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关于邮轮经济发展态势的调查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邮轮经济发展态势的调查,分析了舟山发展邮轮经济的区位优势.提出舟山发展邮轮经济的对策:与上海共建邮轮母港组合港,创新性地开展国内投资与协作,开发和开放普陀山码头、洋山码头和船舶制造业,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邮轮旅游产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Q-Max型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舶在靠离江苏洋口港的作业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对Q-Max型LNG船舶靠离洋口港LNG码头进行模拟.基于大型船舶操纵模拟器,通过Q-Max型LNG船舶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拖船子系统之间的有机组合,通过大样本模拟试验找出对靠离泊操作影响较大的风、流、浪条件,加强拖船配置后再进行模拟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确定Q-Max型LNG船舶靠离洋口港LNG码头的限制条件,为拖船配置以及港口运营提供参考依据,保障LNG船舶靠离泊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更加准确直观地模拟船舶靠泊过程中的系缆作业,将缆绳分为两部分进行建模。对缆机滚筒上的缆绳提出缠绕算法模型,计算出缆绳随着滚筒旋转的收放速度,实现使用滚筒收放缆绳的模拟。对缆机滚筒外的缆绳建立悬链线模型,计算出缆绳在不同工况下的形状和端点处的受力情况,并根据计算出的缆绳张力是否超出安全负荷对缆绳进行破断分析。根据船舶和码头形状确定碰撞检测区域,采用基于距离场的碰撞检测方法实现缆绳与船体、缆绳与码头之间的碰撞检测。通过模拟缆绳在系缆作业过程中的形状、位置和姿态变化,实现船舶靠泊过程中系缆作业的三维可视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舟山码头的建成,越来越多的大型LNG船靠泊该码头,对靠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潮流数据分析和模拟操纵试验,对舟山新奥LNG 1~#号泊位船舶靠泊安全性进行探究,得出了LNG船舶靠泊该码头的安全操纵要点,为液化天然气船安全靠泊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由于恒值空调已经不能满足船舶舱室人员的热舒适要求,运用遗传算法求解热舒适方程,并提出利用遗传算法改进神经网络的船舶舱室热舒适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仿真性能,预测准确性高。该模型对提升船舶舱室的环境质量和提高船舶工作人员及乘客的热舒适度起到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 LNG)船舶的航行安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等技术构建LNG船舶监管方案仿真系统.系统首先利用ARCGIS和PCI软件进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和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graph Model,DOM)处理,建立湄洲湾水域基础地形数据;然后处理水利工程、码头和建筑物等地类数据;数据经过优化后,选用Mutigen Creator三维建模工具创建湄洲湾三维场景.在三维场景中,集成水文气象、船舶、助航设施和码头等数据以及监管方案,实现各类数据在三维仿真系统中的实时关联.场景驱动采用VEGA 3.7平台开发,实现三维场景中的漫游和查询、航行过程的记录和回放、监管方案的演练和报警等功能.海事监管部门可在系统中制定和演练LNG船舶监管方案,根据模拟演练对监管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实际应用表明,对LNG船舶的监管和仿真效果基本一致,该方案可为LNG船舶监管提供科学的辅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固化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用颗粒流程序PFC2D对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承载性室内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各种载荷下地基土体的颗粒分布、速度、位移及接触力,确定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的破坏形式为整体剪切破坏.在固化剂配合比为4%,上部固化层厚度从30 mm增加到45 mm时,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增加23%;在固化剂配合比从4%增加到5%,上部固化层厚度为30 mm时,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极限承载力增加51%;在固化层厚度与基础宽度的比值(简称厚宽比)相同时,地基承载力近似;在宽厚比从1.0增加到2.0,固化剂配合比为4%时,地基极限承载力增加72%.研究表明,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承载力随上部固化层厚度和固化剂配合比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固化疏浚泥双层地基的厚宽比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鉴于水环境承载力复合系统具有高阶次、多变量、多回路和非线性的反馈结构,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仿真模型,以揭示辽宁省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模型的有效性检验表明,所建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模拟预测和政策分析。预测结果显示,1996~2005年研究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波动性较强,水环境承载状况呈恶化趋势;水环境系统仍然是水环境承载力的决定因素,水环境管理的优化作用不断增强。基于此,设计了4个水环境承载力调整方案,并利用所建模型对各方案进行模拟预测,旨在为水环境承载力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岙山码头水域潮流复杂,通过对进出航道和码头前沿潮流数据分析,确定5 000吨级油轮自主靠离2号码头时间窗口,据此探讨自主靠离操纵技术方案,并通过实船靠离验证,以期降低船舶靠离泊的风险和船舶营运成本,同时提高码头营运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配备系缆桩码头的船舶缆绳载荷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缆桩表面应力测量的缆绳载荷间接测量方法.采用应变电测法测量缆桩表面的应力,建立在缆绳载荷作用下缆桩表面应力理论计算模型;通过将测量值与理论计算模型联立方程组,求解得到缆绳载荷轴向分量和径向分量,合成缆绳载荷值;基于虚拟仪器技术搭建船舶缆绳载荷间接测量系统.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的测量精度较高,缆桩表面应力与缆桩所受的缆绳载荷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该方法可以作为配备缆桩码头的船舶缆绳载荷测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水运港站从单一客运功能向旅游复合功能转变,在借鉴国内外典型水运港站复合功能转型及滨水区旅游功能改造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水运港站旅游功能转型的方向和基础条件,提出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房地产开发、创意产业集聚、邮船经济发展、公共景观空间以及港站社区和游憩商业区(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R...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整个航道系统的通过能力,避免航道资源闲置浪费,在NaSch模型的基础上制定船舶追越和对遇规则,建立可变道的双向航道船舶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模拟允许变道和禁止变道两种情况下的船舶交通流,得出船舶流量、平均航速与船舶到达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允许变道可以在不影响交通秩序的前提下有效增加整个航道系统的船舶流量和平均航速:当航道船舶交通流较为密集时,允许变道可以明显增加船舶流量;当航道船舶交通流较为稀疏时,允许变道可以明显增加平均航速。  相似文献   

13.
鉴于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已成为制约长江航运发展的瓶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以减少集装箱运输的环境负荷为目标,综合考虑运输方式、运输费用和运输时间等因素,寻求解决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的方案.构建由长江水路与区域公路组成的运输网络模型,确定各路段的运输属性特征,给出水路和公路运输环境负荷的计算方法.分析集装箱在水陆联运网络上的路径选择行为.在多种集装箱运输需求下,分析各解决方案的优劣,确定优化方案.相比翻坝运输方案,扩闸(即扩大船闸通过能力)方案更高效环保,符合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避免船舶搁浅、撞桥等事故的发生,研究针对复杂内河水网的航线规划算法及其应用模式。根据航道通航条件,设计内河水网的有向拓扑网络,并从添加航道约束条件、优化代价函数和估价函数三个方面对A^*算法进行改进,实现针对不同船舶参数的最优航线规划。结合船舶助航APP研究航线规划算法的应用方法,并以东莞水系为场景进行算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A^*算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内河水网的航线规划,而且可在手机移动终端高效运行。研究的航线规划算法和应用模式对保障复杂水网的船舶航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对通航环境日趋复杂的航道通过能力和饱和度进行评价,根据船舶交通工程学原理,在原有航道通过能力模型和航道饱和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船舶夜航率和不均匀因数,建立航道动态通航饱和度模型.选取长江江苏段航道关键段船舶交通流量观测数据,进行航道动态饱和度分析.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得到更加接近实际情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客滚船航行安全,在分析客滚船航行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客滚船航行安全因果关系图,并运用Vensim-DSS构建客滚船航行安全仿真模型.对渤海上的某一客滚船的航行安全进行仿真,分析安全投入增加对客滚船航行安全水平的影响,得出结论:客滚船航行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其航行风险主要是由人、货物、自然环境、交通环境、硬件设施和管理等6个因素交叉耦合导致的,其中人、货物和自然环境对客滚船的航行安全水平影响显著.这可为客滚船航行安全风险管理及防控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站内自动扶梯通行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划和配置轨道交通站的自动扶梯,对轨道交通站内乘客使用自动扶梯的方式和过程进行观测,分析乘客在不同拥挤情况下通过自动扶梯的行为以及影响自动扶梯通行能力的因素;基于自动扶梯的物理和工作特性,假定乘客站立、一半站立和一半行走两种通过行为,以及乘客在自动扶梯上的分布系数,构建自动扶梯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在上海地铁站内,调查高峰期自动扶梯的流量,运用统计方法得到实际观测的自动扶梯通行能力,并将其与厂家提供的通行能力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厂家和规范数据稍偏大.推荐设计速度为0.5 m/s,宽为1 m的自动扶梯的通行能力为5 200人/(h.m).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船舶进出港口的安全和效率,针对船舶进出口航道双通道航道有一条通道局部关闭,船舶需要变道绕行另一通道的情况,提出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的NaSch船舶交通流模型,建立一种航道局部缩减的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CA)船舶交通流模型.结合船舶实际交通情况给出计算机数值仿真的船舶交通流时空斑图以及发生意外时的事故 恢复空斑图.针对一个算例,运用模型分析影响通道通行能力的警戒区长度设置、船舶到达率等交通要素.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应用于决策模拟以提高航道通行能力、减少船舶滞留.  相似文献   

19.
客船发生火灾时,合理疏散路径的选择对避免或减小人员伤亡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前期关于客船火灾时静态疏散路径优化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客船倾斜状态下以当量长度为基础的疏散路径优化模型.选用Dijkstra算法求解火灾区域至各逃生出口的最优疏散路径.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灾源、多出口状态船舶倾斜、拥挤对疏散路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合IMO对客船疏散时间的规定验证疏散路径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船舶倾斜对火灾状况下人员疏散路径的影响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纵倾影响比横倾大;船舶倾斜导致疏散路径变长,疏散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20.
为对不同类型的水上交通风险对象进行准确而高效的评价,综合考虑现有风险评价方法及软件的优劣,基于熵权TOPSIS模型,开发一种水上交通风险评价软件。通过分析风险评价软件设计需求,对软件功能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将软件分为数据输入、数据计算和数据输出3个模块。数据处理程序由Visual C++6.0语言实现,软件界面通过MFC框架设计。为验证软件的基本功能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对软件进行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结果表明,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水上交通风险评价软件功能正常、操作简便、准确性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