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古代体育养生文化和理论传承千年,博大精深,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其中国古代体育“身心一体”,“身心合一”的养生思想历经数千年,仍然散发着不朽的光辉。古代体育养生思想及方法与现代运动处方理论及实践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指导思想、功能、研究内容及方法上也有历史延续性。挖掘古代体育养生理论与实践方法,对于现代运动处方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我国古代产生的一种民族宗教。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它同儒家和佛教一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道教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其对养生学和养生术的研究传播。道教养生是中国古代养生史的一个主流,是几千年来道教养生家们留给后人的一笔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以下试对道教养生的产生发展过程略加考辩,划分阶段、指陈特征、论其价值。一、神仙家与养生术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指出:“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它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李约瑟博士的这个观点是十分精到的,道教养生的产生发展同中国古代这种神仙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一种联系,中国古代养生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所看到的这样一个水平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的动形养生术,从形式、负荷、目的等方面看,都与西方运动健身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依然是以静为主的传统养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静养生核心思想的延伸,是以静养生方法的补充和形式化。本文就传统动形养生文化的形式、负荷、目的、意义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述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4.
关爱健康,珍惜生命,是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永恒主题。文章对古代中希两国养生理论养生观念和实际方法进行了比较,揭示了中希方养生文化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儒、道养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文价值的复兴,养生问题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为此,以孔子、荀子、老子及庄子的养生思想为代表,剖析了先秦时期儒、道养生文化产生的理论基础及思想内涵,并对儒、道养生思想的各自特点进行内在区分,以期对先秦时期儒、道养生思想,先秦社会生活及养生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首先形成的主静派和主动派养生在中国古代体育史上呈现的对立,对中国以及亚洲不少国家的近代和现代体育产生深远影响。主静派在体育领域的价值取向,以节能、保健、长寿为主。该派以中国传统气功为代表的以静养生、降低代谢率、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方法,流传数千年。主动派从开始起,并成为一贯的价值取向就是以强壮性健身观为主,以实用观为辅。两者进入现代社会后,仍在体育领域中保存着至今不衰的多种价值取向。运用新陈代谢等三项现代体育科学理论来探讨两者的理论体系及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孔子不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注重个人养生、养性的专家。其健身养生思想除对人体的气血、饮食起居颇有研究外,还主张身心并修、动静结合,并身体力行。其丰富的健身养生思想内涵、健身哲学理念和健身之终极目的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是我国传统健身养生思想的起源之一。根据孔子和其它古代思想家关于健身方面的论述,对孔子的健身养生思想进行系统的比较性的评析。  相似文献   

8.
从崇尚自然的养生观、发展形神的养生观、中和动静的养生观、疏畅经络的养生观四个方面,对我国的传统养生文化做科学养生观的剖析,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和人们日常养生保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养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中医学理论中重要的分支。探究养生文化的现代意义对纠正现今社会错误的健身价值观,引动人们走上科学合理的养生道路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道教养生思想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道教创立于东汉中期 ,发展于两晋隋唐时期 ,昌盛于宋元时期 ,对道教养生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与方法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 ,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养生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杰出代表,如何发扬中国传统养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分析制约传统养生发展的因素,提出传统养生现代化的思路,认为必须从理论基础的诠释、内容的科学化梳理以及传播方式的现代化三个方面进行合理化改造,对于弘扬我国传统养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养生运动学是将东方养生文化与西方的健身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全新运动形式,是将中国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运动科学理论相结合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养生运动学课程作为体育院校及普通高校开设的体育类课程的一个分支,在终身体育教育、国学思想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体育养生思想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中、西方体育养生思想的对比,探求养生体育的发展走向。由于中、西体育养生思想的差异,养生手段和方式各不相同,随着世界化的交流与融合的不断深入及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中国体育养生将大放异彩,养生体育将以中国养生体育为主,兼容西方养生体育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4.
新编八段锦及其创编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保留了历史原貌的“张氏拳法”核心功法“三元吞气法”为基础,依据中医脏腑经络气机理论创编了一套既符合传统养生理论、富有传统韵味,又适合广大人民群众应用的“新编八段锦”养生法,对挖掘整理、继承发扬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进行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文化思想基础的佛、儒、道三教,其养生理论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三教养生思想的地位、内容、异同等进行了探讨,对现代中国人的强身健体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古代养生体育思想构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养生作为与医疗保健和体育健身都具有密切联系的交叉性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逐步创立了具有系统理论体系和独特方法的中华养生体育.其中很多的思想和方法,至今还在我国民众中广为流行,成为大众健身的基本方略.试图从我国古代养生体育思想构成中,就我国古代养生体育特点进行研究,以期对继承文化遗产,促进群众体育健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生存的根,为了探明中西体育养生文化的差异,揭示其融合的方法与过程,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融合”这一研究对象进行了逻辑分析和现实解构阐释。研究结果:1)差异是中国体育养生文化以朴素自然的古代哲学和体系完整的传统医学为基本理论,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西方体育养生文化以现代医学为基础,并深受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2)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分别根植于整体论和还原论的思维观,且二者具有不同的认知模式:中方具有“直觉、取象、辩证、经学”等特征,西方具有“逻辑、抽象、形而上学、质疑”等特征;3)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追求目标不同之处在于中方重注天人合一,内外兼修,西方则更重视人的物质形态本身,强调身体的外部运动,对健美人体充满了崇拜以及对力的赞美。研究结论:使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摒弃分歧和冲突的对立格局,在冲突中发展,相互融合重构,共生与并存是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未来的基本走向。研究价值:为进一步认识中西文化的根源,加深和领悟中西养生文化及理论,促进中西方体育养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等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国生命哲学的研究视角,对健身气功的养生思想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气”作为中国生命哲学的特有范畴,是健身气功的生命动力源,也是健身气功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和养生根柢。虚静恬淡、道器合一、阴平阳秘、调和气血、自然而然等分别体现了健身气功的生命本然观、生命整体观、生命运化观、生命和谐观、生命自然观的养生思想,折射出中国生命哲学的文化意蕴,彰显了中华养生文化的生命色彩。研究对于丰富中国健身气功理论和文化体系建设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文化主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产 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儒家养生思想是其基本学说的折射,并对中国养生理论和 方法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孔子崇尚六经的文化,六经就是《诗》、《书》 、《礼》、《易》、《乐》、《春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翻阅大量相 关的文献资料来揭示《诗》、《书》这两部经典对儒家养生思想形成所产生的影 响。  相似文献   

20.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是较早的一部集历代养生学大成的专著,总结了前人在养生方面的诸多实践经验,对养生理论和方法作了系统的论述。本文拟对其“养神”理论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对当前人们的养生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