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中,人们发现对于已经经过长期训练的耐力运动员来说,次最大强度训练对他们的运动成绩和相关生理指标的提高作用甚少,好像只有通过高强度的间歇训练才能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本文对高水平耐力项目自行车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案中所涉及的内容及研究进展加以总结和展望,以期对今后优秀耐力项目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和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国际上有关有氧耐力训练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对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收录的2005-2014年有关有氧耐力训练的1 319篇文献,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学方法和专家访谈法探测现阶段国际有氧耐力训练研究现状与热点.结果显示:国际上有关有氧耐力训练的研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法国,占相关文献发文总量的48.44%;研究机构以各级各类大学为主,尤其是瑞士的苏黎世大学.有关耐力运动员心脏的论文是本领域的热点文献;运动成绩、骨骼肌、神经、力量、新陈代谢、运动员心脏、疲劳是研究热点,其中运动成绩是人们尤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速度、速度耐力是武术运动员必备的身体素质,是取得好的成绩和运动技能的重要条件.如何结合武术长拳套路在运动中的供能特点,进行专项速度和专项速度耐力的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为武术长拳运动员专项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高强度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的结合效果和应用价值,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科学实用的训练指导。研究表明:(1)短时高强度训练主要集中于增强磷酸原供能和糖酵解代谢,这对于短时、高爆发的运动项目尤为重要,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瞬时爆发力和速度。(2)相对而言,大运动量训练更注重有氧能力提高,对于中长距离的耐力项目有显著效果。(3)高强度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各有优点,但结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教练员必须深入了解各个运动项目的能量供应特性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从而为运动员提供更为精准的训练建议。研究结论:高强度与大运动量训练在体能训练中都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针对不同体能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教练员应综合运用高强度和大运动量训练,确保训练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强度功能性训练的科学背景、概念认知、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异同,以及在大众健身中的应用等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高强度功能性训练是以高强度间歇训练、抗阻训练等训练理念为基础,结合功能性训练的基本训练思想,形成的以动作模式为逻辑起点,以高强度为基本原则,以间歇时间为调整手段,以提高参与者有氧和无氧供能能力、动作质量和体能储备为目标的训练方法;动作模式与间歇时间不同是高强度功能性训练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差异性所在;高强度功能性训练在大众健身中能够有效强化新手锻炼者和部分女性参与者的训练动机,进而对优化运动表现起到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6.
乳酸阈强度的4种训练方式对水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个体乳酸阈(ILAT)对30名青少年水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训练和评价进行实验研究,纵向观察ILAT强度的匀速游、间歇游、变速游和混合游4种训练方式对有氧耐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方式的训练,对水球运动员ILAT时的游速和心率及其他心肺功能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从有氧耐力的良好生理和训练效应来看,混合游最优,变速游和间歇游次之,匀速游最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三种不同耐力训练方法对女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选取36名没有专门训练史的普通女大学生,随机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持续耐力训练(A)、消极间歇耐力训练(B)和积极间歇耐力训练(C),并对三组受试者训练前后五次连续肺活量、运动负荷试验指数、无氧阈(AT)拐点速度进行测试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耐力训练方法均能提高受试者的运动机能水平。积极间歇耐力训练法在提高受试者心肺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耐力训练方法。并提出了用FOX平板无氧阈拐点速度的方法作为指导心肺功能科学化训练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辨析并提出了周期性竞速运动的项目本质特征为"速度与耐力"及其"移动速度与速度耐力"的对立统一,训练的核心是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论述了周期性竞速运动的关键技术途径,主要包括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的专项研究,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的间歇训练方法,并介绍了间歇训练模型。  相似文献   

9.
速度耐力是径赛项目中跑取得优异成绩的素质基础。传统的速度耐力训练方法较多地运用平跑间歇训练法,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方法对提高速度耐力极其有限。实践研究发现,增加速度力量的上跑斜坡间歇训练更有利于速度耐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速度训练为核心”一个错误的训练指导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训练指导思想,既不符合辩证法,也不符合运动训练实际,是错误的。周期性竞速项目训练的核心是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在具体训练中,要处理好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的这一普遍性与具体问题的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耐力及其速度耐力的主要训练方法是间歇训练。  相似文献   

11.
在搜集2006年度世界前150名与国内前20名顶级选手的比赛成绩后,作数据录入处理并利用统计软件SPSS 11.0进行因子分析。对比分析国内外优秀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子载荷矩阵,得出制约国内选手的成绩发展内在因素是国内选手的基础素质相对较弱,特别是力量因子上与国外选手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水平偏低。明确一流十项全能选手的总体因子结构是以力量(绝对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弹跳技术为主要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十项全能的选材、训练、比赛的调节等提出建议:增强弹跳能力,提高耐力水平,注意力量性训练的合理把握。我国选手弹跳项目水平突出,应继续保持。注意科学选材,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应是身材高大、体重轻、速度快、反应快,动作协调的选手。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意志品质教育,提高训练及比赛时的心理素质。合理引进国外选手的训练方法,加强国内外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归纳法对专项耐力的概念、分类、机理、训练方法以及测量方法进行阐述,发现过于强调以专项供能特点进行耐力训练是我国专项耐力训练理论体系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这种偏差将会导致我国运动员耐力基础的发展受到忽视,同时理论结构失衡和理论指导思想的偏差是导致我国运动员专项耐力水平过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耐力运动对机体水盐代谢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赛前集训的长跑运动员 1 0名 (男、女各 5名 ) ,于集训初期进行了 30 0 0米成绩测试 ,经过 2个月课余训练 ,进行了第二次 5 0 0 0米测试 ,于长跑测试前后分别采取血样 ,测定其血清醛固酮及Na+ 、K+ 、Cl- 、Ca2 + 、Mg2 + 等离子浓度。结果表明 ,两次耐力运动后 ,醛固酮浓度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且Na+ 、Cl- 浓度也明显上升 (P <0 0 5 ) ;但其它离子在两种不同距离跑后变化不太一致 ,30 0 0米跑后Ca2 + 明显上升 ,K+ 无明显变化 ;而 5 0 0 0米跑后 ,K+ 明显上升 ,Ca2 + 无明显变化。两次运动后Mg2 + 浓度均无明显变化。由此可见 ,耐力运动后机体为防止离子和水分过多丢失 ,主动加强盐皮质激素醛固酮的分泌 ,从而加强肾小管对Na+ 、Cl- 等的重吸收 ,起到保钠保水的作用 ,文中还讨论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水盐代谢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4.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研究者们关注如何通过训练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过程中,对优秀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评价方法逐渐成熟并应用于训练实践。在众多研究中,最大摄氧量及其派生指标(V.O2max、v V.O2max和tl i m v V.O2max)以及经济性(efficiency)这几个与耐力素质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针对以上指标,从其定义、测试方法和训练应用情况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成绩模式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提供参考.研究表明世界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身高呈现高大化趋势,我国明显不足;十项全能运动员必须具备速度快、爆发力好和耐力强等基本身体素质,我国比国外优秀运动员身体素质差距较大;制定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模式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控制我国女子100m运动员的身体训练过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运用主成分分析法、R型因子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了有效反映我国优秀女子100m跑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指标,建立了身体训练水平和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体育测量与评价以及专项特点,对身体训练水平与专项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影响我国优秀女子运动员100m成绩的主要身体训练指标因素为:速度力量因子、指数因子、绝对速度因子和速度、速度耐力因子。其中,速度力量因子对100m成绩的贡献率最大。(2)分析得出评定我国女子优秀100m运动员的五项检查性指标——行进间30m、步长指数、步频指数、立定十级跳远、300m与专项运动成绩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7.
本通过对广东省优秀女子曲棍球运动员25天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的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探讨综合康复措施对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的疲劳恢复和提高体能的作用。研究成果表明:采取适宜的综合康复措施,不但能促进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的疲劳恢复,提高人体对高强度及训练的承受能力,而且可促进超量恢复,更快地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灰色理论与方法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进行多层次关联分析,揭示了总成绩与速度类、跳跃类、投掷类、耐力类之间、各分类之间以及总成绩与各构成单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对此进行讨论与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以求为我国十项全能运动员的训练最优化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耐力项目和力量项目男性运动员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的特点.方法:选择31名河南省田径队男性运动员和16名体校男性田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2007年11月~2008年2月对河南省队队员进行血常规测试;2009年12月~~2010年3月对体校队员进行科研测试.结果:所有运动员外周血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耐力运动员目外周血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压积(HCT)显著低于力量运动员(分别p<0.01; p<0.05; p<0.05).结论:耐力运动员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特点不同于力量运动员,可能与不同训练方式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