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健身气功与儒家的“成人”教育观进行了研究。认为健身气功倡导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价值意义主要是有助于健身气功功能的充分发掘与发挥,以及有助于健身气功修炼者生命价值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及健身气功对其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健身气功与教育相融合的"健身育人"的思想,在国内初次探索了健身气功教育教育思想的内容,并试从健身气功教育思想的价值入手,探索了健身气功教育是健身气功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以求从健身气功教育思想研究健身气功教育、研究健身气功与教育相融合。这对于创建国内健身气功教育的学科体系,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培养高素质的健身气功教育人才,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而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养生哲学的内容异常丰富且有不同的思想派别之分,以儒、道、佛、医家为代表的中国养生哲学,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的基础构架。其养生内容不但与现代养生科学的研究成果相一致,还形成了一种具有崇尚节制、简约的独特养生文化,它所包含的人生哲学、人生艺术、人生美学等精深内容也是现代休闲观的重要内容,在今天仍然颇具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健康是21世纪的时代诉求,健康是人们生活中最根本的基础,是一切幸福美好生活的保证。公共体育是满足与实现人民大众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健身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载体,承载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健康智慧。通过查阅公共体育服务,健身气功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多个领域的专家、教授的访谈对公共体育服务当前现状和健身气功的自身优势以及助推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近30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新时代美好生活所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公共体育服务投入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不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与公共体育服务需求的之间的矛盾;公共体育服务内容与形式无法满足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同时认为,健身气功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适应不同的人群而且对场地器材要求的简捷性等优势极具广泛的适应性;健身气功还不仅有健身养生的功效,而且能够优化人的性格, 和谐社会等多功能的价值取向。因此,认为健身气功能与公共体育服务进行完美结合,助推“健康中国”宏大蓝图。  相似文献   

5.
健身气功与儒家社会教育思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身气功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儒家的社会教育思想对其进行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归纳总结儒家社会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儒家社会教育思想对健身气功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意义,并针对儒家社会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分析了健身气功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身气功是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研究方向之一,国内体育院校相继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但相关的理论与技术体系还不成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等研究方法,理性的看待与分析当前健身气功的发展现状,指出目前体育院校健身气功的发展应着眼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促进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完善,争取为全民健身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健身气功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应有内容和积极力量,但由于部分人缺乏对健身气功文化的正确认知而表现出一些文化自卑现象。文化认同是增强健身气功文化自信的现实任务,坚定健身气功文化自信需要以文化认同为基础,其中健身气功文化制度性认同是产生文化自信的驱动力,健身气功文化实践性认同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决定力量,健身气功文化语言性认同是走向文化自信的表达媒介,三者内容的强化和结合,可促进健身气功文化体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坚定和增强健身气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注重个人养生、养性的专家。其健身养生思想除对人体的气血、饮食起居颇有研究外,还主张身心并修、动静结合,并身体力行。其丰富的健身养生思想内涵、健身哲学理念和健身之终极目的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我国传统健身养生思想的起源之一。根据孔子和其它古代思想家关于健身方面的论述,对孔子的健身养生思想进行系统的比较性的评析。  相似文献   

9.
从崇尚自然的养生观、发展形神的养生观、中和动静的养生观、疏畅经络的养生观四个方面,对我国的传统养生文化做科学养生观的剖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和人们日常养生保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气功界普遍存在的气功 “宗教化”、“神秘化”倾向, 作者从气功养生和佛教禅修的学科渊源、根本宗旨以及对健身的不同态度等方面对气功养生和佛教禅修的严格区别与界定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健康需要维护和持续,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的结果。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的基础,健康促进又是健康教育在社会环境层面的发展。当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成年人健康工作、老年人颐养晚年,缓解不断增加的社会和经济压力,已成为摆在我国政府及与健康相关的研究者面前的终极目的和神圣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浅谈大学生体育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出了体育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就佛家养生思想关于人体健康的观点进行了解读,结果表明:佛家先哲的养生思想与现代人追寻的健康理念有很多相同点,它主张的养心、养形、养气与现代体育主张的自我身心调节、和谐自然、适度体育运动相一致。将佛家特有养生思想批判地吸收到现代体育养生实践中对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公民的个体素质提高和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体育锻炼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公认的事实,但它是否对艾滋病携带者也能达到同样的功效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对艾滋病携带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形成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揭示科学锻炼可以有效的促进和改善艾滋病携带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核心思想,这无疑将对改革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起到积极地作用。本文分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确立“健康第一”思想的历史必然性,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新概念,并对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发挥体育课程的健康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内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但是健康是一个非常复杂、抽象的概念,在体育教学中要明确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起到什么样的重要作用,而不应只是泛泛的全部包含,以至于在体育教学中无所适从。在体育教学中要明确体育的突出功能——对身体机能和结构改善的独特作用,具体反映到学生的体质健康中,这是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立足之本。新课程应该更加强化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在教学理念、方法和实施策略上加大力度改革。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和掌握大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观念与保健意识的现状;学生以自身健康状况感觉良好,对有关健康的议题有较高的关心程度;但自我保健知识缺乏,意识淡薄,保健措施差,存在着认知水平与参与的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主要采用历史回顾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和实践应用法等,对"健康"与"健康第一"思想作综合考察,研究认为:"健康"是产生传统养生思想的动因,主要包括动静规律、形神兼备、均衡发展、阴阳合气."健康"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概念,今天世界所认同的健康观是生物、心理、社会三维的.在学校领域中两次提出"健康第一"的思想是以学生体质下降为社会背景的,新的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也是以此为基础所构建的,并成为今后学校体育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摘要:通过梳理第62届美国运动医学年会暨第6届世界运动是良医大会中健康社会学的相关文献,对健康社会学的前沿研究进行概括总结。将文献划分为“健康的社会学”和“健康中的社会学”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关注健康与社会问题的关联,包括健康反映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健康的溢出效应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健康问题。第二个方面关注健康如何获得和健康问题如何解决,包括健康促进、健康生活习惯、健康干预、健康产业化等。后者居于研究主流,未来研究应将健康问题纳入到广阔的社会问题的分析视角之中。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健康概念,对个人健康应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和综合分析.基于这一思想,结合体质监测和心理测量的方法,建立了个人健康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包括:个人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配、身体健康线性隶属函数、心理健康线性隶属函数、个人健康指数等.实例表明应用该模型能够对个人健康做出定量评价,其结果可以用作个人健康结构分析,找出个人健康状况的薄弱方面,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