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如何培养出符合新时代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则是当代德育工作所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学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势在必行。中学德育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家庭、家长的配合。只有在中学德育中充分运用家校合作机制,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标。文章以家校合作、中学德育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学德育开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及基本原则,并提出了在中学德育过程中开展家校合作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
学生德育的家校沟通和互动,是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前研究和探讨加强家校德育沟通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家庭和学校在德育沟通中各自担任重要的角色,家庭和学校德育沟通、互动将会给学生德育带来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它看成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做到转变观念,重视德育;使德育工作无处不在;让学生身体力行,亲身体会;家校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处于小学的孩子,虽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社会能力都十分薄弱,但是其正处于成长的初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在形成中,不仅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着较大可塑性,同时,对其加强德育,能够提升学校的综合育人价值。与此同时,当前“双减”成为教育主旋律,相关部门要求规范开展育人活动,引导学校在家校共育工作中发挥主体地位、作用和水平,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全面“减负提质”。家校共育的实施,为“德育生活化”提供了良好载体,为了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水平,学校应当注重和家庭开展有效的家校合作,并且要通过对合作过程、合作内容的不断创新,提升“小学德育生活化”的应用水平,不断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德育的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的同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是德育的两个基本规律。所谓社会适应性 ,是指德育必须与一定的社会政治体制和经济基础相适应 ,与社会意识形态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素质要求相适应 ,也就是说德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谓个体适应性是指德育工作必须适应学生个体品质发展需要 ,适应其年龄特征、个体特点和思想品德的实际情况 ,通过教育和引导 ,将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需要动机和行为品质 ,使其形成相应的社会生活能力。坚持高校德育的“双适应” ,是为了实现德育促进社会有序发展和个体人格完善的双重使命 ,二者缺一…  相似文献   

6.
重视德育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德育活动中形成的 ,同时又在活动中表现出来 ,没有德育活动 ,社会思想品德规范不可能实现它的育人作用 ,也不可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一定的德育活动 ,是学生思想品德产生的条件 ,也是教育者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传导给受教育者的桥梁。因此 ,在新形势下 ,能突出搞好如下三类活动 ,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利用各科教学活动进行德育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德育 ,重要的是挖掘各科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方向和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徐婷 《家长》2023,(11):37-39
<正>德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需要学校、社会和家长共同完成,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教育目标。但当前在德育实践中,却达不到相互配合程度,存在德育工作未能走进生活,教师受应试观念的影响,缺乏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德育教师素质偏低等问题。对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有责任帮助学生达到知识与能力并重,德行与品格兼备。教师可以根据素质教育目标,优化教学模式,从学生成长规律和情感体验出发,以关注学生成长、促使家校、社会的协同、更新观念和教育方式为切入点,落实德育工作,并且建设良好班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利用信息化方式创设情境,打造高效课堂,助推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的家校互动德育模式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韦伟  江玲 《现代教育技术》2007,17(2):33-35,19
网络时代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出现了新特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沟通与互动是整合教育资源的应有之义。本文以家庭教育作为网络条件下开展德育的切入点,从对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分析出发,提出了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家校互动的德育模式,并说明该模式在加强青少年网络德育工作方面的一些策略和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小学德育情况来看,德育包含塑造学生价值观和培养学习习惯等,这些目标均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家校共育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便于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但传统家校共育模式缺乏实效性和规范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更为教师提供家校共育的新平台,教师可依托信息技术,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纲要,而家长也可随时获取学生在校的学习信息,便于协助教师开展德育计划。为凸显小学德育信息化发展优势,本文基于家校合作理念分析了如何构建信息化平台,促进提升小学德育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范围的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社会的发展已逐步进入以数字化为标志的全方位信息化路径,将数字化的先进手段与德育工作深度整合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数字化技术的自身的特点,数字化德育正逐步展示出其优越性。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德育趣味化、生动化,将数字德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还可以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11.
德育过程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矛盾运动,而使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它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在德育目标的作用下,德育活动和德育评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积极促进德育自身完善的过程,那么作为校长应如何去控制德育过程呢?德育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德育评价在德育工作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位置,即是重中之重。德育评价不但对教师工作和学生表现具有检验、评定的作用,而且对于指导、改进教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提出和落实,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其地位也在小学教育中逐渐提升。然而,虽然这一教育理念已提出多年,但是实践中依旧存在着家校联系不足和偏重学生成绩等问题。这样的教育现状不仅暴露了家校共育模式的问题,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家校共育为基础,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探讨共育、德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中专校增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发展和困难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专校德育工作,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中专校迎接挑战、抢抓机遇、战胜困难、推动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要求。中专校的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加强和改进中专校德育工作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系完整的德育体系是德育的主体、客体、手段和目的的有机结合。德育工作要有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德育队伍,这是从事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德育队伍的素质高低…  相似文献   

14.
罗绚以 《知识文库》2024,(6):167-170
<正>本文系统分析了网络时代对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的多方面影响。首先,网络信息泛滥给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面临大量低质量信息的影响,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其次,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也导致许多学生有浮躁情绪,影响其学习;再次,由于家长对网络知识了解不足,使得家校之间在学生网络管理上难以达成一致,家校协作也面临困难;最后,班主任自身网络素养不足,也制约了开展网络德育的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首先,要创新网络德育模式,开设网络德育课程,组织讨论等;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耐心,避免浮躁情绪;  相似文献   

15.
德育一直是学校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作为德育工作开展的专门场所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重大的意义。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单靠学校的力量很难做得好。因此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开展中实现家校一体化的学生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内容主要针对小学德育中家校一体化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德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学的重点之一。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并大力发展德育。但是学校也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德育工作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家庭的支持进行家校合作。主要针对小学德育中如何更好地实现家校合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所谓德育意识,是指教育工作者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地位、作用及其实践的清晰而完整的认识,是在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对德育工作实践的自觉而有意识的探索。具有德育意识的校长善于自觉地长期地汇聚国内外良好的德育信息,立足我国国情、本校校情,针对社会心态以及学生、家长、教师的心态,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创设易于被师生、家长欣然接受、积极参与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活动。   校长必须要有较强的德育意识,其原因有三。   其一,德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思想品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思想道…  相似文献   

18.
德育视野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院校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从德育的角度来审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可以充分发掘校园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优化校同文化的育人功能,让校园文化建设更加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谢长勇  魏飚 《现代教育》2012,(Z2):76-78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要以全体教职员工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全员化主体,以高校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为学生德育工作整体周期,以内容形式多元化的方式来适应时代社会发展变迁对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从而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综合教育。高校学生德育体系的全员化、全程化和多元化,是德育工作在新时期新背景下,与当前在校学生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相匹配的适应和调整。本文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近年来德育体系建设和实践的总结,对高校德育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中央颁布“双减”政策之后,我国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加强家校的合作,建设中小学德育教育家校合作共同体,成为了时代的要求和选择,有着现实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德育模式有利于发挥家校德育合力,有利于消除家校德育中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学校探索新的德育模式。但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家校认识不深、规划不足、家长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在“双减”的背景下,中小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德育合作共同体理论的学习、有计划地落实家校德育合作共同体的构建、加强家校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发挥教育部门的统筹和协调管理作用、探索更加丰富的家校德育合作的活动形式等路径来构建德育教育家校合作共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