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师范大学在职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山西师范大学教师的健康状况不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加速下降的趋势;骨、关节疾病、呼吸系统、胃病、心血管等疾病是影响我校教师身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同时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情况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体育锻炼与体质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淮安市的部分高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校教职工有很强的身体锻炼参与欲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他们在现实情况中实际参与较少,而且其体质状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及比较分析法,对山西省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不同性别和年龄段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制约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针对制约普通高校教师体育锻炼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工作因素”成为制约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女教师参加锻炼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普遍大于男教师;30—50岁年龄段的中级职称的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受“工作因素”的制约比较大;“环境与经济因素”对广大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制约比较小。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山西师范大学在职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山西师范大学教师的健康状况不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加速下降的趋势;骨、关节疾病、呼吸系统、胃病、心血管等疾病是影响我校教师身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同时高校教师的体育锻炼情况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昆明市多所高校教师为对象,通过问卷进行调查,对其工作压力与健康状况进行了描述分析,此文主要为其中关于教师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在不同高校之间,无论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都有存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建议从开展自身健康维护、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建立高校教师心理辅助治疗机制为高校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体育锻炼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们工作之余追求健康,愉快身心的一种有效手段。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东方文化的角度,以华佗的五禽戏为切入点,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含义及其对身心健康的生物学功能和心理建设效能,最后指出了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方法,旨在人们通过体育锻炼增进健康,愉快身心,拓展人际交往,增进情感交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选用《马氏工作倦怠通用量表(MBI-GS)》、《身体锻炼等级量表》对515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从理论值来说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程度并不严重,但情绪衰竭因子得分偏高,具有内隐性的特点;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次数、锻炼量与工作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身体锻炼量、锻炼强度进入工作倦怠总分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浪潮引起了民众对其普遍关注,包括政府、群众在内的社会主体频繁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质疑,认为完全不存在所谓的工作压力。正是这种假象性认知造成社会对高校教师身心健康的完全忽视。事实上,无论是近些年频发的高校教师猝死事件,还是逐年上升的有关高校教师工作时间方面的研究,都揭示了高校教师行业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的真实境遇。高校教师工作状况事实和社会想象之间存在着差距和矛盾。因而研究其工作时间问题以保持高校教师身心健康、高效输出科研成果是必要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师压力过高的原因,并提出尊重行业发展规律、行政工作时间调整等缓解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与人生健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人生健康的标准、影响因素以及体育对人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电脑网络的出现及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带来很大改变。大学生在尽情享受高科技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乐。同时,网络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与先锋和主力,网络身心健康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也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重点问题。而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以理论探讨的方式阐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网络身心健康的影响,为保持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身心健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采用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628名军校本科生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观察和相关数据的采样分析,以期揭示体育锻炼与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以体育锻炼为主的体育教育,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随机抽样、实验干预、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10周的瑜伽和有氧舞蹈对于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SPA)、体能素质、心理健康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舞蹈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女大学生的SPA,降低体重、BMI、体脂肪率等指标,提高肌肉耐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幸福感指数。另外,瑜伽组和有氧舞蹈组对于改善SPA和身心健康的效果有显著差别,SPA对于女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和运动情景的选择会产生影响。因此,瑜伽运动和有氧运动对于降低女大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和改善其身心健康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特尔斐法专家多轮调查,就影响高校研究生身心健康主要因素及其积极性干预策略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影响目前研究生群体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目前研究生群体普遍对自身健康状况满意;研究生群体普遍存在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研究生心理发展尚未真正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太强;研究生群体较少参加体育锻炼。积极干预策略: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这是促进其身心健康最有效的途径;研究生教育阶段尝试开设体育选修课程;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中年女教师瑜伽运动锻炼效果进行研究。针对目前高校中年女教师健身运动的现状和生理特点,以河北师范大学中年女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学期的以瑜伽运动组合为练习内容的教学实验,对运动干预前后女教师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瑜伽运动对改善和提高中年女教师身体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邱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37-1638
对随机整群抽样的358名大学生施测SCL-90身心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的体育锻炼状况问卷,对施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能比较好地解释说明心理健康的响应变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贡献率达到52.5%;从事体育锻炼的态度、次锻炼时间和锻炼的坚持程度等3个维度则起主要影响作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的贡献因素.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宁夏4所高校的回、汉族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并对回、汉族大学生身心健康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宁夏回、汉族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总体无显著差异,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能有效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回、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具特点,在自我和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使用元分析方法对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共15项进行定量化综述研究.结果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群体相比较,前者的心理健康综合指标得分值优于后者0.29个标准差.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高校蒙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试图构建适合内蒙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健康体育课程教学模式。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现有内蒙古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心理健康作用现状进行了解,获得充分的依据,提出进一步完善内蒙古大学生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高校中年教师体育健身的行为意识入手,结合大连市高校中年教师健身意识的实际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理论分析法、数理统计等,对其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意识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高校教师步入中年后,对自身保健意识淡薄,进而导致大多数中年教师的身体机能状况下降;2)中年教师由于角色转换,导致余暇时间缩短;3)对抗性强和运动量大的体育项目不再受到青睐,相反户外及小球运动的开展相对较好;4)高校教师对于体育锻炼的资金投入不足,并且对于体育消费的看法呈消极态度;5)高校体育健身设施存在着数量少、质量差、结构不合理、配套设施简陋、只能基本维持教学的普遍现象,从而限制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