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受到了国内众多著名体育教育家的影响,他们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者与拓荒者,是中国最早系统接受和介绍西方体育的人物,对近现代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29位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家的学校体育观进行了整体研究,结果认为,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家学校体育观的基本特质是:主张教育为先,凸显体育根本属性;强调多维价值,彰显体育育人追求;改进教学思路,优化体育教学过程;倡导体卫结合,提升体育养护效果;注重资源开发,保障体育稳固发展。中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家学校体育观的思维立场是:体现以教育审视体育的思维方式;呈现从现象提取问题的逻辑思路;展现与时代需要呼应的价值追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续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马克思主义人学存在论作为理论依据,探讨学校体育与人之存在的哲学向度,建立面向生存境况的体育观念,并使学生获得永恒的体育关怀。学校体育追求学生的健康体魄、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体育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是指向人类生命健康、活跃和勇敢的教育活动,它所营造地是生命的狂欢,而不是身体的束缚。人类主体的探索求知,身体技能的动感体验,生命活力的极限挑战,是学校体育的教育责任和本质诉求。在身体实践的技艺中,探讨学校体育的存在根基,学生在体育中感受生命的教育关怀;在生命培育的教学中,审视学校体育的人学归宿,学生在体育中获得生命的意义追求;在体育存在的占有中,考察学校体育的生命境况,学生在体育中走向生命的完整自由。学校体育是人生命知识的教育形态,是人主体生成----的时空场域,是生存境界中自我实现的自由之路。人学存在论是学校体育的理论路向。  相似文献   

3.
从人学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体育与人的关系,并对人本体育观的内在结构以及价值取向进行全面审视,提出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是人本体育观的核心内容。同时指出,在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实践中,应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弘扬体育的人文精神价值,确立体育“立人”的思想,最终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开始的十年,我国体育理论工作者继续艰辛的努力,使学校体育思想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旨趣。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一是关注的目光由"外"转"内",开始探求用我国古今哲人思想精髓来审视现阶段及未来的学校体育;二是指导思想从固守"一元中心"变为互相启迪的"多元并存;"三是拓宽视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学校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卢梭是一个伟大的教育思想家,他在道德教育上有诸多见解。卢梭道德教育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主张人性是向善的,人天生充满着自爱、同情性、对幸福的关切。在道德教育的目标设定上,卢梭主张要把人培养成一个整体的自然人,同时也是"美德共和国"的公民。在道德教育的方式上,卢梭比较看重情感主义润育,注重道德感化和情感激励。不过,卢梭虽然反对理性主义教育路线,但是他也并非完全否认理性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卢梭是18世纪最具有争议的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宗教思想及文学领域等方面都贯穿着自由主义的思想。卢梭的自由观与古典的、近代的自由主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分析了卢梭的自由观的内涵,即自然自由、社会自由和道德自由。同时指出,只有很好地把握卢梭的自由观,才能更清晰地理解卢梭,了解卢梭在近代思想文化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摘要:以WOS核心合集数据库1982-2017年收录的6889篇学校体育研究文献为数据源,运用知识图谱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国外学校体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旨在探寻国外学校体育的热点研究问题,厘清其发展特征,为我国学校体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表明,36年学校体育研究的文献发文量历经缓慢发展(1982—2005年)和高速增长(2006—2017年)2个阶段,美、英领衔的美欧地区处于世界领先,高校是学校体育研究的重要阵地;学校体育研究形成了以体育学和教育学为主,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医学等学科为支撑学科的复合型学科群;研究热点集中于体育项目、身体活动、运动成绩、体育锻炼、大纲、课程、动机、感知、认知及适应等10个关键词;学校体育研究的知识基础有4类,包括自我决定理论、成就动机目标视角理论、促进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和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类需要与体育本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需要是认识体育本质的理论支点,人类需要是体育产生的客观必然,人类需要是体育发展的永恒动力,人类需要正确的认识体育本质。体育本质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自觉地改善自我身心、开发自身潜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全球化的实质,探讨了全球化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间的关系,指出在近现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建国之初的学习、引进前苏联专家凯里舍夫体育理论提出的特殊认识过程的体育教学理论,把体育运动技能传授为的"三基"目标的初创阶段,还是改革开放后的"三维体育观"的形成,乃至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推出,无一不与全球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指出,全球化给我国学校体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带来的新的理念,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体育观的转变给我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要转轨,首先应是观念上的转轨,即由手段论体育观向目的论体育观的转化,实现体育的社会、政治需要转向人类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根本需要,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也是体育最本质功能的回归.目的论体育观的提出,是和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提法相一致的,因而在我国学校体育的课程设置中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卢梭体育思想对后世学校体育的发展影响深远.为了更加深透地把握卢梭体育思想的内涵,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其体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进行考察,厘清了其体育思想的现实依据与理论渊源.认为:经济政治环境是其体育思想产生的理论土壤,文化环境为其体育思想形成提供了理论养分,教育环境是其体育思想发展的理论氛围,古希腊哲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理论、16~17世纪的经验主义哲学是其体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2.
摘要:学校体育价值研究是学校体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它是基于认识学校体育结构、功能之后,并在学校体育目标论述之前需要明确的核心内容,因此,在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查阅前期研究资料发现,学校体育价值的研究一直处于一种缺失状态,对学校体育价值进行理论探索,为完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探讨了“学校体育价值”,结果认为:学校体育的使用价值(有用性)是考察学校体育价值的逻辑起点,并从学生主体与学校体育其他群体对学校体育的需求探究了学校体育的价值:满足学生身体发展的价值、提高学生运动技术的价值、调节学生生活方式的价值、促进学生运动交往价值、运动文化传承价值、运动育人价值、提高竞技基础价值、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人文体育观和生物体育观二元对立的倾向,分析了其给学校体育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人是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育促进人类生物性和精神性的和谐统一,学校体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认为人文体育观和生物体育观无需对立,构建身心和谐的体育观需要还原"身体"在体育活动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主要采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包括非介入性研究方法、专家访谈法、历史学、社会学等,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进行分析,审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几十年来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发展过程和多元内容进行详细的挖掘,力图从新的视角解读和探索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并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研究认为:1)竞技体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与逐步深化的改革发展过程。2)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已经初步形成;政治、经济发展体制决定了体育发展的模式。中国足球协会脱离国家体育总局,标志着我国体育体制改革进程进一步深化。3)通过研究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管理新体制,以及进一步推进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为引领,在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实际,对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落实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的发展战略进行理论思考。研究认为,体育价值观、民生体育观、奥林匹克精神育人观、体育强国论、体育改革论、体育外交论等“三观”“三论”共同构筑起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针对社会对学校体育价值的认识有待回归本真、学校体育改革开放劲力不足、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依旧严峻等问题,提出学校体育应: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身体素养”引领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明确“三维育人”价值取向,培养一代新人。2)切实转变多方观念,重视学校体育发展,构建“校内外”体育多元一体联动机制,为培养一代新人营建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3)进一步全面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开放,确立学校体育发展的“六步”方略,共谋一代新人培养大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体育教育现代化和拿来主义的哲学解读,从拿来主义观的角度分析了建国50年来学校体育教育现代化的三个主要历史阶段:(1)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我国学校体育现代化思想的发展的辩证过程为摈弃西方国家学校体育思想和旧体育思想、继承建国前的革命根据地的学校体育为阶级斗争和革命战争服务的思想;吸取苏联体育教育思想。(2)"文革"期间学校体育教育思想为建国初期工具主义思想延续和极端化。(3)文革后至今学校体育教育现代化思想历程为吸取国外先进体育教育理念;摒弃苏联学校体育教育模式;创新符合我国国情的素质教育。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得到丰富与发展,在创新体育教育思想和继承传统的优秀教育理念不断融合中,多种学术观点并存并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力图从人类活动的角度,重新审视体育及其意义。体育是人类活动的形态之一,体育的职能就在于:它既是对人的生存活动的局限和狭隘性的否定和批判,同时也是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促动。在一定意义上,体育是对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以史密斯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资料、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方式,审视和分析了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研究发现,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政策文本体系化与科学性有待增强;政策机构存在机制缺失与执行偏差;目标群体存在认知偏差与利益冲突;执行环境亟待优化。应通过完善政策体系、健全执行机制、增强政策认同、优化政策环境,优化学校体育政策过程,提升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力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夸美纽斯是“学校体育之父”,他指出完整的教育必须能够促使人心理的健康及身心发展的和谐.他的理论被后人认为是体育思想的基石.体育思想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适应自然.他建议学校必须要配备宽敞的运动场地,并且要依据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体育活动,这些关于学校体育的理论是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人性的视角对体育人文社会观进行了探讨.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而作为类存在的根本特性.人性的需要是体育发展的动力之源.体育为人类所创造,满足人的需要是体育存在的本质要求.人性观是动态发展的,体育人文社会观也应是动态发展的.从人性的角度审视体育人文社会观,能更科学地阐明体育的终极目标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