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出版生态危机是出版生态文明出现了失衡、恶化、断裂乃至崩溃的征兆。本文依据《中国图书出版产业报告》,同时援引其他数据,从人才成长、图书出版、阅读习惯、出版物流通销售、文化心理孕育、文化力思想力生成状况等六个方面,稍加论列,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AR技术在少儿科普图书出版中的应用更加深入,AR科普童书快速培育了新的消费场域。鉴于目前产业生态体系尚未健全,厘清AR技术在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应用中的问题对产业生态建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探讨AR技术在少儿科普图书出版应用中的定位、内容、产品、人才、营销和监管6个问题,以期推进少儿科普图书出...  相似文献   

3.
蔡骐  梁茜薇 《出版科学》2016,24(4):46-49
当前,媒体融合成为文化经济发展中的新常态。影视与出版这两大文化行业之间的合作,逐渐从图书影视化进阶到影视图书化的新阶段,这一转变彰显了影视对出版创新的反哺作用。从媒介视角看,影视反哺是媒体融合时代的一种文化互利;从受众视角看,影视反哺现象的盛行离不开粉丝型受众的参与,粉丝们在情感逻辑的支配下演绎多样化的趣缘传播行为,以强大的传播力和消费力推动影视向图书顺利转化;从产业视角看,影视反哺现象彰显了 IP 经济的发展潜能,出版行业应围绕图书 IP 进行多维度的产业开发,建设以出版文化为基础的产业融合生态,致力于全民阅读的复兴与书香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5.
花骁勇 《出版科学》2009,17(6):21-24
图书供应商与渠道的矛盾是长期客观存在并发展的,矛盾的产生不能仅仅归结为体制或者诚信体系的缺失。它是图书市场发展中衍生的正常现象,以渠道对抗渠道,甚至通过行政手段去制约终端,是不可取的。只有在和谐出版生态视野下,客观、综合地分析和化解矛盾,才能真正推进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如此,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和内在运行机制也是这个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构建出版和谐生态,促进书业和谐发展,成了书业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以再版次数为核心数据的世界图书生命指数报告研究发现,世界经典图书87%为西方文化经典,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仅有30多个国家出现在世界经典图书的作者国籍排行榜上。世界出版业的西方化、资本化是这种文化失衡现象的重要推手,这是西方文化主导世界格局发展500年来所造成的诸多乱象之一。中国传统图书价值观为当今文化秩序失衡重建之路提供了逻辑起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中国出版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理论准备。世界图书生命指数研究,是用中国思想对于世界出版业的一种中国阐释。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我国图书出版产业面临着三大挑战:其一,我国图书出版产业进入了一个深度调整期;其二,信息技术革命对出版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其三,外国资本对我国图书出版产业也存在着一定的冲击。而教辅图书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本文主要从近几年我国教辅图书出版的市场前景、行业趋势两方面,分析我国教辅图书未来发展情况,从而得出强调教辅图书出版中的品牌竞争、数字出版及行业升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为了推动加拿大本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发展,加拿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颠覆传统的新举措,不再借助严格限制外商投资的现有政策保护和扶持加拿大本国图书出版产业,而是以一种更为开放和灵活的态度接纳外商投资,放宽现有政策为外商投资加拿大图书出版业设定的高标准要求.本文通过简介加拿大现有图书出版政策及其近期发展动态,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归纳加拿大图书出版政策的新变化,探讨新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加拿大图书出版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态出版产业内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厉亚  俞涛  贺战兵 《出版科学》2012,20(5):50-53
生态出版产业是传统出版产业发展的目标。提出生态出版产业的概念,对生态出版产业的内涵进行研究。生态出版产业具有以下鲜明特征:以和谐的生态功能为目标,以出版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为基础,以丰富的出版多样性为核心,以高效率的出版过程为标志,以完善的出版生态网络为保障,并保持与社会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探析新时代我国出版产业政策优化路径,促进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政策科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出版产业的特殊性,在政策工具选择的综合模型基础之上,构建与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相配适的国家能力和政策子系统复杂程度相互博弈的政策工具选择模型,并据此分析新时代我国出版产业政策环境的突出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国家执行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迅猛增长、主体构成更加多元、细分市场不断拓展,指出未来我国出版产业的政策制定应继续在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引导以及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从而推动实现新时代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In an earlier paper (Tian and Martin in Publ Res Q 27(3):230?C246, 2011) we identified ongoing developments in business models for book publishing consequent upon changes in such areas as those of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culture, technology, publishing and the marketplace. However, it was already clear that book publishing, like every other industry would have to face up to the incipient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growing global phenomena of organizational sustainability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learly this would require a response of a different order than before, not least in view of the greatly expanded range of potential factors involved. Our treatment of sustainability addresses two main themes: sustainability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oncerns about resource depletion and destruction of the biosphere, and organizational sustainability in the at times adversar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it seeking and good corporate citizenship. 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look at some of the key terminology around sustainability in order to reinforce its relevance and applicability to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This necessarily limited treatment is confined to four key concepts namely: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We then present some evidence for industry response to 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al challenges of sustainability and relate these to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appropriate business models. Finally we model the ongoing process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in book publishing.  相似文献   

13.
总结和梳理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出版物流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的成绩与不足,结合现实发展的特点,同时面向新闻出版总署的"十二五"规划,研讨当前出版产业和出版集团在物流与供应链方面发展的战略与路径,相关理论研究的突破点和思路,并提出当前我国出版物流与供应链领域"产学研"有机结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出版物流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出版物流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抗战时期重庆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通过梳理抗战时期重庆出版机构的状况,如报纸、期刊、图书等出版情况,分析抗战时期重庆出版业的特点:政治性读物多、学术性读物多、文艺性读物多和“丛书热”;突出“时代主题”与“爱国己任”;寻求“夹缝生存”与“民众需要”的契合等。可以说,重庆战时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确立,在20世纪中国出版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新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度与融合性越来越强.本文以"角川商法"为切入点,以影视、档案与出版业的互动共享机制为例,分析影视、档案和出版业互动共享的模式、机制,研究"影视-档案-出版"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成,并针对目前"影视-档案-出版"产业价值链中出现的问题,认为应从完善档案资源创意开发路径、成立关联产业中心联盟两方面入手,逐步完善、提升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16.
为推动数字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出版的定义、特点等出发,提出了数字出版的“五要素”即内容、形式、体验、数据、服务,指出内容在数字出版中仍然处于核心地位,不管是哪种内容生产方式,内容的质量决定了数字出版的质量;形式与内容是密不可分的,数字出版的形式能够影响内容产生的实效;体验是决定用户是否会长时间使用产品的关键;数据是改进数字出版产品的力量;所有的数字出版手段,其终极目标都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施勇勤 《出版科学》2012,20(2):18-21
从媒介融合视角分析数字技术推动下数字出版发展的产业扩散和产业集聚的两种趋势,分析媒介融合带来的产业转型和文化变迁;分析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文化逻辑,并进而分析数字出版产业带来的文化和规制的矛盾性;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指出垄断作用力和竞争作用力达到均衡——"制衡"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支点,垄断与竞争并存是数字出版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出版业正处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相互结合、相互交叉和相互促进的转型期,出版业技术层面的变化导致出版业在内涵、外延、组织形式、出版流程、盈利模式等层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出版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依据投入产出表,从上下游产业间需求与供给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出版业产业链的延伸以及新业态的形成机理,认为出版业向下游制造业延伸既有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也能扩大出版业需求,促进出版业发展;而建立与载体和渠道相一致的商业模式,是促进新业态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翁昌寿 《出版科学》2007,15(5):35-37,16
出版业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飞跃,第一次是商业出版的形成,第二次是现代出版产业的形成.商业出版出现的背景是大众阅读市场的形成、版权保护的完善.商业化使出版摆脱为宗教服务的狭窄范围,以市场销售作为出版业发展的赢利模式;国际出版市场的形成,在出版企业、出版资源配置、出版利润、出版技术等方面,使出版业产生了第二次飞跃.这两次飞跃都是历史性的,第一次使出版业得以成形,第二次则培育了现代出版业.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激发我国图书出版业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导致了我国图书出版市场的外部性现象,使得我国有限的图书出版资源的配置效率较低,影响着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刻的剖析,揭示其对我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的负面效应,并提出相应的矫正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