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我国目前实行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一项有力措施。它对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其重要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是,现行的锻炼标准还不尽完善,它只包括了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各学段,而缺少小学一、二年级的锻炼标准。根据这一年龄段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制订相应的锻炼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实验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制订了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 并在基层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对该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表明其对小学一、二年级的体质发展起到了良好作用。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我国一、二年级体育锻炼标准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校内开展“达标”活动,每个学年都要进行测试,对全学年各年级的“达标”等级要进行上报。然而每年总有一些不常锻炼的体育差生,本年度内未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学校各年级体育差生的“达标”运动会,来推动这些不常锻炼的体育差生参加体育活动,促进他们在本年度内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我们对这些未能“达标”的学生进行了全面了解、分析。这些未“达标”的学生,有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苏州市具有代表性的6所高职院校的1732名在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市高职院校有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仅占三分之一左右,情况不容乐观。不同性别之间,男生整体略好于女生;从年级分布来看,二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要好于一、三年级。对此,提出以下建议:一、体育课应着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促其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二、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体育社团的作用。三、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大体育场所、体育设施的投入,为同学们更好的参与体育锻炼创造条件。四、要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体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体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体育锻烁标准”的年龄分组和探讨标准的制定方法,我们对北京市北大附属小学、麻线胡同小学、不老屯小学、牛栏山小学、阜城路学校、北京市第三中学、长子营中学、七道河中学、北京师范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十所大、中、小学校(其中,中、小学校城乡各两所)从小学三年级至大学二年级共10个年级6655名学生进行了年龄调查。调查的学校均为北京市“体育锻炼标准”的试点学校,这些学校原来是采取随机抽样的,因此有一定代表性。现就调查的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达标运动会建立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基础之上,是运动竞赛与达标测试相结合的一种学校运动会形式。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从测试项目设置来看,田径项目在反映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统计了9所中小学召开达标运动会的情况,从达标运动会的竞赛项目设置来看,田径项目在学校体育中理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育英中学初中三年级258名学生与高中一年级288名学生进行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初三年级分别有27.84%和12.27%的学生认为课外体育活动会增强体质、调节生活,远高于一年级的15.75%和6.23%。初三年级分别有15.93%和19.05%的学生会坚持每天锻炼或基本每天锻炼,远高于高一年级的2.20%和4.58%。初三年级有27.6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体育锻炼知识来源于体育课堂教学,高一年级仅为18.68%。这些结果说明太原市育英中学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课外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城市青少年身体意象、运动塑型获得感和体育锻炼坚持性之间的关系和机制进行研究。利用3种调查问卷对1800名12—23岁城市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身体意象和运动塑型获得感均呈现出性别和学段差异,男性好于女性,初中、高中和大学3个学段的学生呈 “V”字型分布,高中生最不理想;②身体意象对体育锻炼坚持性有正向预测作用,身体意象越积极,体育锻炼的坚持性越好;③运动塑型获得感在身体意象和体育锻炼坚持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差异原因和作用机制,旨在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有效改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学里的田径运动会,大都分为两个组,即少年甲组和少年乙组进行比赛。也有的学校按学习阶段分为高中组和初中组。实践证明,这两种分组的方法弊病多。我认为中学田径运动会应参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按年龄分为儿童组、少年一组、少年二组和青年组较好。中学阶段学生年龄差别较大,不同的年龄,运动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目前小学采用五年制,初中一年级的学生80%以上都只有十一、二岁。一个十二岁的男学生,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小学生在课外继续得到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我市一部分小学对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进行大胆创新,组建了体育健身队。本文就健身队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希望把小学体育健身队这种组织形式在小学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调查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研究山西省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使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对山西大学1~3年级在校文理科学生的五项身体素质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目前我省经济发达地区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比例相对较高,学生步入大学后,学校采用一系列的配套的管理方法和有力措施,短期内能使学生素质明显提高.统计结果还显示高年级学生较低年级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持体育课程与课外锻炼不断线的具体方案,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从而更有效地增强学生素质与体质.  相似文献   

12.
艺术类院校是高校中一类相对特殊的学校,研究不同专业学生的体质状况为改进艺术类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及体育教学提供依据。通过现场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北京市五所艺术类院校的2009、2010级本科生进行体质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艺术类院校本科生体质平均分为71.6分,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各年级对学生体质总分的影响受到性别因素调节,即大二男生的体质优于大一男生,而大二女生体质较大一女生差;学生身高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上肢力量一般,心肺耐力和下肢力量较差。  相似文献   

13.
对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测评,并对测试成绩及其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个体差异降低,且水平有所提高,但总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幅度较低。依据不同项目测评成绩的变动趋势,建议:体育教学应重点加强柔韧类项目、力量类项目和速度灵巧类项目的锻炼,培养男女大学生在这些项目上的基本素质,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总体提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山东省济宁市部分小学生的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小学生的亚健康状况有所不同。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父母期望的过高或过低、缺乏体育锻炼、不按时吃早饭等都会导致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的增高。积极参加运动健身,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调节人体生物钟,调整心态迎接挑战,参加心理咨询与治疗等措施有助于改善小学生的亚健康现状。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标准是国家为增强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体质,专门制定并用于指导国民身体锻炼和检测国民身体素质水平的标准。本通过比较中国、日本和美国现行的青少年体育锻炼或测验标准中测试项目设置的不同特点,分析并提出对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标准在项目设置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现状分析出发,对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频度、学生的体育健身方式等问题展开探讨,据此提出注重课外、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实现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体育教师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出台,无疑是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改革提供了良机。通过东北财经大学新生连续四年的体质健康测试,从中得知学生的体质状况,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城乡中、小学体育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城乡中学生资力量、器材、学生体质和体育知识的比较研究,发现城乡体育师资力量差距较大,城市学生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体育知识明显优于农村的学生,而城市学生的心肺功能不如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19.
湘西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湘西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所获得的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09年1—4年级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横向比较,对2006级学生2009年与2006年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纵向比较,从而探讨湘西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发展变化的特点、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该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教学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高校传统健美课与力量健身课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力量健身课对发展学生跑跳能力、灵敏和协调素质等方面具有优势,能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不同目的和需要,使更多学生喜欢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实现学生体育锻炼课内外一体化,对促进和保障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力量健身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