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跑比赛战术是指比赛中合理地进行力量分配,表现在每一赛次,在预、次、复、决整个赛程中都充分地体现出运动员要合理地分配体力的问题,运动员应根据比赛的性质、任务、个人特点、竞技状态,对手水平、赛场条件、竞赛规则等实际情况,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国内(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女子5 000m决赛跑前8名运动员)和国外(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5 000m跑前8名运动员)2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5 000m跑比赛进行分析,以400m为分段的分段成绩进行比较,为了便于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根据中长跑项目自身的规律以及研究对象的5 000m跑400m分段成绩曲线图的总体特征,将5 000m跑全程分为3个阶段进行分析:起始段为从起跑后800m;途中跑段国内外运动员均为3~11分段(800~4 400m);冲刺段国内外运动员均为12~13分段(最后600m)。找出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的差距,建议我国运动员在中长跑项目上发展耐力水平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项目的特点,重视对速度能力的提高,培养运动员在较高跑速下维持相对稳定速度的能力。同时为今后我国的女子中长跑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摘要:曲棍球是一个跑量大(8000-10000m)、以80 %左右中低强度跑为主、以30-40次5-20 m高强度反复冲刺为核心强度的运动项目,比赛过程中的中低强度和高强度运动的比例约为1:3-4。世界强队比赛的平均心率约为150次/min,心率区间位于84-95%HRmax次最大强度的运动时间占到比赛时间的一半以上,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具有不同的比赛强度特点。世界优秀男子选手平均身高约180cm、体重约79kg,最大摄氧量约为64ml/kg.min;优秀女子选手平均身高约168cm、平均体重约67kg、最大摄氧量约为54ml/kg.min。中长传球是攻入前场(25码区)的有效战术,弧内的短传配合以及射门后的跟进补射是取得进球的主要战术;短角球是曲棍球比赛中重要的得分手段,约占到总进球数的46.7%,拉射战术是短角球中主要的进攻手段。世界优秀男、女曲棍球运动员与我国选手的比较数据显示,我国女子运动员的跑量和短距离多次冲刺能力已达到世界优秀水平,而男子运动员的全场奔跑能力则存在明显差距。在技术上,我国运动员需要提升前场任意球进攻战术、弧内短传进攻以及射门技术的能力,在短角球的运用和成功率上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选手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近五届奥运会男子400m自由泳决赛运动员的分段成绩、兼项进行统计分析,意在研究男子400m自由泳运动员竞赛策略及兼项,探讨男子400m自由泳项目发展特征。结果表明:第六分段与第七分段、第七分段与第八分段、第五分段与第七分段、第五分段与第六分段之间呈高度相关,第六分段、第七分段、第八分段成绩与总成绩呈高度相关;男子400m自由泳运动员竞赛策略为“加、匀、冲”策略,即前程加速游、途中匀速游、后程冲刺游;男子400m自由泳分段成绩的评分标准的科学性验证了第四分段的“减速现象”与第五分段的“小加现象”是人体运动的“生理极点”和“第二次呼吸”所致;200m自由泳项目是男子400m自由泳运动员的最优兼项,其次是1500m自由泳项目,自由泳、个人混合泳、蝶泳是男子400m自由泳运动员常兼项泳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观察足球运动员在重复性无氧冲刺跑测试中下肢神经肌肉和力学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以来自中国足球甲级联赛的10名职业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动员进行6×35m,间隔10s的无氧冲刺跑运动.运动员在天然草坪上穿足球鞋完成测试.通过足底压力触发系统计算受试者冲刺跑的力学特征,通过ME6000表面肌电仪测试受试者冲刺跑过程中股外侧肌(VL)、股直肌(RF)、股二头肌(BF) sEMG的均方根振幅(RMS).同时采集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心率以及主观体力等级感觉(RPE)数据.结果:运动员在完成6次无氧冲刺跑后血乳酸为(11.2±2.2)mmol/L、心率为(170.6±5.3) b/min、RPE为16.5±1.2、疲劳指数为(38.4±4.6)%.最后一次冲刺跑与第一次冲刺跑相比,冲刺时间和脚与地面接触时间分别增加了28.2%和10.7% (P <0.05),然而双脚腾空离地时间没有显著变化.步频和下肢垂直方向刚度分别下降了-8.4% (P <0.05)和-33.1% (P <0.0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RF和BF的RMS值分别下降了-12.3% (P<O.01)和-19.6% (P <0.01),VL下降了-7.1% (P >0.05),并且RF和BF的RMS肌电幅值下降程度与冲刺跑时间变长具有高度相关性(r=-0.89和r=-0.98,P<0.05).结论:重复性无氧冲刺跑导致足球运动员跑步力学参数以及神经-肌肉控制能力下降,并且在此过程中,股后肌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验证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上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方法:以20名男性大学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7周、每周3次的跳深、跳箱和双手传实心球训练,并进行跳深、跳投、20 m直线冲刺跑、20 m变向跑、双手胸前传球等项目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双侧)对训练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7周训练后,跳深和跳投起跳高度有所提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跳深和跳投时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20 m直线冲刺跑的平均速度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20 m变向跑的整体平均速度的提高非常显著(P<001),各区间平均速度没有显著性变化,但变向瞬间脚触地时间显著缩短(P<001);运动员双手胸前传球速度都较训练前极显著地提升(P<0001),球与手接触的时间也显著缩短(P<005)。结论:上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上下肢爆发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姿势控制训练对冰球运动员加速能力和滑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募集专业体育院校18名冰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姿势控制训练组(实验组)9人,非姿势控制训练组(对照组)9人,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实验组控制异常动作,规定相应动作节奏,进行姿势控制训练;对照组采用相同训练量和强度的练习方法,受试者自选身体姿势。训练结束后选取相关项目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统计分析测试结果,比较训练前后加速和滑行能力指标变化。结果:8周训练后,实验组30 m加速跑、30 m滑行、5×54 m折返滑行测试成绩均显著性提高(P<001),立定三级跳未出现显著性变化;对照组各项指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组间比较,30m加速跑、30 m滑行、5×54 m折返滑行实验组成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8周姿势控制训练显著提升了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和滑行能力,陆上姿势控制训练效果可较好迁移至冰上,对冰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和成绩提高具有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经颅脉冲电刺激(tPCS)对体力任务疲劳和认知参与下体力任务疲劳的运动员进行干预,探究tPCS对不同任务后的疲劳消除效果。方法:30名大学生运动员随机均分为A、B这2组,其中,A组在跑台上进行体力任务,B组在进行体力任务的同时加入认知任务,随后使用主观疲劳量表(RPE)筛选出RPE在8分以上的受试者并进行tPCS干预(刺激强度1.5 mA,刺激时间20 min),所有受试者在干预前后均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氧合血红蛋白(HbO2)浓度和RPE的数据收集。结果:1)tPCS干预后A、B这2组的RPE和低频率(LF)值显著下降(P<0.05),指标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高频率(HF)和HbO2浓度的值显著上升(P<0.05)。2)tPCS干预后B组各指标的变化差值均大于A组,其中HF的变化率差值最大,为18.20%。3)A、B这2组的RPE和HbO2的差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1)在运动后使用tPCS干预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效果作用显著。2)在数学计算的参与下,tPCS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效果更大。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一次大负荷运动后线粒体的分布以及线粒体SDHA和CytC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42只SD大鼠经适应后随机分为安静组(6只)和一次大负荷离心运动组(36只)。运动组在跑台上进行90 min速度为16 m/min的离心运动,坡度-16°。运动后分别在0、6、12、24、48、72 h取材。透射电镜观察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分布,western blotting测定骨骼肌线粒体SDHA和CytC蛋白的表达。结果:一次大负荷离心运动后,骨骼肌肌膜下线粒体面积和数量均升高,肌原纤维间线粒体面积和数量呈现减少趋势;与安静组相比,肌膜下线粒体面积增加明显;骨骼肌线粒体SDHA蛋白表达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CytC蛋白呈现升高趋势。结论:一次大负荷离心运动后骨骼肌线粒体分布出现肌膜下聚集现象,且线粒体SDHA蛋白表达在运动后下调明显,可能是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累积运动与持续运动对肥胖大鼠糖脂代谢和MCP-1的影响。方法:普通体重大鼠为对照组(C,n=6),肥胖大鼠分为:安静组(S,n=8)、持续运动组(E,n=8)、中强度累积运动组(MAE,n=8)、高强度累积运动组(HAE,n=8)。运动组进行8周跑台训练(0?,5d/W)。E组跑速20m/min~25m/min,60min/次,1次/d。MAE组跑速与E组相同,12min/次,5次/d,间歇60min;HAE组跑速40m/min~42m/min,6min/次,5次/d,间歇60min。8周后,测内脏脂肪湿重,行糖耐量实验,ELISA法测血清胰岛素、FFA和MCP-1。结果:(1)运动组的内脏脂肪体重比低于C组和S组(P<0.05)。(2)HAE组灌胃后120min的血糖值低于S组和E组(P<0.05)。(3)运动组的ISI高于C组(P<0.01);运动组的胰岛素和HOMA-IR低于S组而ISI较高(P<0.01);HAE组的胰岛素和HOMA-IR低于E组与MAE组而ISI均较高(P<0.05)。(4)运动组的FFA和MCP-1较C组与S组下降(P<0.05);累积运动组的MCP-1低于E组(P<0.05)。结论:累积运动和持续运动均可减少肥胖大鼠内脏脂肪,改善其糖脂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纠正慢性炎性状态。持续运动降低内脏脂肪和FFA的效果更好;而累积运动改善血糖调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机体慢性炎性状态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以赛制及规则设置对竞技表现影响为视角,探讨多赛次多轮次赛程中竞技表现特征及变化趋势,为运动竞赛提供理论认知及参赛策略。基于里约奥运会投掷项目成绩记录、犯规、弃权、SB、PB等样本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参赛选手竞技表现的稳定性、波动性、随机性等特征及嬗变予以实证探究。研究发现:①弃权以资格赛第2—3轮居多,是八强及奖牌选手保存体能的一种参赛策略;随赛程深入低到高等级运动员先后涉足犯规且愈演愈烈,人均犯规次数由无缘晋级决赛选手的087飙升到八强选手的123。②不同项目运动员试投成功率及发挥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项目及性别运动员试投成绩变异系数(即竞技表现波动性)无显著性差异。③比赛名次与竞技表现波动性不相关,其与竞技实力(SB、PB)及临场发挥率显著相关。④受项目特征、性别差异、参赛策略及体能分配等因素制约,参赛选手最佳成绩整体呈现轮次分布随机性及不确定性。建议运动员赛前应以提升竞技实力为本,客观设定竞赛目标;赛间以我为主,合理利用规则,适时调整参赛策略,实现运动成绩突破与比赛名次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氧环境下进行4周循环抗阻训练(CRT)对男子体操运动员有氧、无氧运动能力的影响,为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支持。方法:16名男子体操运动员随机分为低氧训练(hypoxia training,HT)组和常氧训练(normoxia training,NT)组,每组n=8。NT组和HT组受试者分别于常氧和低氧(模拟3000 m高度)环境下进行4周CRT。实验前后利用递增负荷力竭实验(最大摄氧量、最大有氧功率等)测定有氧运动能力,利用运动场测试(300 m全力冲刺记时跑和300 m反复间歇跑测试)与实验室测试(股四头肌最大随意收缩、半蹲跳、下蹲跳和30 s Wingate实验)测定无氧运动能力,静脉取血测定血液学参数。结果:组内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HT组300 m反复间歇跑完成次数、峰值LA含量(LApeak)、股四头肌最大随意收缩(MVC)、半蹲跳(SJ)、下蹲跳(CMJ)、峰值功率(PP)和平均功率(MP)显著性升高(P<0.05),NT组LApeak、MVC、SJ、CMJ、PP和MP升高(P<0.05);组间与NT组比较,实验后HT组300 m反复间歇跑完成次数、LApeak、MVC、SJ、CMJ、PP和MP升高(P<0.05)。有氧运动能力参数和血液学参数在两组实验前后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CRT过程中的平均心率(HRmean)在HT组高于NT组(P<0.05)。结论:低氧环境下进行CRT能够显著改善男子体操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耐乳酸能力增强有关,但对有氧运动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科学地验证了体能训练对排球的体力素质和竞技成绩的影响。以23名男子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实验组11名和参照组12名。体能训练包括跳跃,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每周进行3次,总共进行12周。结果发现:1)肌力、背部肌肉力量和腿部肌肉力量得到提高。2)爆发力测试项目方面,拦网跳、扣球跳、摸高跳、实心球向前传球、向后传球项目中都有明显提高。3)从训练后的灵活性测试指标上看,网下6m往返跑2次运动,重复横向跳跃,两脚左右交叉踏步,这三项均有明显地缩短和提高。4)协调性的运动扩大了各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而也使柔韧性得到改善。5)经过体能训练后,拦网跳跃技术以及灵活性的提高可以改善每场比赛的拦网成功率。表明:体能训练对排球运动员来说,既提高了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又证实了对排球动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高脂饲料诱发大鼠肥胖模型的建立及间接推测体脂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44只离乳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高脂组,分别用对照饲料和含20%猪油的高脂饲料饲养18周,观察高脂饲料致大鼠肥胖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脂组大鼠体重、体脂含量、附睾脂肪垫重量及腹膜后脂肪垫重量均大于对照组(P<0.001);而且高脂组大鼠根据其体脂含量可分成DIO和DIO-R两种大鼠。DIO大鼠体重、体脂含量、附睾脂肪垫重量及腹膜后脂肪垫重量均大于DIO-R大鼠(P<0.001)。研究结果说明应用20%猪油的高脂饲料对SD大鼠有致肥胖作用。本研究还建立了用腹膜后脂肪垫重量、附睾脂肪垫重量及体重,推测其体脂含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氢水和有氧运动干预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β3-AR及其下游分子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心肌梗死组(MI)、有氧运动+心梗组(EM)、氢水+心梗组(HM)和氢水+有氧运动+心梗组(HEM)。HM和HEM组大鼠均给予早期氢水灌胃4 mL,灌胃时间5 d/周×3周。EM和HEM组大鼠均进行早期3周递增式跑台运动。第1周适应性训练,时间20 min/d,速度15 m/min;第2周运动时间为25~30 min/d,速度为27~30 m/min;第3周运动时间为60 min/d,速度为30 m/min,5 d/周×3周。3周氢水及运动干预后MI,EM,HM和HEM组大鼠均结扎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S组大鼠实施假手术。5组大鼠术后45 min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判定心功能变化。心脏Masson染色测定胶原容积百分比(CVF)。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左心室β3-AR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β3-AR及下游eNOS蛋白水平。结果: MI后心脏CVF值显著升高(P<0.01),心功能显著降低,同时左心室β3-AR蛋白表达有增加趋势。与MI组比较,EM、HM和HEM组CVF(P<0.01)均显著降低,心功能均得到提升。EM、HM和HEM组均可见左心室β3-AR阳性染色,同时EM和HM组β3-AR和eNOS蛋白表达均较MI组显著增加(均P<0.05),HEM组β3-AR和eNOS表达较MI组有增加趋势。且左心室β3-AR与eNOS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7, P<0.01)。结论: 心梗之前进行3周氢水和运动干预可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提升心梗大鼠心功能,增加左心室β3-AR表达,上调其下游eNOS蛋白表达。氢水联合运动干预对β3-AR影响并不及单一干预效果。而3种干预方式对心功能提升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观察8周有氧运动对AD小鼠皮层线粒体顺向轴浆转运驱动蛋白的影响。方法:清洁级4月龄APP/PS1、C57BL/6J小鼠各40只随机分为安静组和运动组,运动组进行8周跑台运动,5 d/w,60min/d,前10min负荷15m/min,后50min负荷18m/min,坡度为0。透射电镜观察皮层额叶、颞叶线粒体形态和数目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皮层额叶、颞叶线粒体驱动蛋白重链(Kinesin heavy chain,KHC)、驱动蛋白轻链1(Kinesin light chain 1,KLC1)、驱动蛋白轻链2(Kinesin light chain 2,KLC2)表达量。结果:1)电镜下C57正常对照组皮层突触、线粒体结构清晰完整,线粒体数目较多且分布均匀;8周的有氧运动使异常线粒体数目呈减少趋势。电镜下可见安静组APP/PS1小鼠皮层出现神经毡结构松散,少见典型的突触结构,线粒体肿胀、膜破裂,异常线粒体的数目较多;8周的有氧运动改善其突触结构,可见排列整齐的突触小泡增多,异常线粒体数目有所减少。2)安静组APP/PS1组小鼠皮层额叶、颞叶KHC、KLC1、KLC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减少(P<0.05);8周的有氧运动显著提高皮层额叶KHC、KLC1、KLC2和颞叶KHC、KLC1的表达。结论:8周有氧运动可以通过上调APP/PS1小鼠皮层线粒体顺向转运马达蛋白Kinesin重链和轻链的表达,减轻线粒体顺向轴浆转运障碍,增加线粒体在突触的分布,改善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是运动改善APP/PS1小鼠行为学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公务员群体体质与健康指标测评及健康生活问卷调查,研究公务员群体体质与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影响因素,为提高公务员群体体质与健康水平提供建议。方法:研究选取广东地区公务人员1696名,其中男性公务员1211名,女性公务员485名。运用HELMASⅡ 体能测试系统(韩国)对所有公务员进行体质健康指标测试,同时,设计健康生活事项调查问卷,调查公务员群体健康生活事项,研究公务员体质指标,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公务员人群体质健康的生活因素。结果:(1)男性公务员Fat%、BMI分别为20.37±4.60%、23.93±2.68kg/m2,Fat%略超过正常标准(男性正常标准<20%),BMI值接近超重标准(24kg/m2);女性公务员Fat%、BMI分别为25.81%、21.03 kg/m2,Fat%位于正常范围内(<30%)BMI明显低于超重标准(24kg/m2,P<0.05);规律体育锻炼习惯对公务员的Fat%和BMI指标有正面影响作用(P<0.05),饮酒习惯对公务员的Fat%和BMI指标有负面影响作用(P<0.05)。(2)男性、女性公务员心率、血压值均处于正常范围。但男性公务员肺活量随年龄增长下降较明显(P<0.05);规律体育锻炼习惯的男、女公务员人群台阶试验后心率恢复明显快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公务员人群(P<0.05);且每周体育锻炼次数≥3次以上男性公务员人群的肺活量明显高于无锻炼的男性公务员人群(4416.56±827.59 ml vs 4196.02±799.36 ml, P<0.05)。(3)男、女力量素质整体偏弱,随着年龄增长,不合格率呈现下降趋势,男性的背力、握力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女性(48.1% vs 60.7%, x2=22.1, df=1, P<0.05; 56.5% vs 65.9%, x2=13.04, df=1, P<0.05);男、女公务员速度、反应、平衡及柔韧素质的合格率分别为67.2%和76.4%、82.0%和81.8%、59.8%和74.4%、31.8%和54.7%,除反应素质外,女性公务员的速度、平衡及柔韧素质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男性(x2=14.12, df=1, P<0.05; x2=32.25, df=1, P<0.05; x2=77.10, df=1, P<0.05);规律性参加体育锻炼对男、女公务员的背力、握力及柔韧素质明显正向作用(P<0.05)。结论:公务员群体身体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力量素质合格率普遍低下;此外,公务员体脂含量呈现性别差异,男性公务员群体体脂含量明显超标,女性公务员处于正常范围;规律性体育锻炼能显著改善公务员身体健康指标,如肥胖指标、心肺功能及身体素质指标。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八周耐力训练对骨骼肌谷胱甘肽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及Nrf2基因缺失的作用。方法:C57BL/6J野生型小鼠、Nrf2基因敲除小鼠各2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耐力训练组,每组10只。耐力训练组采取坡度为0°,速度为12 m/min的跑台训练,1 h/d,5 d/周,共8周。完成训练48 h后取小鼠腿部骨骼肌,Western blot测定骨骼肌Nrf2、GSH-Px、GR、GCLc和GCLm蛋白表达,酶还原法测定骨骼肌GSH、GSSG含量。结果:1)Nrf2敲除鼠与野生鼠相比,骨骼肌内GSH-Px(P<0.05)、GR(P<0.05)、GCLc(P<0.01)蛋白表达,GSH(P<0.01)、GSSG(P<0.05)含量和GSH/GSSG比值(P<0.05)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下降,而GCLm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2)耐力训练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野生训练鼠骨骼肌Nrf2、GSH-Px、GCLc、GCLm以及GSH/GSSG比值均呈上升趋势,GSSG含量减少;Nrf2敲除训练鼠的谷胱甘肽相关酶蛋白表达以及GSH/GSSG比值则表现下降趋势,GSSG含量上升,但并无显著性。结论:Nrf2的缺失导致耐力训练不但没有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反而加剧机体抗氧化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腺苷A2A受体、多巴胺D2受体及纹状体–苍白球通路在运动疲劳调控中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健康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运动对照组(CG)、腺苷A2A受体拮抗剂干预组和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干预组,每组10只。3组大鼠分别从纹状体微量注射人工脑脊液、特异性腺苷A2AR拮抗剂SCH58261和D2DR激动剂喹吡罗,采用金属微电极分别记录1次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同侧苍白球局部场电位的动态变化,结合运动能力进行观察并记录力竭运动时间。结果:苍白球神经元电活动在力竭运动不同阶段出现明显变化特征,相比安静状态,力竭即刻神经元兴奋性显著下降,β波的PSD值增加(P<0.05),γ波PSD值显著下降(P<0.05),功率谱重心频率降至最低(P<0.05)。A2AR拮抗剂和D2DR激动剂干预能够改变相应波段的振幅,在运动开始75 min、力竭即刻与恢复期,均显著高于CG(P<0.05),延缓重心频率的下降和大鼠跑台运动至力竭的时间。结论:1次力竭运动过程中大鼠苍白球神经元局部场电位随着运动强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主要体现为出现明显的振荡活动(β波和γ波振荡),且β波和γ波之间的转换和功率的变化与运动状态有关;苍白球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可能是导致运动疲劳产生的中枢机制之一,证明苍白球参与运动疲劳的中枢调控;SCH58261和喹吡罗经纹状体微注射后,可以通过各自受体抑制力竭时D2-MSNs的过度兴奋,调节β波和γ波频段的振幅,从而避免苍白球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过快,降低苍白球通过皮层–基底神经节环路对皮层的抑制作用,延缓疲劳发生。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NRG1在间歇运动激活心梗(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NRG1-PI3K/Akt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心梗安静组(MI),心梗+间歇运动组(ME),心梗+间歇运动+抑制剂组(MEA),每组12只。采用左冠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模型。S组手术仅穿线不结扎。ME组和MEA组在MI术后1wk进行跑台间歇运动。运动开始速度为10m/min运动10min后,速度逐渐增至25m/min×7 min,再以15 m/min×3min运动,之后依次交替进行。60min×1次/d,5d/1wk×8wk。训练结束后次日,腹腔麻醉,颈动脉插管测定LVSP、LVEDP及±dp/dtmax。之后开胸摘取心脏,进行组织学制片,Masson染色。荧光实时定量PCR测定心肌NRG1及其受体ErbB2/4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NRG1、ErbB2/4、PI3K/Akt、Bcl-2和Bax蛋白含量。Caspase3表达及TUNEL检测观察分析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I组胶原容积百分比(CVF)和LVEDP较S组显著升高(P<0.01,P<0.01),LVSP和±dp/dtmax显著降低(P<0.01,P<0.01)。且MI后心肌ErbB4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心肌NRG1、ErbB2和ErbB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P<0.01),PI3K/Akt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0.01,P<0.01),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3活力显著增加(P<0.01,P<0.01)。ME组CVF和LVEDP较MI组显著降低(P<0.01,P<0.01),LVSP和±dp/dtmax显著升高(P<0.01,P<0.01),心肌NRG1、ErbB2和ErbB4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1),PI3K/Akt蛋白表达和Bcl-2/Bax比值显著增加(P<0.01,P<0.01),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3活力显著降低(P<0.01,P<0.01),且运动效应被抑制剂AG1478显著减弱。结论:间歇运动可通过激活心肌NRG1及其受体表达,上调PI3K/Akt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胶原过度增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