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助跑步数对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跃距离、踏跳时间、踏跳指数、身体前旋角速度等踏跳动作运动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募集12名男子跳远运动员,采取不同助跑步数 (6—16步) 完成踏跳动作,利用高速摄像机测量助跑与踏跳时身体重心速度,并计算出相应参数。结果:①随着助跑步数的增加,跳跃距离增加,踏跳时间缩短;②长助跑 (12—16步)与短助跑 (6—10步)跳跃距离比与助跑速度比之间未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 (p>0.05),而与踏跳时间比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③相比于短助跑,长助跑踏跳指数显著减小,踏跳时垂直速度相当,水平速度损失量也显著大于短助跑 (p<0.05);④ 踏跳时间比与踏跳角度变化量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p< 0.05),而与平均前旋角速度比之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⑤长距离助跑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量与身体平均前旋角速度间存在显著性负相关 (p<0.05),下肢蹬伸速度与踏跳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 (p<0.05)。结论:在6—16步范围内,随助跑步数增加,助跑速度增加,但与跳跃距离增加未存在相关关系;在进行长距离助跑时,缩短踏跳时间,减少水平速度损失的同时提高垂直速度,能够有效提高跳跃距离;在踏跳过程中减小身体前旋的角度可以有效缩短踏跳用时,提高下肢蹬伸速度可获得较大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2.
对高职院校学生跳远速度训练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对于其跳远成绩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表明助跑速度占跳远成绩的75%,可见跳远成绩对助跑速度的依赖性。根据我院高职学生的生理特点、学生的助跑距离、助跑的节奏、助跑的利用率以及助跑的速度力量、绝对速度训练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采用扫描拍摄和录像解析的方法,分析了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持竿助跑与起跳的速度特征.测试结果表明:1)女子撑竿跳高的助跑速度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2)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的速度是增加的,但有部分运动员从倒2步到倒1步的速度是减小的;3)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水平方向速度损失过大,垂直方向速度增值过大.  相似文献   

4.
据资料显示,我国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利用率高达99%,这对助跑速度、可控速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与跳远所要求助跑的速度和距离产生了矛盾。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助跑速度利用率加以阐述: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国外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利用率;对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定义的异议以及跳远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距离损失度的异议,并由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训练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进行训练,旨在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依此来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结果发现:1)决定标枪飞行远度的是出手速度,完整技术中的助跑速度是决定出手速度的因素之一.2)确定标枪合理助跑速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能力和完整技术水平的发挥,从而提高助跑速度速度的利用率.3)投掷步的步长要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条件而定,交叉步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速度,技术的发挥,所以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到助跑速度的稳定性.4)助跑速度的针对性训练对运动员出手速度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世界与中国女子新兴田赛项目的速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助跑速度及三跳速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助跑速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但我国运动员在助跑向起跳过渡的最后阶段,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过大,起跳时垂直速度增加较大,水平速度的损失较大;国外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出手初速度比国内优秀运动员快。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浅析助跑速度对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远的助跑速度与跳远成绩密切相关。跳远助跑的任务就是获得最高的助跑速度并为准确踏板和快速有力的起跳做好技术、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本文从跳远起动姿势以及助跑的节奏等方面来研究助跑速度对跳远踏板准确性的影响,指出:助跑速度对跳远踏板技术的掌握有显著影响,练习中保持稳定的节奏有利于踏板的准确。  相似文献   

8.
跳远是一项典型的速度型项目。其助跑速度的快慢对跳远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高低给动作结构、助跑稳定性、踏板准确性及起跳环节所带来的利与弊来探讨助跑速度对助跑技术和跳远成绩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跳远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跳远助跑速度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目前国内提出跳远助跑速度是可控与不可控的依据进行分析。并根据认识论中的绝对与相对的关系,对跳远助跑速度特点进行重新认识,得出:从跳远运动发展的绝对观看,目前跳远助跑速度必须向加快助跑速度方向发展,所以提高助跑速度是必然的。但是,从跳运运动员在某一训练水平阶段的助跑速度与该阶段100米运动成绩的最快运动速度相比较的相对观看,跳远助跑速度是可控的,所以完善跳远运动员在某一训练水平阶段的助跑节奏是特殊的  相似文献   

10.
跳远助跑技术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查阅资料,将跳远助跑技术分为前程助跑过程、后程助跑过程、全程助跑距离、起跳前的助跑速度4个部分进行综述探析,以期提高助跑技术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大量关于跳高助跑起跳技术的文献资料,从影响跳高的因素入手,着重分析助跑速度、身体内倾程度、最后一步的步长、以及起跳时间与速度(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联系。我国跳高运动员的弧线助跑起跳技术逊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原因是助跑速度慢;从我国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与助跑速度和力量等素质的匹配关系看,我国运动员的起跳技术与其运动素质是相匹配的,有其必然性,但匹配层次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把全国第一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男女前8名跳远运动员最后9米助跑速度与成绩,同国家体委科研所研究员王清、唐礼所建立的“中国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与成绩模式表”进行对照比较,从中发现我国大学生跳远运动员在单跑速度、助跑速度利用率、助跑节奏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跳远助跑技术与跳远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跳远运动中,助跑速度的快慢是直接影响跳远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衡量跳远技术的好坏主要是看运动员能否在最高助跑速度情况下顺利完成起跳。同时在实践中,人们也认识到短跑速度在助跑中的合理利用对提高和完善跳远助跑技术,并对取得优异成绩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对初级水平的跳远运动员短跑与助跑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观察探索了初级水平跳远运动员的短跑速度与助跑速度和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旨在为该项运动的训练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影、影片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助跑最后第三步和最后第二步速度的变化比较、助跑最后第二步摆动腿支撑阶段的速度变化及其动作结构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第三步至最后第二步摆动腿着地瞬间呈加速状态,助跑最后第二步摆动腿支撑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下降较小;助跑最后两步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男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结构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运用改进型运动雷达测速仪,对国内部分男跳远选手的全程助跑水平速度进行了比赛现场的测试,讨论分析了速度最大值、维持高速跑能力、准备起跳阶段中速度下降方式、助跑初速段加速方式及助跑稳定性等因素与跳远成绩的关系,并得出:高水平运动员训练的重点应是利用自身的速度优势完成稳定的助跑以求强有力的起跳,而低水平运动员仍需捉高助跑能力,"速升型"加速方式易出成绩,起跳前应采用缓和的阶梯式速度下降方式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中外男子三级跳远优秀选手助跑水平速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影响男子三级跳远成绩的4个因素为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为助跑、起跳,在这两者中,助跑水平速度又首当其中。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恰恰在这一环节上与国外选手相比有较明显差距。从而提高若要保持助跑水平速度,就要树立跳板不是助跑终点,而是助跑过程中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跳远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跳远是我国田径运动项目中运动水平较高的项目之一,近来关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问题引起了讨论,本文认为高助跑速度利用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它对起跳技术的影响直接降低了运动成绩,多年来在高助跑速度利用率条件下改进起跳技术未见明显成效,并提出采用较低的助跑速度利用率的可能性和考虑国外优秀运动员经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跳远助跑最后几步速度的快慢,是对运动成绩起决定性的因素之一。国外学者曾提出,短距离速度训练是所有跳跃项目达到优异成绩的基础——这是一条“定理”。苏联学者研究表明,助跑最后几步的速度。对腾起初速和运动成绩起决定性作用。跳远成陵和助跑速度密切相关,男运动员相关系数为0.943,女运动员为0.875。跳远中,助跑  相似文献   

19.
"跳远助跑速度绝对利用率"是指:运动员踏板瞬间人体重心水平速度与运动员平跑中人体重心最高水平速度(绝对速度)的比值.它能更好地反映助跑速度对于起跳的贡献以及助跑最后一步过渡技术的发挥情况.  相似文献   

20.
背越式跳高弧线段助跑的生物力学分析及其技术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背越式的助跑速度突飞猛进提高的当今,使人体在弧线助跑过程中,获得一个既合理又适宜的内倾角度,从而加大腾起角,加快助跑速度,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以达到更理想的跳高成绩尤为重要。运用生物力学理论,对弧线助跑人体内倾角及其动作特点与助跑速度和圆弧半径等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找出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避免实践中片面地去追求内倾和加速,用于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