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小说,是十分宝贵的中国古代文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又不同于保留至今的大多数古代诗词遗产、散文遗产。后者大都是出自封建文人之手,起码也是文人化了的,因此,它们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封建文人或封建士大夫的精神文化的文学化石。中国古代小说则主要属于另外一脉,它更多地融入了中国古代的民间智慧、民间情趣,是中国古代与封建士大夫心态相异的下层位文化心态的文学化石。这决定了中国古代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特殊意义,也决定了它特殊的文化学与文化史意义。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李悔吾先生的新著《中国小说史漫稿》,其份量之轻重,有识者便不难掂出了。  相似文献   

2.
马慧珍 《兰台世界》2012,(27):77-78
曾巩在中国古代学术思想与文学领域贡献卓著,具有极高的文学成就,其作品的文学价值非凡。本文拟从曾巩的诗歌、散文、校书三个方面的文学成就来探析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个人贡献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矗立于中国古代史学领域和文学领域的一座丰碑,在古代科学领域也享有盛名。其作者不单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古代科学领域中相当杰出的人物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司马迁不愧是继孔子之后出现的又一位极其罕见的文化巨人。  相似文献   

4.
“德”是古代中国人独创的概念。中国“文德”论兼有“文之德”与“文人之德”两方面意义。在“诗言志”纲领下的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文之德”,是把文学的本质定位在抒发正确崇高的思想情感上,把文学的功能定位在弘扬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取向上。由此而来的中国“文人之德”,则要求文人立身修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情操。中国古人提出的培养“文德”的途径是“养气”,具体包括“感物”与“读书”两个方面。古代文论的这些思想精华,对于新时代文学“中国梦”的圆梦之旅,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际斌 《兰台世界》2012,(24):75-76
黄初是曹丕称帝时的年号,黄初是中国古代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时期,且当时的文学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程度。黄初文学出现在建安文学之后,正始文学之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晚清以降,西学东渐,出 于各种政治宣传的需 要和文学理解自身的蜕变,从前被 视为“小道”的小说逐渐取得了文 学主流的地位,对古代小说的研究 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 篇章。综观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无论是专业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 是学术研究对社会造成的反响力 的强度,古代小说研究可以说都是 最雄劲的文学门类研究之一。一百 年过去,时逢世纪之交,站在中国 学术去从的十字路口的学者们掀 起了编纂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热 潮。就古代小说研究而言,近年来 不仅大量单篇“综述”、“述评”、 “回顾”类论文时见报刊,而且各 种专著也出了不少,有的是一部古 代小说名著的研究史,有的是古代 小说研究的通史。傅璇琮先生主编  相似文献   

7.
唐代文学名家柳宗元,以其高超的文学才华,在中国古代文坛留下重要足迹。他在文学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都是在其仕途受阻,被贬永州十年间,对世态万物的深刻认识和启迪所成。仕途的不顺,造就了中国文坛一位奇才。  相似文献   

8.
迁谪文学:透视人文精神形成的窗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迁谪文学,顾名思义就是指由迁谪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描写迁谪者的活动和反映迁谪者思想的文学作品。所谓“迁滴者”,即古代被贬谪或放逐的官吏。故有的论者又将“迁谪文学”称为“放逐文学”或“失意文学”。 迁谪文学是在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特殊文  相似文献   

9.
张平 《兰台世界》2014,(5):127-128
唐代文学名家柳宗元,以其高超的文学才华,在中国古代文坛留下重要足迹。他在文学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都是在其仕途受阻,被贬永州十年间,对世态万物的深刻认识和启迪所成。仕途的不顺,造就了中国文坛一位奇才。  相似文献   

10.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先秦诸子文献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史上散文高潮的到来,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文章通过对诸子散文特点的介绍,分析了其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诗体的拯救与批判 王柯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所):希腊古典时期,一度引发了"诗歌与哲学之争".今天,我们的会议主题是"文学与哲学的对话".在中国古代,文学与哲学不分.  相似文献   

12.
由武汉大学教授石观海翻译,一部阐明古代日中文化交流的力作《万叶集与中国文学》中文版,最近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中存在着对人生老年境况的描写,这种作品通常被称为"老境文学"。在现存五万首唐诗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对生命全方位的体验,当然也包括了对晚年生命的体验,所以唐诗成了保存中国古代"老境文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岳麓书社"博导文丛"推出王齐洲教授的《稗官与才人——中国古代小说考论》(以下简称《考论》)。该书收集了作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分别发表于《文学遗产》《国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等重要学术刊物,其中不少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凌茜 《大观周刊》2012,(52):95-95
本文试将其放置在古代文学背景中,旨在从其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梳理出其总体特征,于学理上探寻其自身的变异脉络及与它时段文学的内在联系,呈显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上的任何史书的重加修纂上,没有像中国文学史要变动得那末利害的。"半个世纪前郑振铎先生的这句感慨十分准确地概括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整体特点,具体到古代小说史的研究来讲,更是如此。20世纪中国古代小说重要史料的不断发现是与中国古代小说史这一现代学科的建立、完备以及发展同步进行的,也是相互促进的。在此之前,中国古代小说尤其是白话通俗小说,虽然拥有大量的读者群,而且其中还包括为数不少的文人士大夫,但它始终居于文学家族的边缘,被排斥于主流的文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册上,有一个格外引人瞩目的名字,她就是李清照!她不仅以诗、词、文并擅的卓越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中技压群芳,独领风骚,而且以一个女性作家的身份跻身于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文学园地,奠定其比肩须眉、创"体"名"家"的文学地位;她既是一个优秀的文学家,又是一个杰出的批评家,她的一篇《词论》以大胆新颖的文学见解和鲜明自觉的理论意识,为中国古代词学批评和词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建树。在李清照的文学创作中,尤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在词史上的地位,早在她所生活过的南宋时代即已较普遍地得到士大夫文  相似文献   

18.
"赋"是中国古代独特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古人文字运用发展达到极高水平后才会出现的文学体裁;体育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会出现的社会活动。本文谨对唐前体育赋作品的特点与文化内涵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唐宋散文大家及其他名家的散文,最受欢迎和最具文学审美价值的是山水游记。唐宋山水游记或为情趣、或为理趣,是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史上的双子星座,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最璀璨的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信息传播离不开媒介,更需要手段,古代小说也是如此。中国古代小说的传播手段多种多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些手段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小说在广大读者中的传播,提高了小说在文学大家庭中的地位,同时更推进了小说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