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当代武术发展的核心动力问题是武术发展的关键所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知识动力学的视角分析了知识生产对于武术发展的重要性,从武术发展的本质、武术发展的动力、武术发展的方向三个层面深入展开知识生产对武术发展的动力促进作用。研究结论认为:知识生产是武术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武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武术的知识生产终将促成武术文化与其他体育文化的融合,武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必将在与其他民族体育文化的冲突、交融中变得更加丰满、健硕。试图通过对当代武术发展中知识生产作为主导作用的研究,实现对当代武术发展的全新探讨,从而使武术的未来发展能够把握正确的战略方向,实现自身文化体系的知识重构,进而推动新时期武术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目标转向意在对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进行改革性探索,以实践能力培养取代唯知识的教育观,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弊端。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实现“智能型实践能力”的目标转向可以实现职业教育的认知、培养方式和人才观的转变,从而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用一种智慧的方式来整合和提炼档案中的文化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创造出社会和个人所需要的知识解决方案和知识产品,以利于现实的研究和使用,在目前高校档案管理中显得特别重要。高校档案因其蕴藏的巨大文化价值和所具有的知识资源属性,自然被纳入到知识管理的范畴之内。作为方法论的知识管理思想更加体现了高校档案管理的集约化方向。  相似文献   

4.
知识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价值论作为科学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 ,知识作为特殊劳动产品在价值的生产中具有源泉作用 ,知识价值论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社区中"群体贡献、生产众筹"的知识涌现和汇聚现象,颠覆了知识稳定、权威的本质特征,改变了知识的表征形式与抽取方式.已有研究从理论层面提出"网络化知识"内涵及其表征模型,但缺少实践层面的落地应用.为此,本研究重点探究一套适用于互联网社区中网络化知识实体抽取的方法框架,以适应新时期网络化知识抽取的需要.抽取框架包括"...  相似文献   

6.
和于礼乐:中国文论知识形态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论知识形态的生成根源于礼乐文化.礼乐文化本源上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天地差序格局的宇宙秩序的体现.用礼和乐的诗的经典化,影响了中国文论的知识形态和生产方式.生成于礼乐文化中的中国文学理论天然具有对和谐秩序的诉求,美善和谐、天人和谐、理性与感性和谐,是形成中国文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当代知识观使人们对知识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为更好地认识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内涵和特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教师教学知识是教师与其课堂教学情景相互作用后,在将所教的学科内容和教育学原理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所建构的对教学的认识、体验和行为策略。体育教师教学知识具有身心统一性、实践性、境域性、综合性、对话性、双重性等特征。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探索教师教育领域中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缄默知识理论对“直观性教学原则”的新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简要介绍了缄默知识的理论及其特征.从缄默知识理论出发,对古老的"直观性教学原则"的进行重新理解,强调直接经验即缄默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力图对学术知识渗入散文的现象加以理论分析。学术知识对散文的渗透确有其出现的积极意义,它满足了人的“审智”需求、提升了散文的思想深度、增加了散文的知识趣味;但是它的过度侵入也易造成学术对散文的“谋杀”,即破坏散文最为尊崇的自我及作者与读者间的亲切感;学术知识要融入散文需要做到———以情融之,以审美化之,以文化视角审之,并坚持思想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试谈知识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知识教育往往重视"硬"知识教育,而忽视"软"知识的传授。这种做法在诸多方面给人才成长带来了消极的后果,非常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知识与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文化上的重继承、轻超越的思想,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第二课堂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说。"隔"论是境界说的具体化与深入化,就其思想渊源来说,"不隔"既来源于西文艺美学方思想的"真"与"直观",也深受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思想的熏陶。而"隔"起初源于时空之隔,后作为一理论用语以评点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传授理论知识。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化传播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日渐式微。把“转识成智”和“由智化境”的教育理念有效地结合起来,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说服力,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依循“知识—学习—运动技术”的逻辑关联,对隐性运动技术知识的“独占性质”、“难言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此种知识可转化为运动员整体技术能力中的“核心能力”且是形成运动员独特技术风格的又一原因;“内隐学习”、“难言知识”的研究成果,将对深入揭示运动员的专门化运动知觉如“球感”、“水感”、“器械感”等的形成机理提供认识工具;建构主义学说中的“随机通达教学”对运动技术学习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知识的概念、分类与重要作用.知识作为企业的关键生产要素之一,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以提升其价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各类知识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需要进一步研究知识工程技术,即研究和应用TRIZ以实现工程设计领域的技术创新,研究本体论以实现各类知识的共享和重用.面对网络时代数据挖掘产生的海量的动态知识,研究知识的进一步加工、有效利用,使之智能化将是今后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论作为一种后现代文本理论产生于后现代文化语境.文化的核心是意义和价值系统,而文学和哲学是文化价值系统的凝练表达.互文性理论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理论总结,既来源于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又有其后现代哲学,尤其是语言哲学的根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互文性理论的后现代文化语境来揭开其神秘面纱,即这一理论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6.
默会知识与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默会知识的概述 ,认识到人类存在着有“谱系”现象关系的两大类知识 :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论述了体育知识兼有明言知识和默会知识的特点 ,进而论述了广义知识论中体育教学的几个特征 ,提出了重新认识体育教学过程理论的必要性 ,阐述了默会知识理论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精神是社会意识的最高层面,贵阳城市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区域化、具体化、特殊化和个别化的典型案例,是具有时间原发性和空间原创性的思想传统和地域文化,是伴随着民族兴衰、时空延伸而不断损益的反映一个民族相对稳定的本质特征、核心价值和心灵支柱。中共贵阳市委把“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精神来加以培养,有着充分的学理依据。知与行的关系,需要作一历史考察,孔子对“知”有多方面的论述,从孔子到王阳明,知行关系展开为若干方面,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则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最终完成了他的理论建构。“知行合一,协力争先”的贵阳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同心”与“协力”、“协力”与“争先”等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论述,得出结论认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作为贵阳精神,它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种人格操守和精神境界,是做人的道德准则和具体的处世原则,是人们实现其价值目标的方法论原则,是人们行动的指针和催人奋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产品杂交配置理论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设计知识上的应用,以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大车部件为研究目标,利用元知识理论建立演化型配置知识框架结构.依据杂交配置理论,实现实例模板与规则的基因化;借助比较矩阵得出具有继承性的知识库理论;通过编程实现其算法.结果显示,利用比较矩阵能够实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设计知识的继承性传递,丰富杂交配置理论和进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的世界美学由于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长期执著于西方二元论文化传统,总是企图在诸如核心命题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理论视域的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研究对象的艺术美与自然美,思想基础的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等方面有所分别、判断与取舍,乃至形成了知识美学的主流品格,最终导致了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学科缺憾与困惑。全面而且深刻地反思与检讨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提倡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宏大哲学视域与狭隘心理学视域、艺术美与自然美、客体实体论与主体认识论平等不二、不取不舍的智慧美学,是克服传统美学尤其近代以来世界美学之知识美学主流品格及其缺憾的基本对策。而知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与智慧有所分别而又无所分别,对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二元论与不二论、知识美学与智慧美学不取不舍,更是智慧美学的真正化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