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了普通高校散手运动发生运动损作的主要原因 ,并指出了预防损伤应注意的问题 ,旨在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 ,推动散手运动在广大高校的普及与提高 ,从而更好地为实现高校体育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参加散手运动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对大学生参加武术散手运动的心理效应进行了探讨,从中发现武术散手运动具有悦体效应、审美效应、成就效应、移情与宣泄效应、交往效应和道德修养效应。武术散手运动在追求强身健体的同时注重了心理的最佳效应,因而深受广大大学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开设运动瘦身形体课程对于超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重超标现状及在原课程班体育课成绩进行分析,探究运动瘦身形体课程开设的意义,并从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合理选择、课程结构的重新架构和有效评价的标准等方面对运动瘦身形体课程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是通过学习、实践接受新知识而对体育可产生的评价、爱好及情绪反应,并对体育课这一活动所表现的外显行为,在全面推进普通大学生素质教育,执行健康体育及终身体育意识的进程中,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态度的研究应作为一个重要课题,从而为改进教学内容、方法,改善体育课课程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散手运动群众基础弱于足球,作了美学比较分析,认为散手运动在运动形式、运动内容与观众理解与认同上缺乏足球的美学因素,而要发展散手运动必须从三者出发,挖掘散手运动自身的美学潜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对影响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自主选项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小的时侯爱好”,“同伴群体影响”、“体育明星”是对大学生体育课自主选项起主要作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式太极拳(38式)对大学生神经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式太极拳(38式)对大学生神经功能的影响马安东(洛阳农业专科学校洛阳471003)陈式太极拳,是我国各式太极拳运动的鼻祖,从1991年起,被河南省高校以乡土教材之名选人普通高校教材,登上大学体育课课堂。由于陈式太极拳运动动作结构的特点是其他任何运动...  相似文献   

8.
散手运动员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耐星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的 CF- II型心血管功能检诊仪 ,对上海、西藏两散手队运动员和上海体育学院散手专项班的 40名运动员以及 2 0名普通大学生在安静状态下进行血流动力学测试。安静状态下上海、西藏队的优秀散手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冠脉循环、心肌收缩力 ,较低的心率、心肌耗氧量。心脏具有良好的作功储备能力。优秀散手运动员微循环指数略低于普通值 ,并有大动脉顺应性较好的特征 ,这可能是散手运动项目心血管功能适应。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现状,通过对国内外普通高校开展军事体育课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在普通高校实施军事体育选修课很有必要,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效果和阳光体育开展状况的基础上,就如何使体育课学习与课外锻炼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参与度,开展了体育课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的改革.制订阳光体育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修订体育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考核办法,把阳光体育运动纳入体育课成绩的考核.通过课外体育锻炼促进体育课教学的学习效果,提高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上海高校实施武术《段位制》教学实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引进武术段位制教学,不仅给高校武术课程改革增添新内容和活力,而且提高了大学生习武兴趣,弘扬了民族精神;设立了"习武通段"的平台,有效地培育了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并针对实践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探索性的方法,以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了更好的理解新课标、科学合理地发挥体育与健康教科书的指导作用,本文基于人类发展科学和动作科学理论及实践,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U12——14阶段健康个体的发展特征、采用案例教学法针对武术运动项目(健身长拳、健身南拳、健身短棍)进行案例教学。综述文献概括发展特征,即,动作发展特征为基本动作技术向专门动作技术过渡,生长发展特征为男生开始突增且功能不协调、女生持续稳定且功能稳定,认知发展特征为大脑额叶仍在发展,情绪发展特征为情境性启动明显。案例教学得出发展视角下武术运动项目技能学习相关因素涉及动作约束因素、发展过程、劲力以及生物发展轨迹等特征。基于发展特征分析武术运动项目案例教学得出相关启示,即为了更科学合理的教学,体育教师应该拓展(动作)发展科学的相关知识体系。研究结果将为一线体育教学实践提供间接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合作能力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高等教育与大学生合作能力形成的内在关系,阐述了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合作能力形成的特殊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非武术专业大学生武术认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非武术专业大学生对武术认知的调查表明:1)非武术专业大学生对武术的总体认知比较科学理性,在大学武术教学前后依然对武术保持较强的兴趣,对武术的认知渠道虽然呈多元化但相对集中在武术的影视娱乐节目上;2)非武术专业大学生建立科学武术概念及树立终身武术理念的比例不高,3)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差异显著应引起体育专业教育人士的重视,应该加强体育大学生的武术教学研究,真正使大学的武术教育担负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受竞技为核心的教学结构体系的影响和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在体育系武术教学中,较多地注重武术的专业性,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如何培养胜任学校及武术教学的体育师资是高师体育教育面临的新课题。通过文献法、实验法、教学经验总结和综合分析提出了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合排球、武术选项课教学,运用合作学习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在排球、武术选项课教学中的实施能使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不同中小学武术教材教学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教学实验对四类不同的中小学武术教材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学生在对四类教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性别差异,段位制套路教材、传统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实验自编教材各有可取之处;而段位制套路和自编搏击操教材在所有教材中最受中小学生喜爱。同时还就武术教材的选编建构与学生身心特点、武术教材的趣味性、时代性、教学目标、专家的见解和教材的整合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就武术教材的选编建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武术选项课教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武术选项课的设置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产物,根据武术运动的特征和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运用电化教学,培养学生习武意识,注重品德教育,培养良好学风;以基本功,基本动作为基础;注重套路与对抗练习相结合;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运用造型示范,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注重理论教学,从传授健身方法七个方面,阐释了高校武术选项课的教法。  相似文献   

19.
格斗是武术发展的核心动力。但目前我国武术与民族体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反映专业和学科内涵的主干课程建设相对薄弱。签于此,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率先开设全面反映武术搏击全貌的"武术格斗"为主干必修课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分析"武术格斗"课程开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要求,较为系统地探索"武术格斗"课程的建设问题。研究表明:"武术格斗"课程的开设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部分课程目标定位过高;实践中教学内容不够统一,教学时数相对不足;对不同专项的学生缺乏区别对待,缺乏针对性教材等。为此,研究进一步确立了不同专项学生的课程目标,并组织了针对性的课程内容等。建议进一步完善武术格斗大纲,统一教学内容,并注意不同专项学生的教学差异,同时有针对性进行教师的培训进修,并尽快组织编写针对性的武术格斗教材。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在公安武警院校,全面提高武术教学质量,可以大力发展和弘扬武术运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磨练大学生意志,培养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