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锻炼与健康理论和方法为依据,以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为切入点,梳理和分析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历程的主要特征: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还未成为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这与国际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导向、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人们生活水平及体育锻炼需求等影响有关;90年代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的研究多为描述性,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近10年来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运用能力有所提升,在校大学生是研究对象的主体。然而,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研究理论及方法,还不能满足人们对体育促进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这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市12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制订该学段学生的体育锻炼标准,以及在该学段开展体育锻炼达标的效果进行了探讨。科学地选择了一套有利于促进小学低准,并通过调查与实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全面发展的测验项目,制定了适合于该学段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锻炼标验,证明了在小学一、二年级开展体育锻炼达标,不仅对学校体育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3.
发展体育事业离不开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技术谢长轩(安徽大学体育教研室合肥233000)体育是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项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从事体育锻炼,可以促进青少年更好地生长发育,中年人保持旺盛的精力,老年人延年益寿,同时还能...  相似文献   

4.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入手,探讨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并从体育锻炼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四个层面八手,探讨了具体运动层面所产生的心理健康特定的效应,旨在发掘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为人们增进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负性影响及其机制,以及促进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项目和负荷。最后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制定并实施适合个体特点的运动处方3个方面列举了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同伴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影响青少年行为方式。探讨同伴关系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青少年运动友谊量表》《锻炼自我效能量表》《锻炼承诺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等研究工具,先后对广东、湖南省内11所高校开展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锻炼自我效能、运动承诺对体育锻炼行为有着显著正向直接影响;在锻炼同伴运动友谊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发挥遮掩效应,同伴运动友谊在锻炼自我效能与运动承诺的激发作用下对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发挥正向作用。研究认为应注重青少年体育锻炼同伴培养,多开设集体项目,创设体育运动环境,提升青少年锻炼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渴望和锻炼动机,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兴趣。  相似文献   

7.
在运动训练中两侧性迁移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式,对开发运动员的大脑潜力,提高运动智能,促进运动技术能的形成,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为运动员“高原现象期”、肢体一侧受伤期的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为运动技术的更新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城市青少年身体意象、运动塑型获得感和体育锻炼坚持性之间的关系和机制进行研究。利用3种调查问卷对1800名12—23岁城市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身体意象和运动塑型获得感均呈现出性别和学段差异,男性好于女性,初中、高中和大学3个学段的学生呈 “V”字型分布,高中生最不理想;②身体意象对体育锻炼坚持性有正向预测作用,身体意象越积极,体育锻炼的坚持性越好;③运动塑型获得感在身体意象和体育锻炼坚持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差异原因和作用机制,旨在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有效改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持续30年的体质下降,除了学校体育教育外,其自身的体育参与行为也有着重要影响,研究依据社会认知理论对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研究,通过对573名高校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适度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自我效能感、通过适当运动干预,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自我调整行为及引导学生适度提高体育参与的结果预期,并适度降低学生在体育参与中的感知障碍就能改变高校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表明了体育与健康的密切联系,研究表明身体锻炼可以产生巨大的心理效益,具体表现在:能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体育锻炼要求从事每项运动的练习对外界事物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与感知,从而快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长期从事锻炼能促进人的感觉、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知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捷、灵活。  相似文献   

11.
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状态,使人体发生化学和心理学变化,而这些变化有益于人的精神健康。体育锻炼能改变人体血液中内分泌的标准,提高在血液作用下的脑化学机能,还能提高植物性种经系统的功能。参加体育锻炼的患者,往往能增强自信心和自控感,从而减少了无力自助,孤独脆弱的感觉。体育锻炼的抗抑郁作用依赖于运动的强度、持续的时间和次数,以室外运动作为  相似文献   

12.
课外体育锻炼是高职院校常规体育课的有效延续和补充。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有显著效果,但由于常规体育课课时安排有限,难以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系统化提升。因此高职课外体育锻炼具有不可忽视的必要性,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高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高职学生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有效缓解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减少焦虑感,增强学习自信与自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学生身体素质增强的具体表现、高职课外体育锻炼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依据以及具体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课外体育锻炼实践策略,展开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运用系统工具SWOT方法深入探析了广东省高校开展软式排球教学的优势、弱点、机会与外部威胁,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发展对策,旨在推动软式排球运动在广东省高校的发展与普及,有效解决普通高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困境,不断满足当代大学生多元化需求,促进广东省排球运动的复兴。  相似文献   

14.
运动类APP对体育锻炼行为促进和体育习惯养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靡全社会的运动类APP对于人们体育锻炼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当前国内的运动类APP产品种类和功能。结果表明运动类APP简单便携,绝大多数运动类APP具有丰富多样的功能,深受运动健身爱好者喜欢;在众多功能中,轨迹记录、数据统计与呈现、训练计划是最常被使用的三个功能;本文实证了运动类APP对于人们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养成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其中运动类APP在身体改变、运动表现数据和社交互动三个方面的成就感表现突出;从而佐证了作者提出的基于运动类APP暗示、体育锻炼惯常行为、奖赏、对于刺激感和成就感的运动渴求为四要素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模型图。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智能手机运动软件的使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以387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APP使用组240人,APP干预组147人,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APP使用组和APP干预组实验前后的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习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均显示:使用智能手机运动软件能显著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目标态度”、“行为态度”、“行为意向”等态度变量和“行为习惯”,而且,这些态度变量与行为习惯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能相互促进,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解释锻炼行为的有效性;但是,研究也发现“主观标准”变量与“行为习惯”仅具有微弱相关性,说明该理论模型的解释力具有局限性。研究结果可为大学生体育行为促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珠江三角洲民营企业职工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职工表现出较高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愿望,但总体还受到工作时间、场地设施、生活环境、体育态度、运动技能及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要引起社会重视,有关部门必须要加强珠江三角洲民营企业大众体育宣传力度,促进职工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对大学女生四人制与六人制软式排球比赛教学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四人制软式排球比赛教学比六人制软式排球比赛教学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即:(1)能更有效地激发大学女生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课外体育锻炼习惯;(2)能更有效地促进大学女生较全面地掌握与领会软式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战术和比赛规则;(3)具有更好的身心健康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不同年龄阶段群众体育的均衡发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对不同年龄阶段体育锻炼的差异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项目选择趋向集中;公共体育场所是各年龄阶段主要活动场所;各年龄阶段人群参加体育锻炼出现群体性特征;青年群体体育锻炼的多元化价值取向明显比中、老年群体强;自学的形式是中、老年运动技能最普遍的获得方式.研究提出夯实学校体育的根基,加强中、青年体育意识建设,提高老年人锻炼质量的各年龄发展对策,为我国群众体育持续发展宏观策略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运动智能是智能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它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力求从理论上对专项运动智能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在方法上寻求适合某专项运动员特点的测量工具,使之在实践中真正起到促进运动员总体竞技水平提高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48例从事5年网球运动的老年人和56例不参加体育运动的同龄老年人(对照组)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了测定;同时又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的方法对受试的心理感受做了分析和统计,了解网球运动对于他们的感受和体会,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可提高老年人的机体免疫能力,建议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血清1g水下可作为评价体育锻炼的一个客观标准,网络运动是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良好手段和方法,对老年人有很好的健心价值,对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