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也日趋进步。新的教育观念下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引起人们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学生不良心理现状来加以分析,从体育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出进一步可行性建议,对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有促进作用并提供理论依据。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在逐渐深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在新的健康观中地位日益突出。我们所倡导的"三维健康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竹君 《科教文汇》2014,(6):130-13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也日趋进步。新的教育观念下心理健康的教育也引起人们普遍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学生不良心理现状来加以分析,从体育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提出进一步可行性建议,对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有促进作用并提供理论依据。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在逐渐深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在新的健康观中地位日益突出。我们所倡导的“三维健康观”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心理健康对人生成就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于俊堂 《今日科苑》2009,(11):86-87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但遗憾的是,目前许多人只重视个人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这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与提高医疗效果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其实,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二者都是同等重要、相互联系,缺一都是不可以的。  相似文献   

4.
于俊堂 《金秋科苑》2009,(11):86-87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但遗憾的是,目前许多人只重视个人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心理健康。这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与提高医疗效果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其实,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二者都是同等重要、相互联系,缺一都是不可以的。  相似文献   

5.
刘艳丽 《科教文汇》2014,(16):159-160
教育性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化阶段,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逐步向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已成为趋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可见一个健康的人,除了生理上的健康外,还必须具备心理上的健康和对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教育性的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已进入深化阶段,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逐步向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的方向发展已成为趋势。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可见一个健康的人,除了生理上的健康外,还必须具备心理上的健康和对社会良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小梨 《科教文汇》2021,(11):167-168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发生了重大改变,学生原本的生活状态被打破,引发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在疫情防控期间,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外,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心理健康主要指良好的生活状态适应能力,心理状态的改变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异常。教师要制订心理辅导方案,以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参与抗疫工作。  相似文献   

9.
有规律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价值集中体现在身体健康、情绪健康、智力健康、精神健康及社会健康等整体健康的价值上.积极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将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融入日常生活,是促进身体健康的唯一举措,是改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有规律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的价值集中体现在身体健康、情绪健康、智力健康、精神健康及社会健康等整体健康的价值上。积极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将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融入日常生活,是促进身体健康的唯一举措,是改善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2.
心理小测试每个人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健康,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那么,什么才是心理健康呢?它是指人的内部心理与外部行为和谐、统一,并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有这样几个指标:对自己有恰当的认识、正视并能接受现实,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能协调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健全的人格,心理特点要符合年龄特征。以下题目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使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请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选项A、是,B、无法确定,C、不是,中选出和自己最接近的选项,填到后面括号内。1.心…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首先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联系十分紧密,古人云养生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除为三难;滋味不除为四难;精神虚散为五难。说明生色、利欲、喜怒无常、斤斤计较、惠得惠失、精神空虚等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和中坚力量,所以,拥有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来说也十分重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能够适应大学生活的前提,是学习、人际交往、恋爱生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联合国世界性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的基础,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持与增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玉华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275+117-275,117
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以促进职教学生心理和生理健康和就业为目的,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职业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田静琳  刘颖  赵钰莹 《百科知识》2023,(6):50-52+72
<正>心理健康最早被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力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处于最佳状态。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安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在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快速普及,校园霸凌、自杀、自残、学生违法犯罪等事件频频发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域,大学生是新时代发展的生力军,而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且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17.
天气与健康     
天气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而健康涉及人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健康与否要看看天气如何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气象与舒适  相似文献   

18.
赵振杨 《百科知识》2023,(33):52-53
<正>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证据表明,心理测量已成为研究者收集心理健康数据的有用工具。心理健康是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不仅促进个体的完全健康,而且关乎全民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关键和发展的主要要求,也是今后进入社会、在工作中展现自己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社会和学校应在充分认识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基础上,科学高效运用心理测量,促进心理健康工作发展及个体德、智、体、艺、劳各方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健康的含义也发生了变化,主要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它有助于促进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顺利进行,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良好状态。可见,指南亦提出了要让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