坚持的哲学思想方法及其异化观也不过是“从思维的抽象到思维的具体、再到思维的抽象”这样一种纯主观逻辑方法,由以决定着他的辩证法只能是抽象思辨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广松涉认为在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关系主义逻辑和异化观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正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物象化思想所要批判地继承的东西。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绝不是只通过克服“主客”二元对立就可以实现,也不是用“关系本体论”的关系主义就可以表述清楚的。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辩证法或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有着根本的对立。广松涉在认识两者的关系时,既有重要的贡献,也有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8.
用和而不同的哲学观分析武术进奥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的"和而不同"思想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它强调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和谐共处。中国传统武术和奥运属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两者可以和谐共处,相得益彰。两种文化发生联系是必然规律。武术进奥只能是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举措而不能成为最终目标。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之路是以独立的形式为世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