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王安忆是一位有着十分自觉的文学观的当代作家。她的文学观主要是以对小说这种文体的创作实践体悟和理论思考阐发的,也部分地体现在她对其他作家作品的批评和对经典作品解读的言论中。王安忆的文论涉及到文学的本质、情感、人物、故事、语言、形式、作家的生活体验、女性文学、文学批评方法等诸多方面。她的文学观既有对传统文学观的认同,也有对传统文学观的突破与颠覆,有她对自己体认的文学理念的自觉坚守。  相似文献   

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并围绕建设体育强国,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关于体育系列重要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对体育的认识与观点,是习近平体育观的集中体现。文章根据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有关体育指示的文献资料,应用原典分析法和对照式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和探析了习近平的体育观,深刻学习和全面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习近平体育观,涵盖严谨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明确指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这既是“体育定位的新论”,又是习近平体育观的逻辑起点。“两大发展思想”,是习近平体育观的根本指导方针。“两大战略目标”,是习近平体育观的战略目标体系。“六大战略任务”,是习近平体育观的发展战略任务。“深化体育三大改革”是习近平体育观的发展动力机制。“坚持党的领导”是习近平体育观的制度保证;其次,习近平体育观具有坚持体育的问题导向、坚持体育发展的人民性、时代性、社会引领示范性、坚持体育创新驱动性的创新特征,这彰显了习近平体育观的伟大时代价值;最后,习近平体育观是新时代的创新性理论,是建设体育强国,努力实现建设“健康中国”目标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和身体表现形式等视角来追溯中国传统身体观的典型特征、变迁并对未来如何强健国人体质提供一些思路。研究认为:循着历史的演进归纳出中国传统身体观的4个特征:不以形体为崇拜对象、不以人体为审美对象、不以身心为二元对立、知觉体验与气类感通。从近、现代以来国人身体状况的真实写照基本反映出目前国人忽视体育精神这一严峻现实。建议:1)在当今社会,重新审视中国古代传统身体观的有益价值,另外要从西方身体观汲取营养(比如源自于古希腊并崇尚“力与美”的西方身体观)。2)中国传统身体观对“心智健全”的认知要优于对“身体强健”的认知,因此,在中国传统身体观的基础上,要重视对每个人身体活力的培养,从而激发身体的潜能、高扬生命的激情最终提高生命的质量。3)寻求身体话语权,在当今社会环境转型下,要重视自己的身体传统,并勇于借鉴和吸收西方体育观,创新出属于自己的身体话语表达。  相似文献   

4.
反映在《存在与时间》中的语言观构成海德格尔前期语言观的基本表述,为后期海氏更完整的语言观奠定了基础。他通过逻格斯、陈述,日常言谈、此在及时间性的分析,把语言问题奠基在存在论生存论的基础之上,其中包含着对西方传统语言科学和语言哲学的批判。他提出的“把语法从逻辑中解放出来”的口号,成为当代欧陆人文语言哲学家共同的目标。前期海氏虽然着重批判了逻格斯中心论语言观,但尚未完全摆脱人类中心论语言观的传统陋见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等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国生命哲学的研究视角,对健身气功的养生思想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气”作为中国生命哲学的特有范畴,是健身气功的生命动力源,也是健身气功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和养生根柢。虚静恬淡、道器合一、阴平阳秘、调和气血、自然而然等分别体现了健身气功的生命本然观、生命整体观、生命运化观、生命和谐观、生命自然观的养生思想,折射出中国生命哲学的文化意蕴,彰显了中华养生文化的生命色彩。研究对于丰富中国健身气功理论和文化体系建设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从两个方面论证了邓小平的体育战略观,提出坚持体育的人民性是邓小平体育战略观的根本,坚持体育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是邓小平体育战略观的特点。以邓小平的体育战略观为指导,积极发展我国的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7.
宝鸡旅游具有“散、远、小”的特点,旅游开发必须在旅游资源观、旅游产品和旅游开发观上重新认识,在开发思路上应遵循“横式切换、政府主导、分层开发、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加强对法门寺和太白森林公园的深度开发,加快关山草原开发步伐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对我国体育产业观的概括性分析,提出一种符合我国体育实践的体育产业观。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文学家巴金对教育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其民主科学的教育观、为国为民的理想观、对社会与生活负责的责任观、教育公平理念、教育改革观、知识观与人才观、培养既具有独立思考个性又有益于社会的人的教育目的观,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竞技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出发,阐述了科学技术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指导下的现代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学校体育发展的过程中,重视强身健体作用的科学主义体育课程观脱胎于重视体育人文教化作用的人文主义体育课程观并与之并驾齐驱,20世纪加年代开始出现二者融合的趋势,新体育课程观应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育课程观。其理念对促进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师的教育观念,即素质教育观、教师权威观、正确的学习观、崇高的生命观、现代学生观、协同合作观、全面职责观、现代教育技术观、社会交往观构成了现代中小学教师的观念素质。教师的观念素质对学校教育成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少人认为孔子主张“父母在不远游”,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孔子远游观的内涵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游于学、游于政、游于隐、游于山水、游于考察等诸方面。他的远游观虽处于朴素的不完备形态,但却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小学校长,应树立教师是研究者、引导者的教师观;要看到教育对象是发展中的生命,树立主体个性发展的学生观;树立以人为本、走向校本、立足教改的管理观。  相似文献   

15.
在阐明弗朗斯德象征主义健康观的内涵的基础上,对他的健康观进行客观地分析,从哲学角度剖析它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导致的问题。通过分析得出弗朗斯德的健康观是一种象征主义理想状态,他无法实现自我的同一,但却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存状态,从而对健康的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摘要:以卢梭自爱观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剖析卢梭自爱观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探讨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研究目的:从卢梭自爱观的内涵入手,探究其对卢梭体育观的影响,并以此为理论视角,审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人自然发展要求的建议。主要研究结论:1)自爱是人在自然状态下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是人类最纯洁、最简单、最本能的情感,具有纯洁性、内在性、派生性、善性,人类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完善是自爱的集中体现,而体育是人类自我保存的重要手段;2)我国学校体育应当从自爱出发,按照卢梭提出的“顺应天性”和“回归自然”的原则,实现身体养护自然化、体育课程体验化、体育竞赛去功利化和课外体育活动个性化,以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为研究卢梭体育思想寻求新的切入点,为审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从伦理学角度作以新的探索。指出这一本质观能够促进社会的最大化发展,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以及实现人类的真正平等  相似文献   

18.
摘要:宇宙观是影响一个思想体系及社会制度的重要因素,传统武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对古代宇宙观的认识。为丰富武术哲学体系,揭示中国古代宇宙观与传统武术形成之间的哲学基础,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在古文献史料的基础上阐述古人从对宇宙认识,从中提取传统武术哲学之精华,认为传统武术哲学的形成前提是对宇宙的认识,并超越了神论限制,走向发展的正途;中国古代气论、道论、太极发生论、宇宙生命整体论影响着传统武术哲学的本质观、修炼境界观、平衡观和武术哲学的基本理念。该研究不仅说明武学产生的思想基础,丰富了武学的认识论体系,而且揭示了传统武术哲学的发展过程与规律,对我们认识武学体系的内在精髓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现观作为佛教认识世界实相的方法,提倡以般若智慧直观地认识对象,无需语言概念的中介作用,而直接对事物实相进行无间隔、无中介的证合。现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它具有直觉性、整体性、契合性、不可说性以及神秘性等特点,对意境的情景交融、韵味无穷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特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健康观是一个具有审美价值追求的概念。中国传统的健康价值观,所表现出的“中和”生理观、“中和”心理现、“中和”自然观、“中和”社会观,将人、自然、社会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注重对精神情感的培养,是追求一种生命存在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