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9篇
科学研究   5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关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早些年间,我国教育技术领域曾针对过分强调教学硬件建设的问题提出了“潜件”的概念,并将这一概念与“硬件”和“软件”并列。各位专家学者纷纷强调并着力实践“硬件、软件与潜件并重”的思想。这一呼声直到今天依然响亮。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硬件与软件投入为主的校园网建设、资源库建设等渐成规模,已经初步满足、甚至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超出教学的实际需求。计算机、投影仪乃至校园网、因特网接入等等硬件环境,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全方位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学素材光盘、教学资源库以至因特网上丰富的讯息来源等等“软”的环境,则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改进教学内容的丰富资源。与之同时,国家对新课改的重视更是督促着每一位教师深入研究“信息时代究竟该教些什么”这一朴素而重大的课题。随着“教什么”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我们却发现,制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制约中小学教师利用硬、软件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竟然是“如何教”的问题,也即如何掌握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自觉、主动地应用教育技术的理念、技术和策略方法的问题。较之“教什么”,这是另一个同样重大、但却似乎更挠头的课题。至此,我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用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能力,已经有充分理由得到我国教育界上上下下的关注。在如此背景下,国家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简称“项目”),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简称《标准》),相关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也初步展开。本刊不禁对这一系列举措投以关注的目光。随着对有关教育部领导、专家和学者的深入走访,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和《标准》有关的背景、现状,以及未来规划,并有理由相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已经得到重视“,如何教”不会是制约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掣肘。  相似文献   
72.
我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发展至今二十余年,成绩和不足同在,经验与教训并存。如何保证下一步发展能够理性、健康和有序地进行?各个高校势必不能再闭门造车,埋头于技术路线或解决方案的摸索。我们需要从更高层面上总结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从各个方面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迎接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成熟期”的到来!作为北京大学计算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同时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等职务,黄达武主任了解北京大学数字校园建设的全盘规划和实施细节,更亲身体验了我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二十多年来的风雨历程。多年的实践和思索,使黄主任看到了我国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在“成长期”的成绩和不足。他认为,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进行到今天,取得了一定成果,已经到了需要一个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来衡量和推动高校信息化走向成熟的时候了。基于此,黄老师提出了衡量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否成熟的三大主要标志。“三大标志”的提出,体现了一种新的趋势:从对硬件设备、技术路线的关注,转向对整体建设质量和效益的关注。为此,《中国远程教育》杂志记者专门采访了黄达武主任,请他对此“三大标志”作一次深入的阐释。我们也希望借此引发出对数字校园建设的理念、思想、质量保证等等非技术因素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3.
冯骥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其中最突出的便是《俗世奇人》这部小说集。其中,《刷子李》《泥人张》也作为教材选进了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有人认为它是在讲民风、民俗,该文从多个方面指出了这种观点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4.
数字图书馆在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其建设和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远程开放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教与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完善等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2007年6月2日,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联合主办的第13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在杭州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远程学习与数字图书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奥鹏研究院、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央电大、上海电大的特邀专家与嘉宾,围绕浙江电大“都读远程”数字图书馆(DLDL,Distance Learning Digital Library)系统案例,探讨“都读”系统建设与应用的启发性意义,并着重就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定位、核心业务及其创新,数字图书馆与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与学模式的构建和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等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中央电大副校长、本刊主编严冰和浙江电大副校长金健雄主持了本次研讨活动。浙江电大校长方志刚在研讨会开幕时致辞。在研讨会上发言的特邀专家与嘉宾有任为民(奥鹏研究院院长、教授),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导),叶鹰(浙江大学图书与情报研究所所长、教授),王慧雯(香港公开大学图书馆馆长),龚祥国(浙江电大副校长、教授),刘盈(上海电视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宋忠艳(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胡苏望(中央电大图书馆网络工程师)等。专家与嘉宾各自的工作领域不尽相同,看待问题的视角也多有差异。不过,围绕浙江电大“都读远程”数字图书馆的实践案例,他们所发表的观点,却从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角度,聚焦在远程学习与数字图书馆这一重要主题上。对本次研讨会的成果,我们将专家研讨内容和浙江电大“都读”数字图书馆的实践案例整理为两篇综述,以飨读者。综述系根据研讨会录音与速记等材料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75.
长期以来,技术的教育应用被寄予厚望。然而,技术应用之于教育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有待科学验证。聚焦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选取不同数据库的英文同行评审期刊中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获得人工智能在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扩大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实证研究证据。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多数研究表明AI能提高学习效果,但整体研究质量有待提高,且未能保证研究成果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如何发挥AI潜能、扩大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也尚未引起应有关注。  相似文献   
76.
正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和《天堂蒜薹之歌》就已进入美国市场。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下简称"诺奖")后,他的作品在美国获得了更多的出版机会,影响也逐渐扩大。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何明星统计,截止到2012年8月,"莫言英译作品有17种,由5家出版社出版,其中企鹅集团(含集团下属的美国维京出版社、英国的哈米什·汉密尔顿)合计出版了6种,属于英国联合出版集团的梅休因出版公司(Methuen)一家就出版了5种,美国的拱廊出版公司(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出版了4种,英国的海鸥出版社(London:New York Seagull)和香港中文大  相似文献   
77.
提出一种基于科技文献的学科团队成员挖掘与识别方法,应用社会网络技术,借助领域专家知识导航平台,构建团队成员挖掘、团队成员识别及其科技文献产出为一体的识别方法,同时以国内某研究单位人机交互学科团队成员的构建为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拓展科研机构评估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8.
光纤通信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大容量通信、远距离传输、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好、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佳、尺寸小、重量轻、难于窃听、光缆适应性强、寿命长,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成为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到来,本文主要概述了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79.
郝丹 《中国科技信息》2011,(24):212-212
在高校,团员队伍不仅仅是一个庞大的团体,更是一个充满激情,思维活跃的团体。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生活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就对高校的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青年的引领组织,高校大学生的先进组织,在信息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团组织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充分把握信息网络时代所具有的优势,做好团建工作,积极用新媒体引领青年。  相似文献   
80.
邹韬奋的《生活》周刊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趣味有价值的周刊"是原来印在邹韬奋所主办的<生活>周刊的刊头上的文字,这也是韬奋办刊的个性所在.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王志莘转入银行界任事,31岁的韬奋以职教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的职位.此后一直到1933年7月流亡出国考察,这7年间他一直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生活>周刊的言论及其发行、编务工作.这是韬奋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七年.通过办刊实践,他便深刻地了解了市民阶层的理想、抱负和喜怒哀乐,进而也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