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总结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分析概念图对信息素养教育所提供的功能支持,提出以概念图知识模型作为信息素养内容的组织和展现形式并与E-learning环境进行有机融合的一种理念,引入软件工具CmapTools构建信息素养概念图知识模型实例,并将其应用于E-learning环境平台中,从而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可视化的信息素养知识和技能的自主、协作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在界定知识生态学和知识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文章介绍了George Pór的三元网络模型、知识生态系统构成及知识流模型、企业知识生态系统模型、组织知识生态系统模型、澳大利亚知识生态系统模型等五种模型,并比较分析了各种知识生态系统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3.
知识管理中知识流动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分析了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模型,认为知识流动模型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编码、知识的转移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论知识转化模型SECI中的情报交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著名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提出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经典模型——SECI模型。在此基础上,论证SECI模型的知识转化过程,包括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在SECI模型中,分析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化中的情报交流的过程,探讨其情报交流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5.
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分析了知识管理中的知识流动模型 ,认为知识流动模型包括知识的获取、知识编码、知识的转移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Web功能升级催生了信息用户向多元的复合知识人角色转换,数字图书馆因而拥有大量Living books及隐性知识资源。在定义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基础上,基于Living books生态知识群,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三种共享模型:天秤模型、钻石模型、网关模型。三个模型从不同角度实现了Living books生态知识群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知识系统工程及知识网络理论提出和分析了知识供应链概念、特征,并从链条构成主体、知识需求产生方式、知识容量和供需关系三个不同角度,分析了三种不同的知识供应链组织类型,最后针对知识供应链组织特点,从过程演化模型和知识循环模型两个纬度,构建了知识供应链的组织模型。该组织模型为理论和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组织模式指导框架。  相似文献   

8.
基于知识场模型的知识管理调控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讨论知识场概念的基础上,基于知识存量、知识状态及知识距离构建知识场三维模型,详细分析模型中各维的基本构成元素及影响因素.基于知识场模型讨论组织中实施有效知识管理的措施与方法,指出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是调整与控制合适的知识存量、确保知识处于合适的知识状态和控制知识与作用对象间的合理距离.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馆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是图书馆在开发、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为了明确定义、管理、测量、控制、优化和提高知识管理进程而建立的一种阶梯式指导性框架体系。图书馆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有利于图书馆在实施知识管理进程中的正确定位、方向把握和目标确立,并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提供评估平台,促使图书馆对知识管理的理解保持一致,丰富图书馆文化,可分为发展模型、分析模型与评估流程模型。  相似文献   

10.
人类所拥有的科学知识正以几何级数高速增长和膨胀,如何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如此庞大的知识资源,促进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从知识增长的动力、类型、方式、模型(包括文献增长模型、信息增长模型和知识增长模型)、应用和研究的困难等方面对知识增长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讨论知识场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场构成的三维模型:知识存量、知识状态及知识距离,并详细分析了模型中每维的基本构成元素及影响因素。随后基于知识场模型讨论了组织中实施有效知识管理的措施与方法,指出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是选择合适的知识存量调整与控制措施、确保知识处于合理的知识状态和控制知识与接受者间的合适距离。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图书馆中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文章在探讨知识含义、知识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知识管理的负反馈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知识采集、评估、知识属性描述、知识编码、建立知识地图、典藏、知识传导、挖掘读者背景信息、知识推送和知识反馈10个过程,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可操作的知识管理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企业并购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知识转移的主体要素模型结合并购情境构建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该模型以知识转移效果为因变量,从知识转移主体、转移的知识、转移情境、转移方式以及并购情境5个构面提出10个自变量影响因素以及5个控制变量,该模型成为企业并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比较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诸多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的特性,结合我国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提出企业知识管理成熟度整合模型,并深入剖析其逻辑结构、成熟等级、关键过程领域以及实施程序,为现代企业有效实施知识管理项目,提升知识管理能力和绩效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将不同语义知识融入机器翻译模型能否增强机器翻译的效果以及何种语义知识的作用更为显著,以助力机器翻译研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法/过程]研究选取了30万对精加工的《二十四史》“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平行语料作为实验数据,基于神经机器翻译OpenNMT模型,通过三种不同的特征融合方法,将词边界知识、词性知识、实体知识和依存句法知识分别融入机器翻译模型的训练过程中。[结果/结论]不同语义知识与模型的融合对典籍翻译效果有不同的影响,词边界知识、词性知识、实体知识对机器翻译任务有一定的贡献且实体知识的贡献最大,依存句法知识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项目知识生成过程和应用过程出发,分析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知识构成,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提出面向时间维、管理维和知识维的三维项目知识管理模型构架,实现项目知识的有效划分和集成;建立基于生命周期的软件项目知识管理模型和知识地图,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知识流失和知识检索效率低以及在庞大的知识库中难以找到与主题密切相关知识的问题。提出知识有效度测度模型,为识别项目知识的可用性提供一种新方法。案例表明,该模型能提高软件项目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开放知识导航构建模型(Onto_OKN)以解决当前知识导航在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实现该模型的关键:组件导航新建组件、知识评价组件、导航管理组件。该模型为兴趣用户协作构建知识导航和跨学科知识表示提供了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知识工作者及少数权威领域专家的负担,改善用户对知识共同理解的程度,提高导航的协作能力、知识共享能力,能够向用户提供较高效的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8.
SECI框架下不同组织和层级间的知识转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铁辉  彭捷 《情报学报》2006,25(6):695-699
野中郁次郎的经典知识转化模型SECI建立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类的基础上,它讨论了一个组织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实现组织知识创新的过程。本文将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两种新的知识分类方法引入SECI模型,在SECI框架下探讨了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及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间的知识转化。  相似文献   

19.
科研过程知识产出语义关联组织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据驱动的科研环境下,为服务于科研机构研究过程中知识资产长期保存管理的数字仓储领域,构建科研知识产出语义化关联组织的模型。总结数据驱动科研的知识对象类型、数据活动、科研活动,形成数据驱动的科学研究生命周期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和科研知识产出识别原则,分析科研过程各阶段场景中的关键科研知识产出类型和科研关系,然后设计有效组织科研知识产出、情境实体及其关系的数字对象模型框架,通过本体标准的复用,规范化类型名称和科研关系,构建关联组织科研知识产出和科研情境类的本体模型,为科研数字仓储构建揭示科研过程知识产出关联关系的语义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给传统知识管理带来了变革,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重新认识和定位知识管理过程,应用大数据技术工具构建新的知识管理模型,以应对知识管理的更新与挑战。[方法/过程]通过梳理数据到知识的形成过程,结合大数据的4V特征,了解知识管理所需的大数据技术工具,并将大数据时代的知识管理划分为知识生产、知识积累、知识交流、知识应用4个阶段,结合大数据技术工具的使用,构建新的知识管理模型,提出应对碎片整合、应用价值、硬件支撑、隐私伦理等问题的对策。[结果/结论]大数据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管理过程从传统模型向技术模型的转型,大数据时代的知识管理模型与大数据技术的使用紧密相关,强调从海量碎片化数据中提炼知识价值,并更有效地辅助组织决策,为此,需要做好硬件设施支撑和信息安全保障,将大数据技术与小样本分析相结合,推动知识管理走向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