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我国家族企业的繁衍存在伦理动因,而且在家族企业朝向现代企业转化乃至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伦理动因仍有其现代价值。这个现代价值主要表现为"动因现存型价值"和"动因发展型价值"等两种形式。但这样的价值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加以正视、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传统价值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将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革:第一,由封闭的价值取向向开放的价值取向转变;第二,由重形式的价值标准向重实效的价值标准转变;第三,由激进的价值目标向现实的价值目标转变;第四,价值实践转变为主观改造和客观改造相结合的价值实践;第五,由“人治”价值观念向“法治”价值观念转变;第六,人生理想由“君子型”向“能力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可见,价值是属于关系的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念。在具有久远礼俗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结构的转换所带来的新旧两种价值观念之间的落差,会表现得相当明显,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心理意识产生愈来愈深刻的影响。价值观念是决定人们主体行为取向的深层观念。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和重建。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外多种社会思潮的不断交织涌动,人们的价值观念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动荡和冲击,这对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表现在红色文化认同教育的主体问题、方法使用等方面。本文从红色文化育人的资源选择、载体运用、形式创新等角度为提升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举措。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荣辱观等方面具体地体现了社会转型期间价值观念变化的基本特点,并且为其提供了价值层面、制度层面和行动策略层面的支持,由此具备了对多元价值观念予以引领的资格和基础。深入研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社会成员价值信仰和行动指南的认识论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必要环节。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文本理论转变为国民的内在价值信仰和行动指南时,其社会动员和社会整合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练员与运动员社会共生关系的基本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共生现象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存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共生关系由主体要素、资源要素和约束条件三个部分构成.教练员和运动员是共生关系的平等主体.教练员“资源”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两个方面,而运动员“资源”主要表现在运动员成才所需的体质基础、智力基础、心理基础、启蒙基础以及商业开发价值等方面.维系教练员与运动员共生关系的约束条件主要有法律、道德和守则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在高校学生中引起了思想、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一种变化的趋向是,认为既然要搞市场经济,人的思想、价值观念就要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就要以经济利益为动力,以趋利性和个性化为价值取向;另一种变化的趋向是,认为思想、价值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确实很重要,但要全面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高校学生中思想价值观念变化的不同趋向,引起了学生思想的极大混乱和学习成绩的不断下降,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探索。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想法,与同志们商榷探讨。  相似文献   

8.
体育政府利益是体育行政组织在履行政府体育工作职能,行使公共体育权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类型。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是体育政府利益的基本形式。体育政府利益在层次上可分为国家体育利益、地方或部门体育利益和体育政府官员个人利益。体育政府利益是与体育公共利益相对的利益类型。体育政府利益、体育公共利益与官员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校体育课程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法、对比法、逻辑推理法、专家访谈法等,对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内涵、存在状态、类型和开发利用的有关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为进一步贯彻执行新《纲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实践伴随着文化与价值观念的深层变革,是整体性的新社会价值理念范型的发现、甄别、确认以及实践创制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表现在中国社会结构由"领域合一"向"领域分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国家化和社会国家化现象的发生,社会整体价值观念取向由"平等"向"发展"的渐进并向深层的转变.其次,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既表现为一个客观的历史的必然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同时也是一个合乎当代中国民众利益追求的合目的的过程,呈现出一定的合理性,集中体现为改革开放实践主体多重利益诉求的合理性认定与社会新的价值坐标方位的确立.再次,这一过程的努力目标直接指向公正本位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公共价值理性信念的确立:关注民生,实行利益分享式改革,重视发展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法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法律科学的应用性分支学科的体育法学,体育法的价值研究关乎着体育法学理论的基本立场和体育法律实践的目标确定。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首先对哲学意义上的价值进行讨论,以确定"法的价值"的含义,进而得出体育法价值的概念,即是指体育法所应具有的,同社会与社会成员对于体育的欲望、需要等相符合、相一致或相近的最基本的性状、属性或作用,并分析了体育法价值的主体、客体及内容——体育法的正义价值、自由价值和秩序价值。通过对体育法价值问题的粗浅讨论,以期能引起体育法学界和法律界对体育法学基础理论的关注,并最终来推进中国体育法学理论和体育法律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与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其价值观念也必然要发生重大转变。在市场经济的实施过程中,孕育生成了许多新生的价值观念,我们应当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完整地加以把握。同时,也深刻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要坚持以集体主义思想作为价值观念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3.
长跑运动是田径运动中的一类项目,在各级各类的田径比赛中,长跑都是必备的项目.而对于大众健身,长跑运动又是最受欢迎和最有效的运动锻炼方式,健身的跑步机就是为长跑运动爱好者准备的.正是因为长跑运动有这样的群众基础,所以商家开始在长跑运动上动脑筋,努力开发其商业价值,近年来流行的城市马拉松比赛无疑是长跑运动商业化开发的成功案例.在城市道路上举行的各种类型的长跑比赛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加之大众的参与和城市知名度的扶持,使得诸如城市马拉松比赛等长跑运动的健康价值和商业价值越来越受到商家乃至政府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价值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价值判断的视角研究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界定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价值判断,明晰其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以价值判断的视角研究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价值标准是价值判断的前提。论证新时期体育课程价值以确定体育课程价值观,后者决定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6.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将促进人的全面与个性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和核心目标确定下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战略措施。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太极拳文化,是实现民族传统文化、重建文化认同,培养传统文化归属感的重要载体之一,深涵人的全面与个性发展价值思想。从多元价值视角,探讨太极文化的多元价值取向及其在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个性发展领域价值;旨在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深入审视太极文的修身养性之价值,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崛起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价值取向的互动中 ,建构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形成社会发展的合力 ,以推动社会的发展。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的科学的统一体 ,即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就成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全民健身项目是政府投入的准公共物品,目前存在着短缺与闲置的双重问题。从生命价值的视角,提出一个全民健身项目的决策模型。通过对健身项目的投入与生命价值产出之间的对比分析,决定是否进行一项健身项目的建设,以解决我国全民健身工程投入资源不足、投资效率不高的状况,同时有助于我国建立一个科学的全民健身体系。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的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价值观是人对体育的基本价值所反映在信念、信仰、理想等方面的总和,是由外围层和核心层所构成的一个多元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主导意识,它是价值观体系的魂,是体育价值观体系的动力源。核心价值观由三个元素构成,具有六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把人当人使人成人——以人为本的价值维度和实践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其价值维度来说,以人为本的实质是把人当人;就其实践目标来讲,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使人成人。在共产党执政兴国的宗旨中它是核心价值观与执政出发点,在国家治理的层面上它是一种治国理念与理政原则,在社会管理的意义上它是一种价值取向与行为目标;就其普遍性来说,它是全社会都应该牢固树立和广泛实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就其特殊性来说,它首先是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治国理政方略的理论根基,同时也是其治国理政实践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