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文章探讨随机对照试验(RCT)报告中容易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发现RCT报告中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剽窃、伪造数据,一稿多投,作者署名问题等,产生原因包括审查、监督、惩罚力度不严及宣传力度不够等.进一步提出,减少RCT报告类文章的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包括健全学术不端行为认定和惩罚制度,构建期刊学术不端和伦理审查信息共享平台,严格三审、外审流程,运用网络首发和增强出版等新兴出版模式,充分发挥编辑人员的学术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2.
蒋晓  杨锐  张凌之  田江 《编辑学报》2021,(6):652-656
以2011—2021年《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投稿论文基于AMLC的检测结果为研究对象,对文字复制比、作者信息、文章信息等进行特征分析和讨论。统计结果显示,疑似学术不端的论文占10年总投稿论文的11.7%,且10年来呈现整体递减趋势;在读研究生和副高职称研究人员是学术不端的高发人群;学术不端行为以剽窃文字表述为主,第一作者本人或者团队的前期研究成果是其主要来源,通常不加引注。由此得出:1)文字复制不再是科技论文学术不端的显著特征,学术不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隐蔽且多样化,对此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作用有限;2)缺乏针对合理引用的判断标准;3)高校科研诚信和学术出版伦理建设亟待加强。因此,编辑部可分类型依托期刊协会统一制定明晰透明的学术不端判定标准、处置流程和内控制度,以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为基础,加强发文要求和编辑规范,充分发挥专家和学术共同体的作用,协同应对学术不端,共建科研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审稿专家学术不端主要包括以下七种行为。1.违背学术道德的评审:在论文评审中姑息学术不端的行为,或者依据非学术因素评审等。2.干扰评审程序:故意拖延评审过程,或者以不正当方式影响发表决定。3.违反利益冲突规定:不公开或隐瞒与所评审论文的作者的利益关系,或者故意推荐与特定稿件存在利益关系的其他审稿专家等。  相似文献   

4.
学术不端行为教育与预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毅  张凌之 《编辑学报》2013,25(2):148-150
根据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工作特点,建立了学术不端行为教育与预警平台。该平台有自主学习、自我测评、自助检测、签订责任、初审核查、编辑预警、诚信记录等内容及过程。阐述基于该平台的论文投稿和编辑工作模式,突出了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自我预防与矫正,以及编辑在作者论文写作、投稿过程中的辅助教育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5.
吴菲  孙琴 《编辑学报》2021,33(2):189-191
借助采编系统内置的未发表相似文献、已发表相似文献学术不端检测功能,寻找学术不端行为的蛛丝马迹;举例分析医学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将一稿多投、抄袭、剽窃、拆分发表等行为消灭在稿件初筛阶段.提出医学论文学术不端的防范对策:加强对作者的科研诚信教育和宣传,提高期刊编辑责任心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别能力;建立科研失信档案,实行信息共享,努力将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在论文发表之前.  相似文献   

6.
对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这2种方法进行了探索,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CNKI、万方、期刊界等3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文章检测结果作了比较分析,综合考虑抑制学术不端现象和采用多种查重系统判断结果相同比率最大等2个因素,提出编辑部评估文章学术不端的标准是"选择查重报告的总相似度和去除引用相似度均大于等于15%"的论断。基于COPE"处理不端行为流程图",对"在投稿文章中存在剽窃问题"和"文章发表前要求修改作者信息"等2种较常见情况,提出了修改、完善编辑工作流程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任艳青  翁彦琴  靳炜  王雪峰  张恬 《编辑学报》2021,33(1):42-48, 53
调研了国内科技期刊的出版伦理建设现状,包括期刊出版伦理声明、期刊制定的与作者/同行评审/编辑相关的伦理规范、期刊对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规定及流程.我国科技期刊出版伦理建设正处于成长阶段,对标国际出版伦理规范和最佳实践,建议参考国际通用出版伦理声明设置,细化对作者署名及责任,科研数据、图像采集/处理/使用的期刊政策,科学合理地制定重复出版等期刊出版伦理政策,落实利益冲突声明政策.  相似文献   

8.
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骏 《编辑学报》2018,30(1):86-88
期刊编辑的初审工作是阻止学术不端稿件传播极为重要的环节,培养和加强编辑的防范意识与能力,有利于维护科研诚信和出版秩序.从学术不端行为不会消失、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是万能、学术不端行为日益隐蔽和期刊编辑囿于日常工作4个角度,分析培养和加强编辑防范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提出了入职培训、定期宣传、积累传承经验和制订问责机制4条策略.  相似文献   

9.
举例阐述编辑工作中发现的几种“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以引起编辑同人对类似问题的注意.分析出现这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作者诚信意识淡薄、期刊重视度不够以及相关惩处机制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建议,以期从责任编辑、审稿专家及监管部门3个方面共同维护学术诚信.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一篇国际论文的投稿实例,阐明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的编辑在答复作者、办刊思路、引导沟通、维护权益等环节中的态度和方法,阐释编辑在期刊质量控制和预防学术不端行为过程中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从期刊撤稿规范和流程、对作者惩戒措施、研究报告透明度政策等方面深入揭示了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伦理建设现状,并提出国内期刊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措施。1)完善撤稿规范和流程,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制度保证。2)制订惩戒措施,构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线。3)增加研究报告透明度,将“把控内容真实性”作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本:①提高数据、代码、材料透明度,增加对研究结果的信任;②制订图像完整性标准,避免不当操纵;③遵循临床试验报告指南,促进试验结果的完整和透明;④施行临床试验注册相关规范,提高社会公信度;⑤规范利益冲突披露形式,提高研究报告透明度。  相似文献   

12.
生命科学和医学是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重灾区,是国家科技伦理治理的重点领域。目前生物医药期刊的作者、审者及编者的科技伦理意识普遍薄弱,制订符合期刊自身定位并与国际接轨的出版伦理政策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本研究结合《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制订和实施出版伦理规范的实践,明确了出版伦理规范制订的意义、原则及注意事项;提出了期刊编辑在科技伦理宣传教育和协同把关中的作用及策略,旨在为生物医药期刊制订和完善具有针对性、引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出版伦理政策提供参考,促进期刊在出版环节筑牢学术诚信和科技伦理底线。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研究论文中常见的真实性学术不端问题常存在于受试者、干预措施、疗效指标、统计学处理和研究方案这几个方面.编辑可以通过向作者索要原始数据; 从文章整体及宏观的角度入手,注意写作的严谨性和逻辑的缜密性; 重视同行评议专家意见,必要时可请多位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 核查投稿系统中作者的基本信息等方式协助判断研究的真实性.若遇到涉及真实性的学术不端问题,可参考出版伦理委员会中的具体流程处理.  相似文献   

14.
结合高职高专学报稿源质量差、编辑队伍弱的特点,提出积极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制定高职高专学报可操作性的学术规范,普及利用"科技(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建立偏重技术性、应用性的小同行审稿专家数据库,提高编辑自身的学术识别能力,设立高职高专学报同盟,联合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5.
王影 《编辑学报》2022,(6):645-648
通过实例从使用他人原始科研数据撰写论文,发现存在受试人群样本量、抽样单位不真实,或更换调查工具但调查时间不符合逻辑和调查时间与采用的研究工具编制时间矛盾等方面问题。本文以《护理学报》为例探讨科技期刊编辑对调查研究类稿件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审核要点,并提出防范对策和建议。对于调查研究类稿件,编辑应在稿件的初审、二审阶段进行源文献挖掘,从选题、样本量、伦理审核、调查工具选择、资料收集方法和时间、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等方面全面审核稿件的逻辑性及科学性,判断稿件是否存在潜在学术不端行为。建议科技期刊编辑部为调查研究类稿件匹配相应领域的编辑和审稿专家,期刊编辑重视加强自身学习及与稿件作者的沟通,从而有效防范隐性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来稿中一图多用、图像裁剪拼接、图像局部篡改等典型学术不端图片案例进行辨析,调查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的图片处理标准,结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图片审查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科研图片处理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制定生物医学期刊图片处理规范;加强对论文图片的审查把关,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鼓励作者共享原始图片,提高数据透明度;制定针对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学术不端防范中科技期刊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贤 《编辑学报》2015,27(2):119-121
阐述编辑主体意识在学术不端防范中的重要性,分析编辑主体意识不强的具体表现.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工作中要发挥主体意识:收稿前对作者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初审时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学术不端;对发表前的稿件再次把关;主动借助社会监督;对有学术不端行为者进行惩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学术不端问题时有发生,这也是学术界一直在热议和讨论的问题。学术不端不仅发生在作者身上,在编辑身上也存在。本文在分析编辑的学术不当与不端行为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编辑的质量意识及职业道德建设、制定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度、建立诚信档案等约束编辑行为的措施,使编辑真正成为学术质量的守门人。  相似文献   

19.
选择2009—2010年《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因存在学术不端行为而退稿的84篇稿件,2011年10月利用全文数据库追踪其是否在其他期刊发表。结果显示:有34篇(40.50%)已公开发表,其中仅6篇有所修改,其余均原文发表,仍然存在学术不端;其中17篇(50.00%)在退稿7个月后发表,有7篇(20.59%)在3个月内发表。针对其可能原因,建议所有期刊联合起来,主动防范学术不端,重视稿件查重工作,规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标准,提高编辑责任心及对学术不端的鉴别能力,依托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建立共享问题数据库,以及加强对作者的宣传教育,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硬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术期刊有必要构建集投稿、AMLC过滤、分流导航、审稿、编辑、发行、浏览、下载、统计、交流与评价、著作权代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统一的数字化出版与管理平台,全面规范和促进中国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促进学术期刊向特色化和专业化发展,用技术手段与行规制度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创新学术期刊的赢利模式,提供编辑、读者、作者三方广泛便捷的交流平台,建立符合作者与期刊社双方利益的合法的著作权代理机构及版权交易管理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