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宗旨是:快乐体育、健康体育、终身体育。要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效果,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成为每一名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风尚的内涵、缺失及培育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学校体育风尚是学校体育活动中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涉及到人的价值观、精神氛围、道德习惯等方面,它贯穿于学校体育活动过程中,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公众对学校体育活动的道德价值评判导向和标准,它通过强大的思想道德、价值评判的氛围对学校体育活动产生影响,它是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协调”者,具有较强的规训作用,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阐述了学校体育风尚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学校体育风尚的缺失,并就学校体育风尚的培育机制提出了建议,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风尚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体育中,理想的人的形象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逻辑起点。学校体育中人的形象是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变迁而变化。对受过良好体育教育的人的形象命题的思考是对学校体育本原的反思,它能够指引学校体育发展的方向,能够带来对学校体育目的观的新的认识,决定着我们用什么课程内容去培养和用什么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去培养。受过良好体育教育的人是指,受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至少完成义务教育)的体育课程学习,并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有系统、有计划、比较全面的对人身心各个方面产生影响并具有体育品质和素养的人的人。健康人、艺术人、武德人、游戏人、构成了当今社会受过良好体育教育的人的形象,它是学校体育不懈追求的目的之所在,更是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责任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学校体育也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的参与,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关系融洽程度,是提高学生体育水平,开发学生体育潜在能力,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前提。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是学生体育学习的指导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运动集体的领导者,体育成绩的评价者。体育教师的自身心理品质、威信、威望及与学生的心理交流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课改以来,随着学校体育课程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然而由于学校、教师、学生等各方面的疏忽,不少学生在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意外伤害,给学生造成身体伤害的同时也造成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本文对学校体育活动中造成学生意外伤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避免和减少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从而保障学校体育活动健康、有序、安全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综览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以国内外近几年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大背景,综合论析了我国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观念、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师素质、学生体质健康研究、高等体育教育、区域性学校体育研究、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吸收国外经验等十个方面的改革与研究进展,梳理了基本观点。指出了近年来学校体育改革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学校体育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部分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早操的认识存在偏差、喜欢体育但不愿意上体育课、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偏低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学校开设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并未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对影响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更好地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论现代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学习目标实现途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高等院校体育学习目标,在高校创建了"121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即"1次活动""2种方法""1次检查",将课程目标由多元化转为具体化,工作任务明确、具体.经过两年的运作实验,得出实验班学生的专项技能、身体素质和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初步养成,培养了一批有组织管理能力的体育骨干,促进了整个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体现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体育、艺术、学校特色创建融为一体,在统一的指挥下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体育活动。要在活动中做到行动统一,活动有序,设计合理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主要从项目选择、环节设计、场地设置和音乐选择四个方面着手设计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生培养起始于1997年,它是在原来的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起步较晚,但在10多年的摸索发展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显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前景,尤其对推进该学科的发展及人才队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展现其成绩的同时,不少缺憾、弱点也清晰地暴露出来。为此,从"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理论制高点及学科特色""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注意博士生的励志教育及培养博士生的兴趣能力"3个方面,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就不同背景干扰对高校高尔夫球专业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组别(集团训练组、系列训练组、随机训练组、控制组)背景干扰对高校高尔夫球专业学生动作技能学习的影响明显不同:随机训练组的练习效果明显优于集团训练组、系列训练组和控制组,随机训练组和集团训练组的练习效果无明显差异。不同测验时间(前测、后测、保留)学生的技能表现也有明显不同:保留平均成绩优于后测平均成绩,后测平均成绩优于前测成绩,但后测平均成绩和保留成绩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内隐和文献的方法研究中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探索新时期体育课堂教学的行为标准,为体育教师职业培训、体育教学评价提供参考,并促进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教学评价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起重要作用.2)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加强技能培训的力度,尤其是教育技能的培训.3)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加强有关课程知识和课程理论方面的学习.4)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师的认识、素质、能力、学生观等密切相关.5)本研究将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从三个方面界定:(A)体育教师的教授行为;(B)课堂组织管理行为;(C)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中小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情况进行了综述,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体育教师培训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体育教师培训存在着以下矛盾与问题:教师的培训愿望与授课教师实践经验、授课水平、授课方式之间的矛盾;教师的求知愿望与授课内容之间的矛盾;教师能力的提高与培训时间不足之间的矛盾;培训过程中理论指导与实践能力锻炼之间的矛盾。2)浙江省在师资培训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并对培训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氧条件下的冲刺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内葡萄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以及乳酸应激条件下的影响.方法:所有运动员都分别参加三组不同实验条件的训练,并且每组训练相隔7天.三组不同训练条件分别为:常氧压的冲刺运动(N组);中等缺氧的冲刺运动(M组);高度缺氧的冲刺运动(H组).每组冲刺运动都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每组运动为4次为时30s的冲刺运动,阻力都为10档,并辅以教练口头激励,每次冲刺运动后恢复6min,并记录每次运动员产生的最高功率以及平均功率.两种不同的低氧条件由低氧面具提供.训练后,分别在运动前抽取血液1次,以及在4次运动完成后5 min,30min,60min,120min各取一次,并检测各项指标.结果:1.常氧压组与两组低氧压组相比,血细胞中的葡萄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与没有进入运动开始前相比较,冲刺运动后的5min内葡萄糖含量上升显著.2.只有在冲刺运动完成后2h后,体内脂肪酸含量才显著上升,并且与常氧压组和中等低氧压组相比较,高度缺氧组的游离脂肪酸上升更为明显,且与这两组差异显著.3.与运动开始前相比,运动后5min、30min、60min内体内乳酸含量高,且具有显著差异.但在120min后差异消失.4.运动结束后5min时体内胰岛素含量较高,且与开始运动前和运动结束后其他三个时间段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的教学要改革以往那种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教育的弊端,着重应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运动能力、社会交往以及健全人格教育上下功夫。合理调整现行教材,进一步加快改革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使之与终身体育、社会体育衔接,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以16名不经常锻炼的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安排24周的力量练习,每周练习两次,每次60min,运动强度为1RM的40%~60%,并辅助进行柔韧素质的练习。在训练前、训练8周、16周和24周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的心血管机能、血液生化、骨密度、肺活量等身体机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力量练习对中老年女性的身体机能有显著性影响,主要表现为:肺活量显著性增加,手臂和脚踝的血压出现下降,安静时的心率下降,对血管弹性程度和血管的阻塞程度没有影响;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都有所下降,对骨密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摘要:通过实验的方法,选取处于最大力量素质敏感期和非力量素质敏感期的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相对等量负荷的力量训练干预,观察、测试、对比不同年龄组别受试者最大力量素质增长与肌肉围度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青少年力量素质敏感期是否对力量训练“敏感”以及不同年龄段力量增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将实验对象分为初中、高中、大学三组(n=31),每组实验对象进行每周2次课共为期8周的力量训练,力量练习内容包括:仰卧推举、负重背蹲。每节课持续时间为40-60分钟,力量训练负荷强度为最大强度60%-80%,重复次数为8-10次,组间歇时间为3-5分钟。在经过8周的力量训练之后,初中组的仰卧推举和负重背蹲分别提高了33.1%、32.4%;高中组的仰卧推举和负重背蹲分别提高了36.8%、28.6%;大学组的仰卧推举和负重背蹲分别提高了34.8%、29.5%,三组受试者力量素质的提高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分别对初中、高中和大学三组受试者的仰卧推举与负重背蹲在力量训练后所提高的值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显示这三组数据之间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即初中、高中和大学三组受试者的力量素质提高的幅度相近。初中、高中、大学三组受试者力量训练前后肌肉围度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三个组肌肉围度的变化均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有限的样本条件下,发现经过8周相对等量负荷的力量训练,处于力量素质敏感期的实验组与非力量素质敏感期的对照组力量增长的水平是相近的,即在青少年力量素质敏感期进行力量训练并不会使得力量素质获得额外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认知干预为代表的心理技能训练被广泛用于运动员技能的改善,其中表象训练和自我谈话对运动操作表现的改善获得大量的研究支持,但在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中的适用情况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考察能否通过认知干预来加以改善不同水平网球选手的发球准确性。研究对象为国家网球青年集训队男运动员( n =24)与网球专项大学生男运动员(n =24)。研究采用3×2组间设计。实验组在两周间进行6次发球表象训练或自我谈话训练,对照组观看体能训练录像。因变量为一发击中目标区域的准确度改善率,协变量为身高。结果显示,对高水平选手而言,表象训练与自我谈话对一发准确性均有改善效果,表象训练效果更优;对大学生运动员而言,只有自我谈话能改善一发准确性而表象训练无显著效果,但自我谈话对大学生运动员一发准确性的改善效果比优秀运动员更明显。本研究总体支持了认知干预的有效性,同时提出针对专项需求和训练目的将心理训练方法与运动水平进行匹配是确保心理训练有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现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我国体育教师入职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而对其入职教育模式进行了构建.结论:体育教师入职教育模式有师徒式培训、教学现场培训、参观考察培训、先进典型培训、教育教学专题培训、校园文化培训、读书制度培训、调研式培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