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为建国以来我国图书馆界的协作活动主要经历“统筹规划期”、“调整恢复期”、“深化发展期”和“自主创新期” 四个阶段,各阶段的活动内容不同,但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于“知识集合论”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知识集合论”的概念具有模糊性、宽泛性,因此对图书馆缺乏专指性。“知识集合论”未揭示出图书馆本质,所以“知识集合”不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知识集合论”把有关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图书馆学应用分支学科“让渡”出去,使图书馆和图书馆学失去了生存能力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3.
“公共知识中心”说诘难-与龚蛟腾等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一说值得商榷:“公共知识”有很多含义,此处“公共知识”定位不明确;知识必须通过信息化处理后才能存储与流通,而文献是知识信息化的方式,图书馆资源是文献信息,说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并不恰当; 图书馆是“公共知识中心”没有凸现图书馆的人文精神。指出图书馆是读者与文献信息资源双向互动的中心,这一定位说明了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即本质,也充分体现了图书馆事业的人文传统。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的稀缺,“如何让更多的人享有图书馆资源”,既是“公平”问题,又是“效率”问题。“效率”与“公平”的共生是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特征所在,但始终受到服务的不确定性、无偿性和刚性的影响。如何营造并维系“效率”与“公平”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共生关系,从图书馆创造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通过适度化控制服务质量和数量去构筑服务“效率”与“公平”和谐的共生。  相似文献   

5.
威客模式的零门槛和价值驱动性的实现机制,使其在知识服务领域形成了一种“我帮人人、人人帮我”的交往模式,这种模式符合图书馆平等、开放、共享和“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构建图书馆威客网站,将威客模式引入参考咨询工作中,以期改变工作中存在的简单重复劳动、被动消极服务以及人力资源缺乏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改进需求识别对于进一步完善移动图书馆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依托扎根理论,利用Nvivo软件对移动图书馆用户开放性调查所获取的文本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编码表达其数量特征和内容特征。[结果/结论] 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改进需求涉及“功能改进需求”“技术改进需求”和“用户关怀改进需求”3个主范畴,其中“功能改进需求”参考点最多。从子范畴来看,“功能丰富性”“功能适用性”“用户体验提升”最为受到用户的关注。利用10个树状节点、36个自由节点构成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改进需求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7.
论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界定“以人为本”同时作为发展目的和发展手段的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观,并阐述其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伦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图书馆“职业道德”或“职业伦理”应统一规范为“图书馆伦理”更为恰当。图书馆伦理即是以公共知识信息服务为价值导向,在图书馆活动中长期总结出来的、用以规范图书馆职业活动和调整图书馆各种职业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图书馆伦理主要由图书馆行为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两方面构成,其基本原则主要有义利统一、以人为本、诚信、平等和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等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图书馆事业之“西学东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图书馆诞生期间的第一次“西学潮”及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中国图书馆事业改革发展期间的第二次“西学潮”,并对这两次“西学潮”进行反思,提出当前我国图书馆界在学习西方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清政府学部筹办、京师图书馆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开始到民国时代,国民政府教育部、国立京师图书馆围绕国立京师图书馆(包括京师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和发展建设,颁布了一系列“规程、章则和契约”。这些“规程、章则和契约”的公共图书馆思想有:①从有限开放逐步走向全面开放的思想;②由购券入览到免费服务的思想;③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的思想;④提倡私立图书馆面向大众开放的思想;⑤从以藏书为主到以用户为主的思想等。认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还没有颁布之前,中国国家图书馆可以制订一些“规程、章则和契约”,在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后,作为政府法规文件的补充,共同指导和规范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东莞图书馆集群管理模式为案例,阐述“技术+管理”综合统筹发展模式的具体实现、成效及在全国的辐射情况。“技术+管理”的图书馆集群发展路径的易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表明“技术+管理”的综合统筹发展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和辐射效应,是我国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Human Library开创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新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问题,引入国外“真人图书馆”理念,从深度会谈、真人书筛选、非正式学习、借阅制度等方面阐述真人图书馆在个体隐性知识转移上的优势,同时结合其在隐性知识价值凸显和创新上的优势,探讨真人图书馆在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中的价值,得出真人图书馆开创图书馆个体隐性知识管理新模式的结论,以期达到推广真人图书馆、创新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论图书馆的公益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前,图书馆界出现的“图书馆私有化”思潮,已经影响到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图书馆“私有化”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图书馆经济危机,但后果却可能导致图书馆消亡。对此,我们不能漠不关心,必须以理批判,扭转“私有化”思潮泛滥局面,使图书馆朝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经营管理的课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原文作者是日本鹤见大学图书馆的长谷川丰祜先生。他从事图书馆工作20多年,在因特网上建有自己的网页“图书馆员之页”。该文由吴建中教授推荐,全文转载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网络资源导航”网站中。本文从“扩大和缩小”、“巩固生存的基础”、“定位”和“积极经营的建议”等4个方面阐述图书馆经营管理课题的概略。强调图书馆经营管理中必须引入企业经营观念;并指出图书馆无偿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实际上是学费和税金的还原,因此图书馆和读者之间存在一种“物有所值”的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15.
国外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式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解析国外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的五种模式,即“总-分馆”模式、“总-分目标”模式、“关键领域-评估”模式、“目标-战略-资源需求”模式、“短期-中期-长期战略目标”模式,着重分析每种模式的运行框架、案例与优势,为如何制定国内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旭对民众图书馆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旭先生对中国近代民众图书馆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创建“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江阴巷实验民众图书馆”,大兴实地调查之风,以社会小书报摊为对象,对其调查分析、研究,提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他践行“读者第一”,站在民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前列,创新服务内容,大力向馆外服务拓展,提出具有超前意义的“学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问题。通过以学院图书馆为基地,以实验民众图书馆为扩展,以巡回图书馆为延伸,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服务网络,诠释了徐旭先生的服务理念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郭海明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9):126-129
分析图书馆公共精神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论述中国化的“知识公共、信息公平、服务平等、利益全民”图书馆公共精神的内涵,阐述图书馆公共精神中国化的实践原则与服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业务流程重组的图书馆组织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角度,介绍目前图书馆业务流程正从“文献流”向“服务流”转变的情况,分析图书馆围绕着新的业务流程进行组织机构变革的模式,提出随着图书馆改革的深入,图书馆组织结构会向着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以期对图书馆组织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媒体营销策略研究——以上海图书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上海图书馆“创新服务、提升品质”、“努力塑造图书馆服务品牌”、“交流共享图书馆资源”、“宣传世博、服务世博”和建立良好媒体关系的营销策略,指出其他公共图书馆应借鉴上海图书馆的媒体营销经验,以本馆优势和特色为基础,强化媒体营销意识,积极开展媒体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20.
智慧社会发展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内涵、服务与建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智慧社会”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新目标之一,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智慧图书馆作为新一代的图书馆形态有利于促进智慧社会的建设。[方法/过程]立足智慧社会的发展背景,从内涵、服务与建设路径3个方面对智慧图书馆进行探讨。[结果/结论]首先,提出“四四一一三三”的智慧图书馆内涵结构体系、智慧图书馆服务理念模型以及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概念模型;其次,对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原理和原则进行梳理;最后,从新技术应用、资源建设和服务拓展及馆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