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结晶.文化一经产生,就不仅成为人类进一步创造物质财富的推动力,影响和规定着社会的发展;而且,它还具有塑造国民性格,弘扬民族精神和沟通人类灵魂的独特功能.因而,“文化”这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多维概念,伴随世界近代文化的兴起而成为众多学科共同探究的永恒主题.西方文化地理学也由此应运而生.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极不相称的是,由于近代文明的滞后和人为原因的影响,历史文化地理学的产生与兴起却姗姗来迟.近年来在“文化热”潮流的推动和学术繁荣的环境中,中国历史文化地理学不仅迅速建立,而且呈方兴未艾之势.及时对这一新兴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回顾并给予科学评价,对促进其深入发展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运用教育这一手段进行文化传递就是重组文化.即一面继承原有文化,一面又渗人传递者自身的创造。这种继承与创新就形成了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历来是开放发展的思想体系,在现当代世界文化中西交汇、多元共容的语境中,儒学是迫使人类反思自我行为的文明进步与纠偏去弊的文化依托.儒学的现当代功用,东西方学者给予了有力的阐释,并有受儒家文化滋养的东亚区域文明的凸显佐证.展望未来,本着"和而不同"意旨,2l世纪的儒家文化将作为世界新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世界新型文明的建设,为人类的文化发展与进步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4.
文化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 什么是文化?广义的文化,比较普遍的认为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较普遍地把它看作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惯等等及其制  相似文献   

5.
体育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意义丰富的"价值场"。立足于现代体育发展的现状,反思体育文化演变的历史,能够清晰地发现体育自身的嬗变与人类文化(文明)转型的相关性,与人类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把握变化的相关性。由此看来,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绝非任意杜撰,而是包含着特定的文化和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6.
汉水文化是多元文化孕育、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汉水文化自由精神里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理性、朴素的认知和探求,对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向往,对人自身发展及理想人格的追求,其自由精神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在文明论视域中探究汉水文化,能更深入地发掘汉水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文明归根结蒂是人的文明,社会的发展归根结蒂是人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归根结蒂是人的进步.重视人类针对自已身体所创造的体育文化,将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特有的改造自身的有效手段,促进和提高人的素质,尤其是精神、品格素质,对于人类的文明以及现代化进程,都将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诠释传统文化,既可以"文化"为视角归纳其"实体性"特征,也可以"传统"为视角归纳其"过程性"特征.当传统文化以"实体性"内化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时,便构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的和谐社会.当传统文化以"过程性"贯穿于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的历史演变时,便呈现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从传统文化的"实体性"和"过程性"中寻求和谐社会的"根基"和"命脉".理应成为解读传统文化功能的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把他们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美化、拔高为人类共同的追求和"普世价值",对中国加大思想文化领域的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合世界文明成果,符合人类美好价值追求。大学英语教学是中西方文化价值"短兵交锋"的前沿,要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地让学生认清西方价值观的内在本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学当中,使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增强内心认同,从而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10.
语言学习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密切相关.英语语言文学的深入学习要有深厚的西方社会文化知识基础.在西方,宗教渗透到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圣经>汇集历史、传说、传记、伦理、法律、箴言、诗歌和宗教,是世界上影响广泛而富于魅力的书,融入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西方文化的源头就是被称为"两希文化"的希伯莱文化(即基督教文化)和希腊文化.可见圣经对西方文化之影响的深度.<圣经>中的传说、故事、格言、典故及思想,对两千多年的文学艺术的发展的影响是至为深远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武学以中国哲学的根本理论太极阴阳学说和元气本体论来指导和创生拳法。与此对应,西方传统哲学中的形式逻辑和形而上学与西方任一项体育运动决无这样的深刻联系。这和西方的体育项目有着大不同,中华武学因此包含有区别与其他体育项目的独有特性。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保存了人类早期的感知世界的方式和经验,这是非连续性文明(西方文明)难以做到的。这有助于说明形成中国的历史形态、文化形态的原因和发掘武学的独有特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文学中的文化研究日益突出。文章认为,中国当前存在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诗学:一种是“文化诗学”,一种是“文明诗学”,其中前者较多地体现了西方“文化研究”理论的影响,而后者则更能代表中国诗学的本质特色,它是一种以历史文明为基础的诗学理论创造。未来中国诗学的建立也应当是一种文明诗学。  相似文献   

13.
中西谈吐礼仪文化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礼节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由于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谈吐礼仪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礼仪文化.本文对比中西方谈吐礼仪的差异,并从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剖析中西谈吐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明比较显著区别于海洋文化的发展轨迹,从而在起源上就造成了中西文明不同的态势和内涵。于西方由于狭小的地域、或者迫于无奈,便将生存的拓展指向了海洋领域,从而建构了基于海洋的生产方式和精神结构的文明形态不同,作为典型大陆文明的中国,海洋文化受到了农业社会和大陆性格的深刻影响。发展出了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海洋文化。在当前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围绕新的地域发展趋势,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将延伸和发展出具有鲜明内涵的海南海洋文化,并且在新的全球化视野中,探索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结晶.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而且民族文化资源是当地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民族文化资源过程,既要发掘民族文化资源,使之成为旅游文化市场的核心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又要注意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服饰文化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社会文化,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在各自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独具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形态。东方服饰的核心理念重在体现"天人合一",其服饰文化为一元文化,具有大一统的观念。西方服饰则以彰显个性的人体美,其服饰文化属于多元文化的范畴。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使西方人走在时代的前列,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流、碰撞,直接导致了世界服饰的西化。如何看待二十一世纪东西方服饰文化的交融,通过交融又如何保持各民族服饰文化的多元性,是当代服饰文化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拳击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运动的传承重在文化,拳击文化来自于西方,西方文化决定了拳击运动的本质.通过拳击与西方文化、社会背景和种族斗争历史的分析与综述,阐述了拳击文化内涵的形成与发展.拳击文化是以科学精神为核心,体现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自由竞争的特点等.旨在为拳击的技能传习转化为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格是心理学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特点。人格特征受到生物因素和文化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特别是文化的影响。人格是社会化的产物,因而中西方的人格结构存在差异。中国人以其特有的社会文化环境造就了不同于西方"大五"人格的"大七"人格结构,因此要推进人格研究的中国化,用中国人的视野和思路来研究中国人的人格和社会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郑和下西洋与15-16世纪中西海洋文明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作为15世纪世界航海事业的启幕人,其航海壮举标志着中国海洋文明发展到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巅峰。之后,西方海洋文明的发展,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史前奏。本文对15—16世纪中西海洋文明的外交、贸易、文化模式进行比较,探究在15—16世纪的世界变局中,为什么一直雄踞人类海洋文明前列的中国海洋文明,最后却被西方海洋文明取代,以期唤醒、促进全民族的海洋意识,认识没有海洋文明的国家,是永远不能成为世界强国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姓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英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变化各不相同,但也不乏共同性.英汉两种姓氏的差异,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而其相同之处,则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