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可以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算起。19世纪末,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相继发现,否定了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的传统观念,使人们的认识由宏观领域深入到了微观领域,推动人们去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从而建立了物质结构的新理论。紧接着,20世纪初又建立了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相对论力学和量子力学,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由分子、原子阶段发展到了基本粒子阶段。通过对基本粒子的进一步研究,人们又进一步提出了“夸克理论”,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入和全面。由此,科学技术进入了现代阶段。  相似文献   

2.
发展观是人们对于发展的总的看法,就目前人类主要经历了三种发展范式的演进。三个阶段的发展观在发展道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对效率公平关系的解读上来说都是一个组件演进、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比较,三个阶段的发展范式,对于进一步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方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疲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百年来,人们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疲劳,但对运动性疲劳发展过程各阶段的不同变化的研究的直接观测证据目前仍未见到。1992年9月成都体院疲劳研究组提出了运动性疲劳发展过程的理论,把疲劳看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划分为开始阶段、增强阶段、力竭阶段。本文拟通过对大白鼠在不同负荷条件下游泳导致疲劳发展过程的增强阶段和力竭阶段的取样,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疲劳过程不同阶段所引起的股直肌的组织学特征的变化,以及测定不同阶段的乳酸值的变化来比较疲劳过程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终身教育思想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育不再是某一阶段的任务,不再是一次性完成,而具有延续性。继续教育是正规学校教育的延伸。本文主要探讨了继续教育的涵义和高职学生继续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100 m跑血乳酸变化特征及速度训练方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74名不同水平受试者100 m跑和不同短段落重复跑后的血乳酸测定,发现受试者的训练水平对100 m跑后的血乳酸值有显著影响.不同训练水平受试者100 m跑后血乳酸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堆积.磷酸原系统的供能能力、糖酵解系统供能速率及其调节能力和机体的抗酸能力是100 m运动员加速能力、最大速度能力和速度耐力的限制性因素.不同段落重复跑后的血乳酸值在随着跑距的延长逐渐升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急剧升高的阶段.在本实验中,该阶段大约发生在运动6s~8s之间,选择血乳酸急剧升高之前的段落进行大强度重复跑,对发展速度素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摘要:为了认识我国优秀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耐力素质现状及其训练学特征,对备战伦敦奥运会的27名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进行了相关测试,在训练周期开始阶段、强度课及模拟比赛后,采用气体代谢和乳酸测试方法对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耐力进行了跟踪测试。结果显示:无氧阈时期的心率值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P>0.05),但与参照值(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显著差异现象(P<0.05),此时的摄氧量也未表现出性别上的差异,但明显低于国外优秀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水平;最大乳酸耐受力男女分别为17.52±4.31和16.08±3.23,无显著性差异,训练中主要是以力量耐力和高强度耐力对抗练习为主。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少年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血乳酸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乳酸作为体内能源物质在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它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供能体系。本文通过对10名少年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半年的血乳酸递增强度追踪测试,根据个体血乳酸随运动强度变化的规律,应用乳酸——速变线、无氧阈值、最大血乳酸值及相对应的指标正确评价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能力。根据专项要求,合理地安排每阶段游泳训练的比重。住机能评定及提高运动成绩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由于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对于素质教育人们难免产生一些模糊认识而步入误区,归结起来,这些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三个等同”,对这些认识误区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引导大家清醒地加以认识,并走出这些误区。一、将素质教育等同于减轻学生负担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最典型的应试教育是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自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发展阶段的时代背景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为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相对立的历史虚无主义,有必要从历史的维度,通过比较的方法厘清历史虚无主义的非科学性,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新时期历史唯物主义面临的挑战,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解、认识和信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针对性的四周有氧耐力训练,观察游泳运动员阶段训练前后个体乳酸阈和机能变化状况。方法:8名男子自由泳运动员作为受试通过7×200 m递增负荷试验测试个体乳酸阈,据此安排四周针对性的有氧耐力训练,阶段训练后测试个体乳酸阈。结果:1)个体乳酸阈值由(3.79±0.42)mmol/L上升至(3.92±0.61)mmol/L,个体乳酸阈对应的泳速由(1.48±0.08)m/s提高至(1.50±0.03)m/s,差异具显著性(p<0.05)。2)血乳酸—泳速曲线发生明显右移。结论:游泳运动员在四周有氧耐力训练后个体乳酸阈值升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递增负荷运动肌肉氧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无损的近红外光谱学技术(NIRS),连续监测15名中长跑运动员以及10名非运动员在递增负荷运动时,大腿股外侧肌的肌氧含量的变化,同时监测血容量、血乳酸和心率的变化.结果显示肌氧含量与运动强度、运动能力、血容量、心率和血乳酸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肌氧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一项无损、敏感的指标直观地揭示运动时肌氧输送与消耗利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摘要:乳酸常被认为是糖无氧代谢中间产物及糖和脂肪供能比例的指标,并被用于监控训练强度的重要指标。从低到中等强度运动脂肪氧化绝对比例增加,随着运动强度进一步增加,骨骼肌氧化底物由脂肪酸为主转化为以糖为主,并伴有血液中乳酸增加和游离脂肪酸(Free fat acid,FFA)降低,但是目前这一生物化学机制尚不清楚。近来研究表明,乳酸是一种重要代谢信号物质,当其在细胞内达到一定浓度时,能够抑制脂肪组织水解。文章通过在Pubmed和Highwire等网站中检索“Lactate”“Lactic acid”“Lactate shuttles”“Fatty acids”“lipolysis”“GPR81 receptor”“Adipose tissue”“exercise”“Signal molecular”“Skeletal muscle”“Maximal fat oxidation rate”和“lactate thresholds”等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检索“乳酸”“脂肪酸”“运动”“最大脂肪氧化”和“GPR81”等关键词,共纳入文献34篇,其中英文30篇,中文4篇,文章将试图综述乳酸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它参与调节运动中骨骼肌氧化底物转化的可能分子机制。为运动实践中掌握提高糖无氧代谢能力以提高速度或速度耐力,和/或加速脂肪代谢以提高耐力或掌握运动减肥的适宜运动负荷,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模拟水球比赛参数研究不同负重条件下,不同游泳时间、不同训练次数对SD大鼠BHL、MHL、肌糖元、肝糖元变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1)在SD大鼠12%负重游泳1-2分钟的运动训练中,递增负荷运动后A、B、C组血清BHL含量与前一组相比上升明显,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该运动的能量代谢以乳酸增加为代表,并随着运动次数的不断增加,血乳酸与肌乳酸值不断增加。(2)在SD大鼠6%负重游泳16分钟的运动训练中,随着运动次数的增加,血乳酸逐步上升(p<0.05),肌糖原逐步减少(p<0.01),肝糖原没有明显变化,血糖呈下降趋势。表明该运动的能量代谢以糖有氧供能为主,并随着运动次数的不断增加,能量代谢逐步转化为以有氧为基础,糖酵解逐步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羊肚菌提取物对运动大鼠血乳酸含量及LDH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补充羊肚菌提取物对大鼠血乳酸含量及LDH活性的影响,以此研究羊肚菌提取物对提高大鼠运动能力及抗疲劳能力机制。研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训练组、加药组,大鼠进行为期6周训练后,测定血乳酸含量及LDH活性。研究结果:加药组大鼠血乳酸含量下降,LDH活性增强,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羊肚菌提取物具有加强运动大鼠血乳酸代谢、防止乳酸堆积、提高LDH活性、延缓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人体跑台递增负荷运动整体水平观察丙酮酸和乳酸在血液中的变化,及高运动强度下丙酮酸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运动中代谢规律提供实验参考。方法:体育学院足球队的学生15人为运动组,非体育学院一直坚持锻炼的学生15人为对照组。跑台上,在安静时及最大摄氧量的45%、55%、65%、75%、85%、95%强度负荷末抽取肘前静脉血测试血乳酸和丙酮酸值,对于自愿参加递增负荷到力竭测试的受试者在运动结束前再测血液的pH值。结果:对照组乳酸阈出现在65%~75%最大摄氧量之间,运动组出现在75%~85%最大摄氧量之间。自愿参加递增负荷到力竭的跑台试验的受试者中,有5名在85%~95%最大摄氧量出现了丙酮酸的突增点,在力竭时的pH值平均为7.206,乳酸为10.94mmol。结论:通过人体跑台整体实验说明,丙酮酸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缓慢释放入血。当pH值为7.206,乳酸为10.94mmol时,可能是丙酮酸外流出肌细胞膜而大量进入血液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心理渐进放松法是为了缓解精神紧张与焦虑而设计的精神放松方法。基于身体与精神活动存在紧密的相互影响关系的理论,本研究将心理渐进放松法运用于力量训练后的肌肉放松。以某高校12名男生为被试,经随机分组,以训练后的肌肉酸痛4级评价法和血乳酸测试为主要指标监测法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心理渐进放松法对缓解延迟性肌肉酸痛有着明显的效果,而且对训练后血乳酸的恢复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黄芪总苷对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ATP酶活性及乳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力竭性游泳方法制作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对大鼠预防性给予黄芪总苷,观察大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ATP酶活性及乳酸含量的变化。结果:黄芪总苷明显提高运动性疲劳大鼠骨骼肌的POD,T-AOC和Ca^2+Mg^2+-ATPase的活性,降低LD的含量(P〈0.05)。结论:黄芪总苷具有保护运动性疲劳大鼠肌组织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改善肌肉组织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实验法先后将12名国内一线速度滑冰运动员分为对照组、匀速跑组,变速跑、递减跑组,在全国2010年速滑联赛哈尔滨站赛后测试恢复过程不同时间点血乳酸变化、即刻与次日主观体力感觉两方面对三个有氧跑恢复手段进行了对比测试,以期找到有效的促进速滑运动员体能恢复的陆地恢复性训练手段。结果显示,速滑运动血乳酸峰值出现在5-10min,且与运动距离密切相关;匀速跑组血乳酸值下降最快,主观体力感觉最好。结论:匀速跑恢复训练是三种陆地恢复手段中效果最佳的方式,能有效促进速滑运动员疲劳的清除,可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应用Monark894E测试系统,对长春市高中男子优秀短跑运动员进行10 s、30 s、60 s无氧能力的测定及60 s测试后1 min血乳酸值的测定。结果表明10 s、30 s、60 s无氧功的测试以及60 s测试后1 min血乳酸的测试准确定量的反映出了长春市高中男子优秀短跑运动员的磷酸原供能和糖酵解供能能力,客观的评价了长春市高中男子优秀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和速度耐力以及近阶段的训练效果,能够为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证明:10 s、30 s、60 s的平均功高,60 s测试后1 min的血乳酸峰值低的运动员成绩好。  相似文献   

20.
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肌氧含量与血乳酸浓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运动过程中人体骨骼肌组织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与个体乳酸阈间的关系.方法:用近红外三波长肌氧监测系统,对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作等级性递增负荷运动时,局部骨骼肌组织中的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进行了无损、连续、在体实时监测与分析,并同步测定和记录受试者的血乳酸浓度.结果: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与个体乳酸阈和运动强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为无损监测和评定运动员的生理机能状况、掌握训练强度、评价训练效果引入新的生物学测试指标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