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男子短跑运动员的不同最快运动速度的生理学特点及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我国高水平男子短跑运动员的不同距离途中最快运动速度测试,发现:运动员的行进30m跑途中最快速度,分别快于采用两种方法跑100m时的途中最快速度;采用最大冲刺能力跑100m的途中最快速度快于采用速度节奏跑100m的途中最快速度.两种速度具有一定的差距性,以及神经和供能特点的不同性.  相似文献   

2.
后蹬动作作为途中跑的核心技术,它决定着跑的技术特征和效果,是影响短跑成绩的主要技术因素。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途中跑的后蹬角度人手,对中、外优秀短跑运动员途中跑的技术指标和特征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国外优秀短跑运动员“以伸髓为主导”的后蹬技术特点和我国短跑运动员“以伸膝为主导”的后蹬技术特点;提出了改进我国运动员100m途中跑技术,由“以伸膝为主导”的后蹬技术转变为“以伸髓为主导”后蹬技术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讨短跑途中跑技术训练的理论与实践,通过实验方法对我院20名短跑运动员的途中跑下肢摆动技术进行训练实验,训练实验表明:有针对性的造反下肢摆动伸髋和着地技术训练,能有效的改进途中跑技术,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00m运动员的不同距离途中跑最快运动速度的机能特点分析,得出:lOOm运动员的不同距离途中跑最快运动速度的机能特点具有特殊的区别性,其中的行进间30m冲刺跑的最快速度的的机能特点对lOOm运动能力的提高具有基础性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着地缓冲对我国男子短跑途中跑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中外男子百米运动员途中跑着地缓冲技术特点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对途中跑整体技术的影响。得出结论:我国短跑传统技术原理和长期采用的技术专门练习是造成中外短跑运动员途中跑着地缓冲技术差异的原因;也是影响我国短跑途中跑整体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短跑成绩的提高由很多因素决定,短跑全程跑的时间,取决于运动员途中跑的速度、跑动的效果以及速度耐力,短跑技术包括起动、起动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要提高短跑水平除重视运动员的选材,在高水平的训练基础上掌握合理的短跑技术外.主要靠改进跑的技术和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百米速度与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1位国内外百米男子优秀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采集法、现场拍摄法,对百米起跑加速段、途中跑加速段、途中跑最大速度段和终点段落四个段落的数据采用多元回归中的逐步筛选法,建立了百米速度与成绩的回归方程,使教练员在训练中,可以通过运动员的加速段和途中跑的情况,调整训练计划和手段,使百米成绩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为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中外100m优秀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影响中外优秀100m运动员成绩的主要技术环节途中跑技术的分析,揭示了中国短跑运动员在着地缓冲、后蹬、摆动技术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差距所在,得出,在途中跑技术训练中运动员下肢肌肉离心收缩能力及适宜的缓冲蹬伸膝角是我国教练员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只有实现了支撑腿机能节省化,才能解决我国田径界在短跑训练中一直强调的提高运动员放松能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第9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男子100m板鞋竞速前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分析途中跑技术动作的原理及技术动作之间的联系,以期清晰的掌握板鞋运动员途中跑阶段的动作结构、速度变化等特征,用于指导实际教学与训练,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成绩的不断提高以及运动员技战术的不断发展,对训练方法的改进研究逐步受到各国教练员以及科研人员的重视。目前,我国在田径运动领域普遍存在运动员运动寿命短、进入成年后成绩提高困难等问题。为此,以青少年100米途中跑阶段的训练方法为例,分析我国青少年100米途中跑训练对于我国田径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青少年100米途中跑训练方法的弊端,指出应重新评估传统专门练习的实用性,并重视非传统训练手段的创新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足球、手球和篮球中体能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4个基本的体能测试项目来测试160名优秀运动员,分析评估足球、手球和篮球运动员之间体能结构的差异.分析比较表明,9项指标(侧跨台阶、背力、变向跑、100 m跑、引体向上、1 500 m跑、柔韧、握力和跳远)被认为最能反映这三项运动身体素质特点.在这所选的9项体能测试中,其平均向量在这三项运动中显示了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脑卒中和交通事故造成上肢损伤的人数逐年上升,医疗领域对康复器械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实际需求,开发以气动人工肌肉为驱动器的4自由度(肩关节外收/内展(被动)、前驱/后伸、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可穿戴上肢康复机器人。首先设计上肢康复机器人的结构,并采用气动人工肌肉作为肘关节与腕关节的驱动器。然后针对该上肢康复机器人,研究主动康复训练控制策略,设计两种控制策略。通过穿戴实验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1978~1989年世界前25名的田径运动员的有关年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上,投掷运动员高于跳跃运动员,而长距离跑运动员又高于短矩离跑运动员;在男子800m、3000m 障碍、跳高、铁饼和女子马拉松等项目中,创造最佳成绩的年龄段呈增长的趋势。为了合理安排训练,确立创造最佳成绩的年龄段,对各田径项目运动员的最佳年龄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限定级数YO-YO IR2测试以及心率恢复速率评价我国优秀女足运动员的间歇恢复能力。方法:运用测试法对2013年冬训期间的10名国家女足运动员进行YO-YO IR2测试、心率监控以及比赛监测,采集运动员测试跑动距离、心率特征以及比赛中高强度跑动距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女足运动员YO-YO IR2测试结果以及心率恢复速率与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能力具有紧密相关性,提示YO-YO IR2测试以及心率监控可以作为评价女足运动员间歇性恢复能力的有效方法。与传统的力竭性YO-YO IR2测试法相比,采用限定级数的YO-YO IR2测试后的心率恢复速率评价更易于女足运动员接受,在训练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女子手球比赛时生理、生化指标及运动负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国家女子手球队参加全国锦标赛及国际邀请赛中的队员的生理、生化及训练负荷指标进行了监测 ,结果表明 :我国女子手球整体水平较低 ,尤其无氧耐力较差 ;训练负荷指标中 ,我国女子队员较韩国队差 ,训练负荷指标中 ,运动密度结合跑动距离及快跑距离是评价训练负荷量的简单易操作的良好指标 ;应用 Polar表记录运动员心率 ,表明平均心率可准确评定训练负荷强度 ;尿蛋白每分排析量阈值是评定负荷强度的简便、实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旨在通过比较跑台上和平地上不同速度跑时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和表面肌电参数的异同,为使跑台更好地应用于健身、训练和康复理疗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建议。采集并比较了12名男生以三种不同速度跑时的运动学和肌电数据。结果发现与地面上跑相比,在跑台上跑步时步频增加、步长变短、步态周期缩短、腾空时间变长。在跑台上跑时,环节角度和肌电信号随速度增加而变化的趋势与在地面跑不同。在跑台上慢跑时躯干的起伏程度比地面上大,而常速和快速跑时,躯干较地面跑时直立,起伏程度也较小。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如果要在跑台上进行运动学、表面肌电测试时,其所得结果应用于平地运动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7.
舞龙运动的生理特征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对全国 2 88名舞龙运动员的运动 HR、HRAT、RPE、5次肺活量和12 min跑等指标进行分析 ,旨在客观评价舞龙运动的负荷强度、疲劳程度、健身功效与舞龙运动员的心肺功能 ,为科学地推广和指导舞龙运动和研究我国的传统体育提供生物学依据。结果表明 :舞龙一项大负荷强度的有氧运动项目 ,舞龙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心肺功能及有氧工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国家女子网球队运动员大力发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家队网球运动员的大力发球的运动学指标分析,以期提高我国网球运动员发球水平,并为教练员教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利用两台200 Hz高速摄像机对8名国家网球队女队员发球进行三维拍摄,通过北京体育大学视迅解析系统对所拍摄影像进行三维重构及运动学解析。结果显示:运动员抛球离手时,抛球高度平均为3.67 m,最高点到击球点落差平均为1.10 m。球拍后引时,膝关节最小角度分别为持拍侧91.35°、非持拍侧104.64°。"搔背"动作完成时,拍头均低于重心,平均落差为0.21 m。击球后平均球速为42.64 m/s,击球点高度平均为2.57 m。由此可见,我国网球运动员发球时抛球较高,建议降低抛球高度;相对于FB技术,FU技术能使运动员获得更大幅度的躯干扭转角度;缓冲结束时刻,部分运动员过度顶髋的现象造成下肢发力不充分,最终导致球速下降。"搔背"动作是典型的超越器械动作,下肢的充分蹬伸是动作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通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校排球代表队学生进行功能动作筛查,并对个案进行干预实验,为队伍提供风险报告和预防损伤的训练方案。结果:总分的平均值男排13.75,女排14.14,测试总分低于14分的男排为42.67%,女排为35.71%;男女排主动直膝抬腿得分均为项目中平均分最高的项目;男排总体不对称比例33%,女排为34.28%;男女排躯干旋转稳定性、肩部灵活性和深蹲测试测试得分较低;4名运动员干预后测试得分有提高。结论:男女排整体处于运动损伤高风险临界值;不对称比例较严重;男女排屈髋的主动灵活性、无负荷状态分腿能力、在骨盆稳定以及对侧腿保持主动伸展情况下大腿后部肌群的主动柔韧性相对较好;男排腰部损伤概率相对更大,女排中肩部损伤的概率较大;肩部灵活性、躯干稳定性是需要加强训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有助于运动员潜在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国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薛晨肩关节脱臼术案例进行分析,探索优秀运动员备战奥运会期间从手术后到重返训练场间的身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安排。方法:借鉴重返赛场训练的方法手段,从康复医学、体能训练和运动表现等多学科角度设计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方法。通过对比训练前后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功能动作筛查结果以及下肢力量爆发力测试结果检验以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肩关节脱臼为个案分析重返赛场的可行性训练策略。结果:通过10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损伤侧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度、均有所增加。功能动作筛查分数降低。但损伤侧肩关节内旋肌力、腹侧核心耐力有所下降。结论:以优秀沙滩排球运动员肩关节脱臼重返赛场的训练策略为个案分析,探索从运动损伤术后至重返赛场训练过程的周期安排、训练方法的有效性;通过科学整合康复训练、体能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不同训练内容,循序渐进的帮助运动员恢复专项技术和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