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散文的意与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舒怀 《视听界》2005,(5):54-55
传统意义上的散文,可以隐晦点,可以含而不露。电视散文则需要有一针见血的思想力,有一气呵成的感染力。它的思想意义、它的内涵无疑成为了电视散文的灵魂。而这灵魂往往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思想价值和文化价值。思想价值是电视散文的选材基础。优秀的文艺作品,都应当具有比艺术  相似文献   

2.
龙应台女士有个比喻:现实生活好比岸边的杨柳,小说好比水中杨柳的倒影,闪烁的倒影是另一个层面的世界,它让你看到了现实世界看不到的东西、看不到的美。那么,电视纪录片又是什么呢?它利用现实生活的素材,但却通过解构与结构重新创造一个似是而非的现实世界,为各种生活片断之间无形的本质联系建立有形的表达形式。所以,纪录片是用杨柳的材料重塑的神似杨柳又另有所指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3.
愈是进入现代社会,人类生活愈是与设计息息相关。我们可以看到和感受到设计师们创造的奇迹或沉醉于他们为我们带来的色彩和美丽,或叹服他们丝丝入扣的严谨缜密的思维,或惊讶于他们异想天开的想象力,一切凝结在物上的智慧和纵横才情都可以使我们看到跃动的生命和灵魂,可是,我们看不到人——那些用脑用心用魂创造着奇迹的设计师们。 比如,“大京九”的设计者们。当这一中国铁路史上最大的工程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当从电视画面到报刊图片带给你强烈的视觉冲击的时候,你一定会想:大京九到底是如何设计出来的呢?那些隐藏在幕后改  相似文献   

4.
林栋 《传媒》2002,(6):10-11
足球是圆的,不管你从哪方面看,都不能看到它的全部。其实,我们看什么物什,又怎能看到它的全部呢? 足球很特别,尽管谁也看不到它的全部,总在看它并自以为已经看到它的全部的人,还是很多很多。 有人说,足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荣誉的象征。我不认为这话有什么错,但也不认为这话说得很全面。 有人说,足球不过是一种游戏,是人生快乐的源泉之一。这当然没错,但除此之外,足球还很可能是另外的什么,这是  相似文献   

5.
感染力来源于作品中的情 新闻摄影作品所独具的美感,在于它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自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典型瞬间。一幅没有情感的新闻照片是不会引起人们共鸣的。如果只能看到客观影像,而不能通过客观影像这个艺术媒介感受到内在底蕴,那这幅作品便失去了灵魂,只剩下躯壳,也就谈不上什么感染力了。  相似文献   

6.
什么人可以当记者呢?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会不尽相同。有人做了形象地概括:别人看到了想到了,你没有看到没想到,那么你当不了记者;别人看到的想到的,你也看到了想到了,你便能当记者;别人看不到想不到的,你看到了想到了,你能成为好记者。这个命题说的就是记者素养问题。在当今各种媒介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党报作为传统媒体的优势越来越小,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主流媒体的地位,提升党报的竞争力已是当务之急。新时期的  相似文献   

7.
贾甲 《今传媒》2005,(10X):61-61
国庆长假,我认真拜读了蔡维藩先生的新作《鸡蛋里面挑骨头——给三大报寻个错》,发现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给“三大报”,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的编校质量寻点差错,而是苦口婆心地提出善意质询。通读全书,你看不到作者的冷嘲热讽,看不到拖泥带水的叙述,看不到丝毫矫情之词;你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关爱,精妙独特、令人信服的见解,明察秋毫、头头是道的释疑解难,有理有据的考证和下不为例的企盼。  相似文献   

8.
法国密特朗国家图书馆的艺术个性和文化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自《国家图书馆学刊》2 0 0 0年 2期 )笔者既不是建筑师也不是艺术家 ,没有资格评论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 ,只能从一个观众的角度用心灵去感受去描述它的艺术个性和文化品位。密特朗国家图书馆座落在巴黎塞纳河畔 ,它构成了塞纳河右岸的绚丽风光 ,被密特朗称为法兰西最高的建筑艺术珍品。它的外型蔚为壮观 ,从巴黎遥远的地方向东南方向望去 ,便会看到形状如同四本打开的书似的四座玻璃大厦 ,那就是这个图书馆巨人的上半身。它的下半身则埋在地下 ,如不走近它 ,读者是看不到这下半身的 ,而这一部分才是它的艺术灵魂。法国国…  相似文献   

9.
王冉 《大观周刊》2011,(24):40-40
语文学科具有积淀丰富的人文魅力,它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心灵与情感世界。教学诗歌、散文,是对语言所浸润的情感的体悟;教学小说、戏剧,是对灵魂、命运的探讨与诠释。人文熏陶所传递出的“相看两不厌”的效应,是其他学科无法媲美的。新大纲的出台,新教材的启用,倡导人文因素的挖掘,倡导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既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气息,又为语文教学构设出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闻周刊》2007,(29):87-87
随着全球的变暖,生态旅游也越来越流行。沙特阿拉伯在沙漠中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内花园——阿卜杜拉国王国际花园。这个花园占地面积24亩,许多古老的植物在这里重生。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来自泥盆纪的最古老植物,还可以看到侏罗纪植物,只可惜看不到恐龙。  相似文献   

11.
情感报道属于新闻信息传播中的情感信息的传播,具有小说笔法或散文笔法,以揭示人的情感历程为己任的新闻报道。它兼具文学性和新闻性,文学性的一方面是指它借鉴了文学的某些表达方式,描述细腻,多铺陈,语言优美;另一方面是指情意性,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在细密的笔端流露出来的同时,饱蘸着特定的情感;新闻性是指情感报道的内容必须真实,具有一定的新鲜性:  相似文献   

12.
散文需要文采,散文需要情感。文采与情感,好比绿叶与红花,相互衬托才有优美的意境。情感借助于文采而传达给读者,文采借助于情感而显示语言艺术的魅力。文采与情感并俱的散文,叫做情文并茂,二者缺一的,必然是情寡淡,文无味。所谓一篇散文的可读性,无非是文与情吧! 石英的许多散文在文与情方面都展示了自己的艺术个性。他的散文,从文采看,朴素,平易,自然,从情感看,浓重,缠绵,细腻。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娱乐”什么?——关于娱乐化新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本是高尚的,娱乐也是高尚的;娱乐什么不好,为什么偏要娱乐“文化”?当文化新闻换言为“娱乐新闻”时,我们看到了媒体的堕落;当公众从媒体身上获得“深度娱乐”的快感时,我们又看到了媒体的警醒…… 我们需要你的隐私 我们更需要你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中学时学散文,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对一些散文名篇情感激越的讲解。老师和作家似乎都在竭力使我们通过散文理会到一层一层的象征意义,比如“白杨树”“象征勤劳、勇敢、坚贞不屈的中国人民”,“童子面茶花”“象征祖国欣欣向荣的现实”,诸如此类。于是以为好的散文就是那种崇高样子,在对散文产生“高山仰止”感慨的同时,也便深信它只能出自大家之手,绝非俗人所能为之。后来,当学会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点什么的时候,就对那些崇高的“升华”和一连串情感充沛的“啊啊”,再也不以为然,反倒以为凡人的情感更容易激起读者内心的波动。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散文?这一话题,目前文学界的看法并不一致。我只是根据我本人几十年来读散文、写散文、译散文、评散文、编散文获得的体会,说说自己的观点,说说我的散文观。 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题材广阔,结构灵活,表现手法多样,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可以兼而有之。 散文有广义散文和狭义散文的区分。我们现在研究的是狭义散文。“五四”以来,对这种狭义散文,有不同的称谓,如散文小品、美文、絮语散文、文学散文、纯文学散文、艺术散文等。因为这种文学小品充溢着作者的情感,故我常…  相似文献   

16.
刘毅 《新闻战线》2012,(8):65-66
"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在"走转改"活动中,我实地探访"天下第一站"——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气象站,采写了《西藏安多:海拔4800米的守望》。雪域高原守望者们的故事,感动了  相似文献   

17.
刊中报     
电话那头的妈妈(散文)陈桂玉今天,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和令人今生难忘的日子,我的第一篇稿件“问世”了。在我心喜难耐的时刻,控通了家里的电话。“喂!妈妈,我是…··”一句话还没说完,就被电话那头奶妈由于激动而变得颤抖的声音给打断了:“小玉,报纸,妈妈——看到了,妈妈看到你的文章、看到你的名字了。”妈妈的声音由激动变成了平静,又有平静变成了颤抖:“孩子,你从小到大,妈妈在你身上只激动过两次,第一次是你考上重点中学的时候;第二次就是今天能在报纸上看到你的名字。妈妈希望你能继续努力,经常告诉妈妈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微雨独行:一个平凡人的觉悟》李清明著,东方出版中心,2006.4真正的文学应是生命体验的产物,是来自生活深处的心灵在场的情感表达,是写作者力图将极为复杂、奇妙的人性与经验,以极富个人性的语言,最简洁、最深刻、也最自然呈现出来的人生图景。我们相信,只要世界还有生命和尊严,还存在灵魂的声音,那么,这种关于精神的创造和表达就永远不会枯竭。李清明就是一位喜欢谛听自己灵魂的声音并且乐于倾诉、善于智慧表达的散文家。  相似文献   

19.
王玉丽同学: 你写的散文《槐树的风姿》,我读后有些想法,提出来供你写作时参考。你的文字比较流畅,散文的立意也好,想通过槐树歌颂那些在日常工作中默默无闻的人的高尚品质。全文分三小节,第一节写槐树“那么趣味无穷”,它留在了你童年的记忆里。第二节写槐树的用途,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第三节写槐树的品质,“它给予人们的很多,很多。却从来没有索取什么。”以此比喻现实生活中具有这种品德的人。  相似文献   

20.
抢抓时效给出解释价值评说——谈新闻的三个落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媒体在价值营造方面是有比较明显缺陷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报道、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板块的内容很好,但是组合起来它却缺少了精气神.缺少了灵魂.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缺失。 国外的媒体评论家在评论中国媒介的时候.一个比较明显的或者说一致性的意见,就是中国的报道内容和内容之间是有价值冲突的,也就是说你在整个的内容构造方面缺少标准,缺少特定的风格和味道,缺少一种灵魂性.一种从整体对于局部的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