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提高中国男排的竞技水平提供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和比较法,对参加1998年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的中国队与欧洲强队的一攻实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男排的一攻实力弱于欧洲强队,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男排队员在扣球的个人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2.
中国男排与世界优秀男排竞技能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找出中国男排和世界优秀男排在竞技能力各个组成方面的差距,为中国男排今后的训练、比赛和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参考和帮助。主要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2006世界男排联赛上中国男排的技术统计分析,以及近几年来我国男排参加世界大赛的表现,找出了中国男排和世界优秀男排在竞技能力各个组成方面存在的差距,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男排技战术现状存在问题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第28届奥运会和第10届世界杯前八名的主要技术数据与中国男排参加第10届世界杯的有关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中国男排今后三年训练的主攻方向,即加强进攻能力以此带动一传、防守、和拦网等被动技术系统的提高,全面提高中国男排的竞技水平,实现2008北京奥运会进入前八名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4.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技术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2017年世界男排联赛中国队与世界前4强球队和亚洲主要对手的各项重要技术指标进行横向对比,纵向对比上一届国家队参赛的各项技术指标,综合分析现阶段中国男排实力现状和差距,为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参考。结论:在非技术层面,中国男排队员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队员的高度有所增加,已经达到了世界强队水平;队员身体的充实度和肌肉力量的发展程度上相对欠缺。技术层面,中国男排进攻结构不合理性,进攻点过于单一;发球的力量和速度与世界强队差距明显;拦网能力较以前有明显改观;后排防守与世界强队差距较大,成为制约中国男排竞技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二传有效传球的比率和接发球到位率有下降趋势,应该引起重视。建议:加强专项力量训练,优化进攻结构,丰富进攻点。提高后排防守能力,避免短板效应,重视小球串联等非常规技术训练,以增强发球攻击性作为整体实力提升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男排2000年—2010年在历次世界比赛中的战绩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男排的大起大落进行理发反思,以便使21世纪的中国男排重新回到人们所关心的视野中来,不辜负国人寄予中国男排的期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两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的现场统计及对比分析表明,中国男排的后排进攻同99年世界杯赛时相比,得分率明显提高,后排进攻的整体水平有所增强。但同本届世界杯赛的前三名队相比,中国男排的后排进攻在进攻效果、质量及速度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2011年排球世界杯中国男排及世界杯前三名的相关比赛,认为中国男排虽然在身高、拦网高度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发球、扣球和拦网等技术环节的应用和临场发挥,与世界杯前三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合理运用中国男排自身的优势条件,不断提高技战术运用效果,不断增强大赛经验,才是中国男排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亚运会中国男排及获得前三名的队伍的相关比赛,认为中国男排在身高、扣球和拦网高度方面在亚洲首屈一指,但在扣球、拦网等技术环节的应用和发挥发面与亚运会前三名队伍,依然有着较大的差别.合理有效地利用中国男排自我优势身体条件,不断提升自我技术运用效果,无疑是中国男排走出发展低谷的应有之路.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男排与比赛对手在快攻技战术上的不同,找出中国男排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研究指出:在进攻方式上,中国男排主要以短平快和快掩进攻为主,比赛对手多以近体快和背拉进攻为主;在快攻效果上,除快球掩护进攻上存在显著性差距,其他不存在显著差距;中国男排除要加大各种平快进攻之外,还应丰富自我掩护和快球掩护的快攻进攻方式,更好地提高快攻的进攻效果,为中国男排取得更好地成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99世界杯赛中国男排与前六名队的后排进攻效果的分析比较,目前中国队的后排进攻与世界强队相比差距及优势各异,同’98世界男排铁标赛时相比,一年来,中国男排后排进攻的水平没有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运用"盘活存量理论"分析中国女排的改革措施,结果表明:中国排球管理者通过建立大国家队制度;实施二次转会制度;推荐优秀运动员加入国外高水平排球联赛等措施盘活了现有优秀排球运动员,提升了中国女排国家队竞技水平。"盘活存量理论"在中国女排应用的建议则是:加速推进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排球资源的融合;盘活体育系统排球教练员,让他们进入教育系统执教;盘活退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创办排球培训机构,通过这些盘活存量措施促进高水平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只有实现我国排球塔尖人才的挖掘和激活,塔基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这种双轨盘活才能支撑我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长久提高和保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排自2008年奥运会以后竞技水平发展成不稳定状态,创造了一系列的最差历史成绩。研究认 为中国竞技体育体制之束缚、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之混乱、训练方法和技战术选择之矛盾、媒体导向之错位 、竞技体育意识之缺失是导致中国女排难以长期处于较高竞技水平的关键原因。面对现实,立足竞技体育 规律,加大排球联赛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其影响力,增加女排后备人才的来源与交流,减弱外界负面影响 ,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是中国女排保持长期、稳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古松  钟秉枢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2):115-119+133
摘要:中国排球曾经在世界排坛上创造过辉煌的成绩。但是2008年北京奥运后中国排球在各类世界大赛中表现欠佳,成绩快速下滑。随之在我国排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矛盾也凸显而出。因此,探明当前中国排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确定出今后中国排球运动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采用访问调查法、SWOT分析法以中国排球管理中心相关领导,排球学者,国家队教练员及全国排球甲A联赛的各俱乐部男女排教练员、国际、国家级排球裁判员等为调查对象,对当前中国竞技排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最适合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战略是以进取型为主的争取型发展战略,采取积极开拓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制约新一届中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看中国女排世界大赛的直播和录像,采用对比分析、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制约新一届中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非技术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制约中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非技术因素有:队伍的组建时间短、磨合少;新老交替,队伍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球队缺乏核心球员;对对手缺乏足够的了解;比赛心理不稳定;拼劲不足,缺乏"女排精神"。针对影响中国女排竞技水平的非技术因素,提出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5.
雅典奥运中俄女排决赛制胜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新组建的中国女排,继续发扬了"五连冠"中国女排稳定的心理,顽强自信,并且坚持快速多变全面型的打法和敢于拼搏的团队精神,这是中国女排在本届奥运会上夺冠的关键制胜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女排联赛为例,对1996年排球联赛实施职业化以来的竞赛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演变规律,分析优缺点,为我国排球联赛竞赛方法的革新和完善提供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不同比赛情景因素影响下,高水平女子排球竞技过程的技战术表现特征,把握高水平女子排球竞技规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2018-2019赛季中国女排超级联赛参赛球队的比赛技战术表现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1)上游球队体现出较强的主动得分能力,在进攻保障环节也占有明显优势。当球队实力接近时,后排的防守能力往往成为决定球队成绩的关键因素;2)对阵不同实力球队时:越是强劲的对手,本方的扣球成功率和发球得分率越低,对手的自身失误越少;3)主场优势只在实力不均衡的对阵中出现;4)扣球成功率是取得比赛胜利最为关键的制胜要素。  相似文献   

18.
运用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里约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国女排与对手的8场比赛进行技术统计与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女排在本届比赛中各项技术均表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整体实力尤为突出,特别是后备队员实力的增强对整体的发挥提供了有效帮助,但面对强队时仍存在进攻发挥不够稳定,拦防不够满意的情况,而进攻保障环节的一传、二传和防守实力与2015年女排世界杯相比有了较大提高.建议:中国女排加强对各个技术环节的打磨,坚持以中国特色,向攻守兼备的现代排球方向发展,不断提高整体竞技实力,巩固世界一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以参加2004年全国女排甲级联赛七支队伍的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四项排球专项身体素质进行测量和数理统计分析.揭示我国甲A女排运动员四项专项身体素质在运动员全过程多年训练中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使排球运动员对自己在全过程多年训练中专项身体素质变化过程有个整体、清晰的认识;教练员能够有一个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正确思路,使运动员有更好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20.
软式排球的技术开发与规则改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满足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性研究,就软式排球的技术,进行了探索式技术性开发,并对竞赛规则进行"适合中国特色"的改造,以加速推动软式排球在我国开展的进程,并通过对青少年排球兴趣的激发,促进竞技排球的开展;以此对中老年人群的吸引,满足群众体育活动的需要;使软式排球成为人们能终身从事锻炼和娱乐的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