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发球心理浅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剖析了发球在排球运动中的意义与价值,描述了稳定型及不稳定型发球的具体心理表现及原因,提出完善运动员发球心理的途径:1).向运动员讲授发球相关心理过程;2).培养注意力,提高自控能力;3).加强高强度下意志品质训练;4).进行模拟发球训练。  相似文献   

2.
学分制是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体育是学校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体育考核又是反映学生对该项运动项目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对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在体育课考试时,出现心理等方面障碍探讨,提出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心理训练手段,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控能力。  相似文献   

3.
发球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个人对发球技术的掌握熟练程度和临场比赛时心理状态的稳定程度。本文在分析影响运动员发球的心理因素时,通过有效合理的心理训练,以提高运动员发球时的心理自控能力,使发球的威力和成功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动作信息自控是个体对自身动作或行为效果的认知并由此所产生的相应应答行为的自我心理信息调控反应过程。在教学训练中,心理反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机制。动作信息自控训练法是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对已经形成的操作性运动技能进行反复的强化的精细加工,在骨骼肌反应的操作性学习时,通过反馈所得到的信息加工,使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强化。运用动作信息自控训练法对军事体育专业学员学习、掌握军事攀登技术水平进行研究,发现该方法的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完整-分解”教学法。  相似文献   

5.
谈教练员的决策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练员的决策能力无论在训练安排上还是在比赛临场指挥上,都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成效和比赛的胜负。从教练员的知识、能力和自控情绪等方面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体育考核中学生紧张心理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体育考核中学生心理过度紧张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对于学生稳定情绪、增强信心、提高自控能力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心理测量法与心理实验法,对体育院校大学生进行了18周的心理干预训练。结果显示,实验组经过18周的心理干预,各因子均分均有所下降,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停止训练22周后,经过16PF二级指标的检验,两组在心理健康、专业有成就、创造能力、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等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提示:心理干预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短期影响作用;心理干预训练对人格的改变未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建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平时田径训练的实际情况,从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入手,对运动员放松能力培养以及心理与所练内容之间的意念沟通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增强心理训练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心理训练和心理测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训练。研究显示:实验组各因子均分别有所下降,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心理健康、专业有成就、创造能力、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等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心理训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短期影响作用,而对人格的改变未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新规则执行后排球运动训练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规则招待后对排球技,战术的影响和变化,运用文献资料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加强发球攻击性和准确性训练,强化对“自由人”的培养,加强一攻和防反能力训练以及心理训练,是适应新规则变化的测练重点。  相似文献   

11.
摘要:旨在探讨下肢离心负荷练习对排球运动员移动制动的影响,在现有发展运动员下肢力量常用手段的基础上,加入了离心训练手段,来提高排球运动员移动制动的效果。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对28名高水平排球运动员(10名国家级健将和18名国家一级运动员)进行对照组与实验组研究,进行为期8周的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和传统下肢力量训练,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下肢离心力量指标有差异。实验组下肢离心力量指标、专项移动速度的提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具体结论如下:下肢离心力量训练与传统下肢力量训练均能改善下肢肌肉的最大离心力量。下肢离心力量训练对移动制动能力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进行传统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将体操意识与训练手段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手段的组合进一步探讨训练手段的性质及其在训练中的运用与实际意义,为体操意识训练的科学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氧训练模式对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实验为期4周,采用低住高练,常氧训练为主,低氧运动为辅的训练方式,每周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低氧训练期间两组运动员的WBC均先降低后升高。RBC、Hb、Hct均明显升高,且女性增高幅度大于男性;训练结束后一周,男性较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而女性则明显高于训练前。男性运动员在整个低氧训练期和结束训练后CK和T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BUN仅在低氧训练第4周和训练结束后一周显著性增加。女性运动员CK值从低氧训练第3周开始显著性降低;BUN则在整个低氧训练期和结束训练后一周显著性增加;T值仅在训练结束后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研究8周负重振动训练对快速力量和下肢肌肉H反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以此丰富和完善负重振动训练的理论体系,并为普通人群和运动员振动力量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以16名男性田径专修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力量训练组(常规组)和振动力量训练组(振动组)。常规组完成30%1RM负重半蹲起训练,振动组附加振幅为2 mm、频率50 Hz的振动刺激,完成相同负重半蹲起训练。8周训练前后测定半蹲跳、原地纵跳和腓肠肌H反射。结果:常规组和振动组组内相对快速力量指数、原地纵跳绝对腾空高度和弹性能利用率均显著提高(P<0.05)。2组间相对快速力量指数、原地纵跳绝对腾空高度和弹性能利用率增加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组内H反射潜伏期和Hmax/Mmax减小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仅振动组H反射突触前抑制(PSI)升高且具有显著性。组间H反射潜伏期、Hmax/Mmax、PS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8周附加振动刺激的负重30%1RM力量训练对快速力量的提高优于相同负重的常规力量训练。8周负重振动力量训练的神经适应特征表现为H反射潜伏期、Hmax/Mmax下降和PSI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研究的目的是考量心理训练的技术和效果,该心理训练的基本内容是放松训练和想象训练的组合。研究中选出了20名高中网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们在为期6个月的时间内接受了共计50次训练,每一次训练包括3~5min的想象训练。训练效果分析及结论如下:1.训练后各项的心理竞争能力均有所提高。通过将各项得分相加得出的总分表现出了显著提高。2.训练后特征性焦虑评分降低。造成行动压力的因素和降低竞争意愿的因素减少得尤其明显。3.训练前,运动员在运动中行动时充满了紧张感,因此比赛状态焦虑显示出低值。但在训练后,这些值转而显示为充满信心的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浅探高校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阐述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的区别的基础上,提出高校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内容。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基本内容主要有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运动耐力训练及心理机能训练。  相似文献   

17.
力竭运动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实验小白鼠进行每天5个小时力竭游泳训练,连续7天。测定训练组和对照组T细胞转化试验和白细胞促凝血活性(LPCA),用大肠杆菌、志贺福氏杆菌灌胃,用肺炎链球菌涂抹口、鼻、咽部。结果显示,力竭运动后,训练组T细胞转化率和LPCA活性水平较对照组降低,训练组细菌感染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运动员过度训练可能降低肌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在查阅文献和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从田径专项运动训练学和运动力学的角度 ,应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 6种发展膝关节力量专项练习手段的训练效果进行实验性研究。通过 8周的实验性训练 ,采用等速测力仪对 11项评价指标进行测试 ,研究结果证明 :实验性训练对提高膝伸肌群快速力量的效果要优于膝伸肌群最大力量的效果 ;对膝关节屈肌群最大力量的训练效果要相对好于快速力量的训练效果 ;各项训练手段对发展膝关节前后肌群的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但对带有水平速度跳跃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显著效果 ,而且对提高全身协调用力能力也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训练方式对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作用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研究无氧性间歇训练与耐力性持续训练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采用强迫游泳的方式,两组大鼠分别经过6 周高强度间歇性或持续性游泳训练后,取心肌组织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研究发现持续训练组心肌亚细胞结构的增生及“重建”活跃,训练效果明显;间歇训练组表现肌节缩短,显示舒张不完全,训练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夏训对少年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对少年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为期6周的夏季集训,在夏训前后各安排一次完全相同的训练课,在训练课前后记录不同时刻的心率、训练结束即刻RPE值,并测试训练前后的免疫球蛋白及CK、LDH、BUN等生化指标。最后得出:与夏训前相比,夏训后不同训练时刻心率降低;训练结束即刻RPE明显低于夏训前(P〈0.01);IgG含量增加明显(P〈0.01);一次训练课使血BUN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酶含量有所降低。提示,经过夏季6周的集训,运动员机能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