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采用中国大陆东部、中西和西部三大经济区2008—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Johanson面板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与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之间的协同互动关系均未建立起来,三大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与服务业发展之间仅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在东西部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是服务业发展的长期原因,但在中部经济区,服务业发展则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升级的长期原因。从整体来看,虽然中国是一个体育用品制造和出口大国,但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全球竞争力较弱,国际话语权仍非常有限,与国内服务业发展相比,三大经济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最后,从互补性视角提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在体育用品制造业面临国内外严峻挑战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阐释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在分析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现状基础上, 探讨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供给结构有待优化,需求潜力亟待进一步挖掘;深陷“低端锁定”困境,传统全球价值链面临破裂风险;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良性互动尚未形成。进一步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补短板、促消费、增固投、稳流通、强互动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结构及特征,指出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等。并根据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提出优化产业组织、全面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产业新发展格局。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适应双循环格局为逻辑基点,探究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向。研究认为,双循环格局是基于时代背景的必然选择,双循环所倡导的科技创新、促进消费、高水平开发将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照双循环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仍存在内循环供给质量和效率与需求结构仍不匹配、外循环深陷“低端锁定”困境、传统全球价值链面临破裂风险、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良性互动尚未形成等问题。提出调结构、促消费、增固投、稳流通和强互动等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论述,并提出优化产业组织、全面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链战略视阈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潜在危机与谋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对我国近5年来体育用品制造业相关科研资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首先,指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矛盾焦点:单一的加工制造。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强与弱都体现在这单一的加工制造环节上。其次,在此基点上,进一步论证在产业链缺失的条件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存在的4种风险(即生存与发展风险、市场风险、创新风险、融资风险)。再者,通过专家访谈法针对4种风险建构与谋划相应的战略、策略和具体建议,旨在促进新时期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行业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及N指数等指标,对2003~2009年我国6大类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并就各类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体育用品制造业、球类制造业、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业、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与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某一(几)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度均较高,主要分布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上海等省份,但整体上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集聚度仍非常低。近7年间运动防护用具制造业、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业和其他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增幅明显,波动性较大,而体育用品制造业与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的增幅较小,演变轨迹较为平缓,仅球类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度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地把握我国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在总结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3种假说即"需求遵从假说""供给主导假说""互动融合假说"为理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性检验及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东部10个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和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的时间序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山东及广东体育用品制造业是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的Granger原因,即满足"需求遵从假说",而北京、河北及浙江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则是体育用品制造业的Granger原因,即遵从"供给主导假说"。另外,东部10个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与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假说"均不成立。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要实现我国东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应积极采取措施构建体育用品制造业和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以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的月度数据为分析样本,在系统考虑影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各种宏观经济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的长短期冲击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在控制其他宏观经济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对体育用品制造业总出口贸易、球类制造业出口贸易、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业出口贸易均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抑制效应。就短期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贸易结构也产生了强烈的负向冲击作用。根据所得结论,探讨了导致该现象的相关原因,并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展开讨论。最后,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及金融工具层面出发,提出了基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应对策略,以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之后,晋江市的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引发了业内广泛的关注,但是关于华侨和海外华人资源与侨乡产业发展的经验、社会经济主体互动机制及其内在逻辑却鲜有人关注。以晋江市陈埭镇洋埭村为田野调查点,从经济人类学理论视角考察出自洋埭村的华侨、海外华人参与洋埭村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过程。经研究发现,洋埭村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历经了侨资与商品经济渗透促成体育用品制造业形成的发轫阶段、大量侨企涌现并形成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独特发展模式阶段和当前的转型升级阶段。福建省地方政府、地方传统文化、宗族关系网络、侨商组织等共同建构的国内外多维空间互动场域商品交易平台为洋埭村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增添了重要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洋埭村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应进一步动员出自洋埭村的海内外乡贤力量,调整体育用品制造业结构,推动洋埭村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体育用品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我国 30 0家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实际调查表明 ,随着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体育用品生产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目前 ,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所有制呈现出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形式 ,生产形势较好 ,所生产出的体育用品正向着系列化、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同时 ,多数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与流通环节的联系松散 ,有相当一部分生产企业市场营销意识淡薄、市场开拓力度较小。生产与经营的结合成为大多数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围绕创造国产名牌体育用品的生产 ,增加生产的高新技术含量 ,以价格为优势向注重产品质量和性能转变的体育用品出口 ,以及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体育用品生产应当并将成为我国体育用品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以美国7所大学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美国这7所大学的体育学科发展现状、内涵、世界排名、学科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美国这7所大学设置的体育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体育学研究更多地体现出相关母学科理论在体育学中的运用、侧重指导实践、与科技密切相关、体育科研的国际合作融合度高。得到启示:中国的体育学需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体育学研究需拓宽国际视野,体育科研需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高校体育学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比较了中国1995-2000年体育用品出口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运用"I-COP"评价方法,从体育用品业劳动生产率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结论:目前中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虽然逐年增强,但体育用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企业规模小,产品的国际标准化程度低,产品的品牌意识薄弱.因此,针对此类现状,提出了增强中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体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及其特点,探讨了该学科的薄弱之处,通过学科在国际上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我国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定位进行思考。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具有综合性、跨学科和反思性研究的学科特色,当前中国体育人类学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理顺与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构建学科方法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着眼于学以致用的应用趋向,为体育学在社会实践的融合应用中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体育国际传播是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攸关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体系建构。当前,中国体育国际传播实践存在着诸多现实挑战与理论难题。研究以1999年正式申办北京奥运会至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时间节点,在梳理中国体育国际传播主要议题的基础上,将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研究的主要议题总结为体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体育国际话语权、体育赛事与奥林匹克国际传播、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国内相关学术研究在研究设计的整体性与规划性、研究视角的综合性与系统性、研究内容的创新性与全面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提出学界应注重体育国际传播的交叉学科属性,拓宽研究视野,推动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探索中国体育国际传播的综合研究模式和多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将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与案例分析法紧密结合,利用媒体数据挖掘技术对获取信息进行深入挖掘、辨识、分析、提取与论证,开展公共体育产品的公共性偏移与保护研究。提出公共体育产品的公共性研究应主要关注公益性、公平性与公开性3个方面,催生出公共性研究的全新理论框架,提出我国公共体育产品的公共性偏移问题具体表现为公益性泛用、公平性不足以及公开性缺失3个方面,以公民公共理性培育,健全公共体育法律保护制度以及建立公共体育产品公共性保护机制为切入点,从公益性、公平性与公开性保护3个方面,以改革开放、深化改革为时代背景积极筹划具有实践操作性的公共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归纳等方法结合科技现代化背景及竞技体育装备的应用现状展开论述,旨在展望科技现代化背景下体育装备的未来发展前景。研究结论:高科技竞技体育装备正在通过国际竞技体育舞台展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以竞技体育装备为主导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在竞技体育领域的作用认识已趋于深化。高科技竞技体育装备在体育比赛中已屡见不鲜,当下中国竞技体育装备的研发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较为滞后,现代化程度较低。建议:通过"引进消化"向"自主创新"转变的思路,提升中国竞技体育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创建国际知名品牌,逐步实施竞技体育装备的产业化战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消费促进政策背景,运用SCP理论模型,分析我国户外运动产业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明确其发展路向。研究表明,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市场结构亟待优化,市场行为亟待规范,市场绩效亟待提升。应依据《意见》明确目标、路向与路径,积极拓展户外运动市场边界,加大户外运动产品自主研发及创新投入,优化户外运动产业链条,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已经走过第五个年头,中国选手在国际重大比赛上也获得了可喜的突破。但在由"国家体制"向市场化过渡的最初阶段,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顺应国际网坛的发展趋势,一面提高选手的技术水平,一面转化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能,才能尽快培养出更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球产品。  相似文献   

20.
研究依据:不同国际体育大赛的基本特征;我国选择承办国际体育大赛的目的、任务与基本原则以及不同国际体育大赛在我国推广所处的具体阶段差异与我国体育市场发育水平.认为可将国际体育大赛划分为科技主导型、经济主导型、文化主导型和政府介入型体育赛事,进而探讨了不同主导性质国际体育大赛对促进举办城市发展的作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