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发展肌肉爆发力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力量是决定竞技体育运动成绩的重要体能因素,是评定身体训练水平的最主要指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肌肉爆发力中“肌肉爆发力概念”、“肌肉爆发力指数”、“希尔力速方程”、“肌肉爆发力的力学理论”、“力量-时间”、“力量-速度”等生物力学的问题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指出为了提高肌肉爆发力,应加强运动训练的规范性,使发展肌肉爆发力训练的动作正确、合理、协调。着重指出利用慢速的力量训练来增加肌肉的最大力量;避免快速重复的爆发式动作练习;在一定动作时间的基础上增加力量练习。对肌肉爆发力的训练手段、方法的安排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EMS技术在国家举重队奥运攻关与科技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肌肉电刺激技术 (EMS)是现代力量训练和康复医学的有效手段 ,运用该方法在国家举重队进行了近 10年不间断的力量训练与训练后的肌肉恢复攻关研究 ,并总结了第 2 6届和第 2 7届奥运会备战中运用EMS技术与杠铃训练手段相结合的攻关训练情况 ,研究认为 :1) EMS技术与杠铃训练相结合的组合力量训练方法 ,是提高肌肉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是高水平举重运动员提高专项力量的新的训练途径。 2 ) EMS肌肉力量训练法可准确有效地提高专项运动关键环节工作肌群的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 3)EMS肌肉力量训练法是肌肉放松、防伤治伤的有效手段之一。 4) EMS肌肉力量训练法 ,是肌肉肌腱拉伤、撕裂后康复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中有十分显著效果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可大大缩短康复过程 ,保证训练进程。  相似文献   

3.
屈肘肌群等张离心与向心收缩不同组合方案训练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从宏观方面对等张力量训练的合理方案进行研究,设计了5种力量训练方案,特别是安排有不同比重的单纯大强度肌肉离心收缩训练。研究结果表明:快速离心混合练法效果最全面(包括肌肉体积变化、等张力量、爆发力等方面),比传统等张力量训练和单纯等张离心力量训练更合理;建议在体疗康复、运动训练,尤其是对抗性力量项目中加以推广应用;提出了关于肌肉离心与向心收缩力量比值问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选取社区35名退化性关节炎老年人,对其实施为期18周、每周3次的中等强度的水中体适能训练,实验前后分别对受试者的身体成分、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后对于改善退化性关节炎老年人患者各项体适能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水中体适能可在各个社区游泳馆针对老年人健身活动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选取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男子羽毛球运动队的14名基本资料和运动成绩相近的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名,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技术训练和下肢整体力量训练,实验组对下肢关节肌肉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非优势侧的力量训练)。通过biodex仪器对下肢膝、踝主要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进行监测分析羽毛球运动员各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的均值。结论:1)有针对性的训练可改变两侧下肢的差异水平,训练可以减小两侧下肢差距,使两侧下肢肌肉工作能力更加接近。2)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在两种角速度下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伸肌峰力矩都比屈肌峰力矩大,但都随角速度的增快而逐渐下降,说明青少年运动员的力量耐力很小,经过非优势侧力量训练能提高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耐力。3)运动员经过训练后优势与非优势侧关节的屈伸肌群肌力矩的平衡有很大的改善。4)训练前后两侧膝关节等速收缩屈伸肌群峰力矩差异对比分析:对非优势侧的力量加强可减缓下肢肌肉持续的受力过程。5)通过与实验数据发现,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爆发力很难通过短期的训练得到显著的效果,但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和灵敏性训练在青少年时期是可以提高的,但训练中的负荷和频率要控制。  相似文献   

6.
想象训练对运动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为了研究想象训练对肌肉力量迁移效果的影响,通过对运动员右侧上肢进行想象训练,研究对他们左侧上肢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迁移影响,发现想象训练对增加运动员左侧上肢的肌肉力量有明显效果,想象训练对运动员左侧上肢的肌电图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想象训练对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想象训练对运动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为了研究想象训练对肌肉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想象训练在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想象训练对增加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有明显效果,想象训练对运动员肌电图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力量素质是柔道训练的基础和前提,提高柔道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提高专项成绩的关键。研究探索决定力量的诸因素关系及力量训练的规律与基本原刚,通过有计划、系统的力量训练,可以极大改善人体各肌肉之间的协调配合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力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对掷标枪运动专项技术过程中相关肌肉用力特点及专项力量训练中的有关专项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得出:专项力量训练应突出髋部肌肉发力的始动作用和右脚主动的"扒地"运动,加强最后用力开始瞬间技术上的连续性和力量作用效果上的延续性;肌肉的预先拉长及相对延缓持枪臂的发力可以确保最后用力的顺序、层次和节奏;专项技术与专项力量训练要紧密结合,根据具体的训练目的确定相应的练习负荷。  相似文献   

10.
举重力量训练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献资料法及调查分析法对举重力量训练中的若干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章阐明了举重力量训练的特点、原则及方法,指出在力量训练中要建立静力性练习、克制性练习与退让性练习的合理比例关系,特别要加强肌肉快速收缩对抗最大负荷的爆发力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负荷进行综合的运动生物力学与运动生物化学的监测与评定。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跳跃类和负重类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对肌肉力量的影响特征,实验将22名大学体育专业男生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类不同的力量训练方法训练下肢肌肉力量。通过测力台和等速肌力测试系统采集实验前后下肢的动力学数据和关节肌力矩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两类不同的力量练习方法都能够使肌肉力量得到提高,但是在力量增强的特征上有所不同。跳跃类练习方法主要以肌肉的储能能力和快速肌力的提高为主,而负重类练习方法主要以肌肉的向心收缩能力和绝对力量的提高为主。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功能训练概念、作用、属性进行梳理与归纳,用图表阐述功能训练的设计理念、训练方法及评价等内容.功能训练是一种由康复领域延伸到运动表现训练的训练体系,是把一般体能训练向专项体能训练进阶的耦合训练理念,功能训练包含人体运动功能链在3个平面、6个方向、11个关节点上灵活性和稳定能力的动作模式训练,通过动作模式的有序和无序叠加使人体基本动作技能与习得性运动技能在神经肌肉募集与激活、本体感觉参与的有效控制下获得更好的肢体平移和旋转.然而,功能训练在理论研究、训练方法以及与传统体能训练之间的关系等仍然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运动表现训练视角对功能训练应用进行提炼,旨在为丰富体能训练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旨在分析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两种较有代表性的频率(45Hz、30Hz)进行实验研究,探究排球力量训练的新思路,为振动训练方法的完善和排球体能训练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无附加振动刺激)、30Hz组、45Hz组,训练时间为9周。实验后采用DAVID核心区力量测试系统对核心区力量进行测试,采用八级腹桥对核心区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实验组核心部位后伸、前屈、侧屈、回旋、臀肌力量及核心区稳定性各测试指标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45Hz组在核心部位后伸、前屈、臀肌力量及稳定性测试成绩优于30Hz组,两实验组侧屈、回旋力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振动训练能够改善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其中45Hz的振动频率对于提高核心区屈伸肌、臀肌力量和核心区稳定性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三种强度长期训练模型,通过对心肌力学指标、肌节长度的测定和心肌纤维纵向行走情况的观察,研究长期训练中训练强度对心肌功能的影响。结果提示:长期高强度间歇训练不能对心功能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影响,甚至可能对心肌舒张功能产生损害;长期耐力训练可对心功能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影响,但心肌收缩功能和心肌舒张功能对长期耐力训练的适应能力并不一致,心舒功能的适应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5.
400m栏是一项以高能磷酸元和肌糖元无氧酵解供能为主的速度项目,要想经过短期训练提高其成绩,必须有周密的训练安排。本文主要通过对体育系学生参加福建省第十、第十一届大运会400m栏4个月短期训练的分析,对400m栏短期训练取得佳绩的要素进行经验性的归纳与总结,为400m栏短期训练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系统评价加压训练对受试者肌肉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为不同人群选择加压训练提供参考。方法:以"加压训练""血流限制训练""阻血训练""KAATSU""KAATSU Training""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Occlusion Training"等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读秀、Web of Science、Pub Med、Elsevier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辅以文献追踪的方式,获取所有有关加压训练的随机对照实验,评估文献质量并从文献中提取反映加压训练效果的有关数据。筛选后共纳入研究文献47篇(中文7篇,外文40篇),其中高质量文献40篇,低质量文献7篇,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加压训练能够显著增加受试健康人群的上臂围度及上臂横截面积、大腿围度、大腿横截面积、股四头肌横截面积(P<0.05);加压训练对受试运动员的上臂围度、大腿围度及康复患者的大腿围度的增加作用明显(P<0.05)。2)加压训练对受试健康人群的屈肘1RM力量、卧推1RM力量、膝关节屈曲(伸展)等速力矩、膝伸1RM力量等指标的增加效果显著(P<0.05);对受试运动员屈肘1RM力量、卧推1RM力量、膝关节屈曲(伸展)等速力矩、深蹲力量有明显的增加作用(P<0.05);对受试康复患者的膝关节屈曲(伸展)等速力矩及膝伸1RM力量增加作用明显(P<0.05)。结论:加压训练具有降低受试运动损伤发生概率,改善受试者肌肉形态及功能的作用,并可作为传统抗阻训练的补充手段适用于康复患者恢复肌肉适能、健康人群增强肌力、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等多个方面。建议:加压训练应根据受试对象的个体特征,合理设置加压强度、训练强度及训练周期,以保障其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并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田径跳类项群起跳技术特征与专项力量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方法对田径跳类项群起跳技术特征和专项力量训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了跳类项群起跳的技术结构特征、肌肉工作特征和起跳技术特征。提出田径跳类项群起跳技术特征具有“双动力”起跳特点,提出起跳专项力量训练的练习原则和方法。专项力量训练的过程是将完整起跳技术环节化,环节技术力量化,环节力量专项化,专项力量整合化,整合力量速度化,速度力量技术化。  相似文献   

18.
从训练学角度,对专项的本质、专项“质”与“量”的存在方式,专项“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及其在训练中与实战目标关联标准的规定性、生命的自组织与量的能量耗散特性、“有效负荷”与竞赛目标状态形成的关系、训练信息生物“秩序”形成的生物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对竞技训练“有效负荷”设计的逻辑依据、训练负荷“量”存在的方式与生物适应关系、竞技训练专项“量”标准自身因素的约定性、“量”构成因素的复杂性及竞技训练“量”运动的设计与控制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消除我国竞技训练中广泛存在的对“有效训练”理论认识的误区,加深对运动训练规律的理解,促进“有效训练”并真正实现运动训练“有效量”控制的科学化,提高训练效率,促进训练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女子赛艇双桨队年度训练周期板块化训练创新设计与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旨在探索赛艇项目年度训练周期模式,为该项目新奥运周期实施科学化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同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小周期训练理论在竞技体育项目训练中的作用。结论表明:(1)奥运关键年训练计划可分成五个相互统一、内在关联的板块,即有氧准备期、高原训练期、能力巩固期、赛前准备期和赛前训练期。(2)在训练负荷安排上采取的是大运动量、高有氧训练比例的低强度训练模式,各板块训练量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特点,即有氧准备期大运动量、高原训练期减量、能力巩固期加量、赛前准备期和赛前训练期大运动量;在训练方法手段上创新性引入了呼吸肌专门训练,提高了比赛时队员呼吸节奏与动作节奏的匹配效果,有效增强赛艇队员的后程冲刺能力。(3)从训练的实施效果来看,女子双桨队年度训练周期板块化创新设计是合理和成功的,即血红蛋白和血尿素两项身体机能指标阶段性训练效果较好,测功仪最大功成绩呈曲折的上升趋势,世界杯、奥运会奖牌数目增多。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以广东省武术队运动队16名男性运动员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8名)和对照组(8名),经过12周实验后对反映武术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实验表明: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稳定能力及肌肉的协调能力,降低了难度动作衔接的失误率,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