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阐述骨骼肌损伤后修复再生的生物学机制,根据受损肌肉获得张力过程的阶段性特征,描述了在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中机体内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将训练周期划分为静止期、增长期、稳定期和调整期更直观合理;骨骼肌适应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特征是训练周期划分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浅论体育运动中下肢的自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踝关节功能解剖与生物力学原理为基础,对体育运动中所做的运动轨迹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踝关节损伤的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3.
研究慢性重复运动对大鼠腓肠肌中P94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分析其与运动量及与肌肉损伤之间的关系。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不运动对照组和重复运动组,重复运动组又分为大运动量和中等运动量组,均进行3周、5周、7周和9周的重复运动。结果显示:重复运动后,各组大鼠腓肠肌组织学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P94mRNA及蛋白质表达在运动后呈下降趋势。推测P94可能与肌肉损伤的修复有关,长时间重复性运动可使P94对运动产生适应。  相似文献   

4.
实验选用60只家兔,通过手术方法造成胫神经夹伤的动物模型,随机分成电针、推拿、红外线理疗和对照组进行治疗和观察,分别于术后1、3、5月处死动物,取比目鱼肌作组织学压片,观察神经纤维末梢和运动终板的恢复情况。结果显示:电针和推拿对周围神经纤维末梢和运动终板的恢复有良好的影响,从而说明了这两种方法对神经损伤后恢复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振动训练同振幅不同频率与振动时间对血流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有研究表明,全身振动训练法(WBV)对增加皮肤血流量(SBF)有影响。但特定频率振动或不同振动持续时间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相关研究并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振动频率下,前臂血流量变化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振动持续时间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变化。方法:选取22名普通高校学校生随机分入两组分别为30 Hz组与50 Hz组,每名受试者前臂被动振动10 min,观察振动期间及振动后恢复阶段10 min皮肤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1)30 Hz组和50 Hz组在振动训练开始的前4 min内前臂皮肤血流量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2)30 Hz组和50 Hz组SBF均在振动训练开始后5 min达到峰值,在振动的5~10 min中,两组皮肤血流量均保持较高值。3)在恢复期,30 Hz组皮肤血流量低于初始基线值,而50 Hz组皮肤血流量保持高于初始基线值。结论:30 Hz组与50 Hz组皮肤血流量在5 min内均有显著性升高,50 Hz组升高更加明显,并且在振动结束后恢复阶段血管收缩速度减慢,皮肤血流量加速现象保持持久,50 Hz振动可能对于加强训练者循环功能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腕关节软骨板的损伤机理及其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关节软骨板是腕关节中较为薄弱的结构,在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该软骨板的损伤较为多见。探讨软骨板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特征,分析软骨板的损伤机制,了解软骨板损伤后的检测、治疗手段,掌握预防损伤的方法,将有助于减少软骨板损伤,使损伤后能够得到早期正确治疗,防止出现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排球运动员的肩关节是很容易损伤的,采用实验法,先对35名肩关节正常的高水平男子排球运动员进行专门力量训练后,然后采用Cybex-6000等速测力仪对其肩关节的内外旋力量进行了等动向心力量测试,获得一套相对较完整的肩关节的内外旋力量的数据,从而对肩关节的内外旋肌群的生物力学规律进行综合评价,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生物力学依据,为排球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肩关节的内外旋力量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方法,对跳远运动员起跳的肌肉活动生物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起跳初始阶段起跳腿髋关节产生较大的伸髋肌力矩,髋关节伸肌群的离心工作能力对起跳非常重要;膝关节屈肌群(股后肌群)膝关节屈肌群的主动收缩能力对起跳和避免股后肌群的损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起跳腿髋、膝、踝关节肌力矩大小和肌力矩峰值与重心腾起速度关系密切。起跳脚足底压力中心变化与重心腾起速度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应加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群力量训练和韧带的牢固程度,以增强起跳脚支撑的稳定性,提高起跳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排球专项大学生完成急停纵跳动作的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探讨排球专项学生完成急停纵跳时下肢生物力学的特点及膝关节损伤对急停纵跳动作的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38名排球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Motion Analysis数字影像捕捉分析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受试者进行急停纵跳动作特征进行信息采集与分析。同性别2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在落地缓冲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男子膝关节损伤组与无伤组相比,损伤组表现出踝关节内旋力矩增大、触台时刻踝关节外展角度增大,呈现显著性变化。女子单侧膝关节损伤组与双侧膝关节损伤组相比,髋关节外旋力矩和膝关节屈膝力矩显著增大。小结:排球专项男学生完成急停纵跳动作时,落地缓冲过程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力矩特征为:髋关节伸并呈内旋、外展位,膝关节为伸、呈内旋位,但左膝呈外展位右膝呈内收位,踝关节为背屈,呈内收、外旋位;排球专项学生膝关节损伤者完成急停纵跳动作相应时刻,通过代偿性改变髋、膝、踝关节的力矩和踝关节外展角度来完成动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大鼠跑台运动和负重游泳致力竭性疲劳时血乳酸的测定及对心肌、骨骼肌组织学损伤程度的观察,研究糖酵解供能条件下不同运动致力竭性疲劳时,心肌、骨骼肌组织学变化特征及致疲劳原因。结果表明,力竭性疲劳时,与游泳组相比,跑台组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的组织学损伤相对较少,且血乳酸浓度也低于游泳组(P<0.01)。这提示,不同的运动方式对疲劳进程有不同的影响,并且在此运动模型中,血乳酸可能是引起疲劳性损伤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药熏腰法对递增负荷训练大鼠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递增负荷训练对大鼠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中药熏腰对该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n=12)、安静熏腰组M(n=12)、训练组T(n=12)和训练熏腰组TM(n=12)。经6周递增负荷跑台训练后测定血清肌酸激酶活性。结果:训练组6周训练后,T组和TM组大鼠血清CK活性较训练前增强,其中T组增强最为明显(P〈0.01);TM组大鼠血清CK活性增强幅度明显小于T组。结论:递增负荷的跑台训练能够对骨骼肌起到一定刺激作用,并引起微细损伤,中药蒸气熏蒸腰部的手段能够抑制血清CK的活性,说明该方法对骨骼肌起到保护作用,并促进机体恢复,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对SD大鼠骨骼肌钝挫伤后肌肉再生的影响。方法:将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后下肢腓肠肌钝挫伤的大鼠随机分为即刻组、针刺治疗组、自然愈合组。针刺治疗组采用阿是穴针刺疗法,自然愈合组不治疗。结果:针刺能促使炎症反应早期出现和及时消退,从而加速坏死组织的清除,并更好地激活肌肉再生过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针刺能促进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并促使活跃期提前出现,促进肌肉再生。结论:针刺能促进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肌肉再生,加速组织愈合的进程并提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3.
起跳效果历来是专家、学及教练员关注的焦点。背越式跳高中助跑最后一步技动腿着地瞬间就巳进入了起跳。采用三维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折的方法,通过因子分析,探讨整个起跳过程内部诸因素之间的联系及其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运动学特征可以用4个因子来表示,并通过回归方程的分析,指出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要提高起跳效果,须增大蹬伸距离,提高蹬伸幅度,提高摆动腿平均摆动角速度,加大摆动力度和调整摆动腿制动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2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时间不同方式的运动干预,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影响,以期为2型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实验要求共招募54名受试者,平均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有氧运动组、抗阻训练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运动,有氧运动组和抗阻训练组按照各自制定的运动方案运动18周;三组在饮食安排等方面保持基本一致;分别在运动开始前一天及结束后的第一天对三组受试者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四项指标检测,检测状态为晨起空腹;结果:有氧运动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阻练习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实验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建议:18周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均能有效的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对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相比单纯的有氧运动,抗阻练习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建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糖尿病患者运动计划的制定应适当地融入一部分抗阻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益气活血药抗运动疲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实验采用三月龄小白鼠120只,以绞股蓝作对照,研究益气活血药对游泳时间、运动前后的血乳酸、睾酮、皮质醇的作用。结果表明:益气活血药小白鼠的游泳时间、运动前后的血乳酸、睾酮、皮质醇变化明显(P<0.01),具有显著差异性;中等剂量的益气活血药效果最佳;益气活血药抗运动性疲劳的机制可能是能加速乳酸的清除、增强实验小鼠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协调肾上腺系统和性腺系统,使之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6.
对参加1990年北京国际铁人三项锦标赛的10名中国男运动员赛前及赛后的血糖、血液尿素氮及尿蛋白的含量进行了定量或定性测试。结果发现:中国男运动员赛后血糖大幅度降低,有低血糖症发生;血液尿素氮的变化情况同马拉松、自行车等耐力性项目相似。这是我国科研人员第一次对铁人三项运动进行的一些生化指标的测试和评定,其基本反映了中国男子运动员对铁人三项比赛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适应程度以及代谢特点。  相似文献   

17.
传统力量训练方法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体操技术对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要求。采用肌肉功能电刺激结合常规方法对中国体操男队备战奥运会的张津京、范斌进行系统力量训练,对李小双、李大双、黄华东、黄力平进行恢复放松训练,其实验方案简明、实用、可行、便于操作,得到中国体操男队的采用;其实验效果明显,受到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欢迎,为我国体操男队获奥运会团体亚军、个人全能和单项名次作出了贡献。研究结果显示,肌肉功能电刺激可以成为体操专项力量训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补充亮氨酸对无训练史被试进行抗阻运动所致骨骼肌损伤的影响。方法:16名青年男性大学生据体重随机分为补充亮氨酸组与安慰剂对照组,亮氨酸和安慰剂组被试从测试日深蹲抗阻运动前3周直至运动后4 d分别以每千克体重150 mg剂量摄入150 mL亮氨酸或糊精溶液。测试日各组被试以50% 1RM负荷完成5组深蹲运动,每组20次,组间间歇2 min。深蹲运动前于肘正中静脉采集血样,测量大腿围、纵跳高度、膝关节活动幅度与肌肉酸痛程度,并于运动后即刻、24 h、48 h、72 h和96 h重复测试。ELISA法检测血清CK-MM、Mb与血浆IL-6,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结果:与安慰剂组被试相比,补充亮氨酸显著降低了亮氨酸组被试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水平、大腿中段周长及血清CK-MM、Mb、CRP与血浆IL-6含量,而深蹲1-RM值、纵跳高度及膝关节ROM组间差异则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每千克体重150 mg剂量亮氨酸能够削弱抗阻运动所导致的骨骼肌损伤与疼痛,该效应可能与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有关,且推测亮氨酸对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平衡的调节作用在其中亦有贡献;2)该剂量亮氨酸不能明显促进工作肌机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递增负荷运动对少年男篮运动员血浆NO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少年男篮血浆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规律,选取少年男篮运动员12名,普通健康少年学生12人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递增负荷运动.测试结果表明:少年男篮组在安静时的NO的含量和NOS活性比普通少年组高(P<0.05);运动后即刻各组NO的含量和NOS活性均升高,男篮组升高率大于普通组;恢复期各组NO的含量均降低,男篮组的恢复速度大于普通组.说明运动可以提高人体血清内NO的含量以及NOS活性;在运动过程中,有训练史者调节NO代谢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48 只小鼠分组施加运动和WL- Ⅰ中药方剂影响,结果表明:服用WL- Ⅰ中药方剂①对小鼠的体重发育无明显影响;②可以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尤其是耐力运动能力;③促进运动后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的消除,加速恢复,对细胞具有保护作用。④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正常状态下的血清尿素氮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