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福建大学生体育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福建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学生对体育课的看法、课外活动情况、喜爱运动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查 ,研究表明 :1)福建大学生对体育有较大的亲和力 ,有正确的主观认识和积极态度 ,大学生运动能力、健康水平、课外锻炼时间、次数均高于其它普通类大学生 ;2 )在学生对体育课看法方面 ,学生对体育课满意度呈正态分布 ,体育课开设二年不够 ,三年最佳 ,大学生体育课分班以项目分班 ;3)学生锻炼场地以运动场地为主 ,锻炼形式 2 4人自由活动 ,阻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为体育器材和场地不足 ,女生自我锻炼意识较差 ,而没有合适运动伙伴也是阻碍女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大学生反响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前言。高校体育教学中,遵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学校体育课程进行调整与重组,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较科学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公共体育课属于普及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并且能够掌握12项终身从事的锻炼项目。武术中太极拳项目教学蕴含民族传统文化,且其项目开展不受时间、场地,器材等条件限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的重任。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健康教育的需要,终身体育锻炼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在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要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的锻炼能力,以学生为本,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健康向上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同侪压力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就同侪压力对大学生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亲密同学和朋友对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所持正性态度与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行为呈正相关;大学生与其亲密同学或朋友的余暇体育锻炼行为的一致性,可能是选择和影响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推断,大学生余暇锻炼行为同样存在“同侪压力”效应。大学生选择锻炼同伴存在“择近”现象。选择锻炼同伴的范围随年级增加而扩大。选择异性同学作为锻炼同伴的比例随年级升高而上升。居住地是大城市的大学生,其选择锻炼同伴的范围大于其它居住地的大学生;经常同时选择同性和异性同学作为锻炼同伴的大学生,其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程度最高;大学生最亲密的同学和朋友是否经常锻炼,与大学生本人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有关指标相关较为密切,并有助于估计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锻炼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献资料、问卷调查、对比实验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学生体育课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引入多维激励机制,如目标激励、群体激励、竞争激励、考核激励等,使学生们在一个平等、充满期望和竞争、多维立体式激励的环境中学习。结果表明多维激励的氛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不仅掌握了技术、技能,锻炼了心理品质,还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提高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构架分析了体育学习倦怠与意图、行为控制认知和锻炼行为的关系.516名大学生完成了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行为意图、体育学习倦怠和锻炼行为量表的测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模式整体适配度良好.2)行为意图、行为控制认知均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锻炼行为,然知觉行为控制无须透过行为意图,具有直接影响锻炼行为的效果;3)从各变量对锻炼行为的影响总效应量来看,行为控制感最大,态度最小;4)体育学习倦怠对锻炼行为呈显著负相关,但对行为意图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体育选项课中所选项目的爱好、动因及课余锻炼等情况表明,高等院校应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以完成学校体育向终身体育的过渡.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运用行为学通过对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其体育行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身体锻炼参与率总体水平较低,其中,体育锻炼参与率男生高于女生;乡村学生高于城镇学生;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受学生身体条件的限制较大,心理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中学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中采用精神卫生调查问卷SCL-90,对实施健身运动处方的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通过专家及学生调查来探讨中学生实施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以研究实施健康运动处方的心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健身运动处方锻炼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对人际关系、焦虑等方面的调节和改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中职学生体育认知水平及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浙江省12所中职院校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锻炼行为和影响的客观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中职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处于良好略偏下水平。在体育锻炼行为方面,参加的时间,频率,负荷等都处于良好到中等之间,而影响其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场地、器材和设施问题。并由此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高校女生余暇体育现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江苏普通高校大学女生余暇体育活动进行现状分析,结果表明:大学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对余暇体育的态度不够积极,余暇体育活动的时间、次数不足;健美操项目在高校女生余暇体育活动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多数女生喜欢选择这个项目;女生在进行余暇体育活动时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活动场地以免费运动场馆为主;学习负担重,缺少运动场地和器材是影响女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高校教师余暇体育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余暇体育行为进行词研。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余暇体育动机以健身防病、娱乐身心为主选,时间紧张是影响参与余暇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呈多元化并男女有别,参加锻炼的形式为个人锻炼、与家人锻炼、参加单位活动等;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体育人口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3.
培养和激发学生运动动机的最佳时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法,通过对在不同成长阶段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大学生进行运动动机的比较,探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培养和激发他们运动动机的最佳时期。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动机越早地对学生的体育参与行为产生作用越有助于学生长期保持较强的运动动机。依此拟提出这样的观点:学生成长的早期(如儿童期)是对他们的运动动机进行培养和激发的最佳时期。从这个时期开始,对学生的运动动机进行培养和激发,最能促使他们长期保持较强的运动动机并持续不断地坚持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六所高校8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有关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1)北京市大学生体育人口较低,锻炼次数偏少,男生好于女生,女大学生的锻炼现状不容乐观。(2)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目的明确,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为主,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知识的了解明显不足。(3)经常参加的锻炼项目男生主要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跑步等;女生是羽毛球、跑步、跳绳、乒乓球、篮球等;锻炼形式以“和同学或朋友一起”为主。(4)没有时间、学习任务重和锻炼设施不足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锻炼的客观原因,而主观上“懒惰”和“没有恒心”成为大学生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社团与大学生体育行为显著相关: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每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都要多于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体育参与强度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进行的多是微微出汗和中等出汗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非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在锻炼强度上比较平均,没有感觉与大汗淋漓的人数比参与社团组的大学生要多;在体育参与方式上,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在和同学、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得人数上比非参与体育社团组的大学生多。  相似文献   

16.
对四川省10所大学贫困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现状、锻炼动机、业余爱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贫困大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他们的锻炼动机既有短期切近的动力作用,又有长期终身的动力特点;"学业、就业压力,睡眠休息不够好"是影响少数贫困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近一半贫困生"没有什么突出的业余爱好".提出对贫困生应加强健康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构建我国高校课余体育生态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34所高等农业院校课余体育生态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和制约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生态因素主要为场地器材问题、校园环境问题、校园地理和气候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指出高校应以人为本,创建生态化体育校园环境,建设"生态课余体育锻炼基地",构建高校课余体育生态俱乐部,拓宽生态体育课程,推动高校课余体育朝着健康、文明、和谐、绿色、人文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通过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福建省部分在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不足,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例较低,锻炼时间不足;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时间都低于男大学生;福建省普通高校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9.
对广东省大中学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第一,“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存在差异。在校期间大学生锻炼主要集中在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中学生则以早操、大课间操为主;在离校期间高校学生锻炼比例高于中学生,80.00%以上的乡镇中学生不参加锻炼;在锻炼项目选择上大学生呈多元化状态,中学生则相对集中。第二,实施效果均不理想。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比例均在10%以下,大学生比例相对较高;大学100%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城区、乡镇中学只达到83.33%和66.70%;大中学校学生《标准》测试结果及格率大于85%的学校比例较低,远未达到目标。第三,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高校总体上优于城区中学,城区中学优于乡镇中学。  相似文献   

20.
运用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医生群体体育人口仅为18.4%,与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均数(31.4%)相差甚远.结论:主要原因是部分医生对体育锻炼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终生体育的意识淡薄,体育锻炼兴趣缺乏,医院对医生体育锻炼重视不够,场地、器材缺乏.建议:医院和医生对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需要加强,真正做到"重视、参与、见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