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风、潮汐、涌浪以及受训者"恐海"心理,都是影响海上游泳训练的重要因素。在训练中,只有克服负面因素保证游泳训练的安全,才能进一步提高游泳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2.
1.前言当今,世界游泳成绩的不断刷新,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加强训练的科学性是促使运动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澳大利亚教练卡莱卡尔指出,根据能量代谢与游泳运动的关系进行科学训练,足提高运动  相似文献   

3.
开展实战化游泳训练是提高海军部队遂行各项任务实战能力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海军部队实战化游泳训练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实战化游泳阶段训练法,对各阶段训练实施内容和训练重点设置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海军部队实战化游泳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8周游泳训练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纹状体内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18)和运动训练组(n=18).训练组大鼠进行8周无负重游泳训练,每周6次,每次60 min.训练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检测游泳训练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法检测游泳训练后大鼠海马、纹状体BDNF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8周游泳训练后,训练组大鼠海马及纹状体内BDNFmRNA表达均有显著增加,分别上调38%、14%,同时水迷宫测得训练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结论:8周游泳训练可以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这可能与游泳训练显著上调了大鼠海马、纹状体内BDNF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过早退役使得我国游泳训练缺乏高水平训练方法经验的积累,继而影响竞技游泳整体发展水平.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现阶段国内外优秀游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比国外优秀游泳运动员短6.3年,竞技保持阶段较短.通过因子分析,将现阶段影响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运动寿命的20个主要因素归纳成5个因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军校学员对游泳训练存在的恐惧、定势等负性心理因素,对游泳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将游泳训练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通过训练,克服负性心理因素的影响,使训练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认为领导重视和管理制度是影响广东省"泳乡"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训练和选材是广东省"泳乡"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中亟待完善的环节,竞赛环境、价值导向、群众支持、宣传力度也是影响广东省"泳乡"竞技游泳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游泳泅渡课程是特种作战专业学员的必修课程.当前的游泳泅渡教学训练存在偏重技术训练、轻视体能训练的问题,特别是游泳专项体能训练比较少,从而导致学员专项素质欠缺.研究认为应该从思想上重视游泳泅渡教学中的专项体能训练,合理安排教学训练阶段,加强课堂专项体能训练与课后一般体能训练有效衔接,加大游泳专项体能训练器材保障等工作.  相似文献   

9.
第29届奥运会游泳比赛屡破世界纪录的原因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9届奥运会游泳比赛,打破了32项比赛中的21项世界纪录,使本届游泳比赛屡破纪录的原因倍受关注.当今世界竞技游泳训练在不断的发展,围绕技术训练来发展速度的训练理念在不断革新,技术训练仍然是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训练的核心.同时,游泳训练的保障措施,高科技的场馆与运动员装备,奥林匹克人文精神的激励作用对打破世界纪录都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游泳运动训练实践证实了游泳运动员全面身体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世界上许多游泳运动水平较高的国家如匈牙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优秀运动员,每年要有2-3个月专门从事陆上训练,进行越野跑,专门体操,增强力量等练习.他们在全年训练中大都安排在冬季进行,进入基本期后,陆上训练就几乎停止了.目前,我国游泳运动实践证明,我国游泳运动员每年只在准备期进行时间不长,比重不大的陆上训练已明显的感到不够了.至于在全年训练中水陆训练比重如何安排?对于训练程度、特点不同的运  相似文献   

11.
提出并论述了训练活动和运动项目的本质属性为训练个性与项目特性,并表现为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认识和遵循训练个性和项目特性是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的根本途径,也是科学训练的根本途径,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发展"特长竞技能力"与"核心竞技能力"。训练个性和项目特性具有主客体性,其中训练个性主客体兼有。训练主体的情感、意志等意识因素,是体育运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表现为训练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个性化训练与专项化训练及其统一是运动训练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2.
"李娜现象"是中国网球专业训练体制和市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效促进了中国网球运动的整体发展,同时为我国优势项目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受竞赛规程及项目竞争因素影响,"国球"的发展空间面临进一步缩小。"李娜现象"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乒乓球运动今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就运动训练基本规律中的运动项目规律、运动训练规律、运动适应规律、运动参赛规律和竞赛制胜规律的基本内容与基本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界定构建。其中,项目规律是训练方向就像"灯塔",是确立训练核心,解决"练什么"的方向性问题;训练规律是训练方针就像"罗盘",是优化训练行为,解决"怎么练"的针对性问题;运动适应规律主要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身心适应,解决"练多少"的操作性问题;运动参赛规律的实质是研究参赛策略,主要包括参赛准备与比赛安排等问题。竞赛制胜规律既受上述运动训练基本规律制约,又有自身的特殊性规律,其竞赛制胜因素表现为复杂性、主次性和能动性。真正意义上对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的认识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训练方法与手段,采用综合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中长跑运动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决定中长跑专项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有速度、速度耐力和力量水平,而速度耐力的基础是速度素质,速度储备直接决定着速度耐力。只有具备很高的速度储备,才能更好地发挥运动成绩。树立"以速度为核心"的训练思想,是未来中长跑训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运动训练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上己经根深蒂固,我们的任务不是去否定它,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发展它。历数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经历了训练理论曲折发展、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与完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全面发展的阶段,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训练学理论:"三从一大"训练原则、"项群训练理论"、"一元训练理论"。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变迁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训练实践积累的经验及特定的社会因素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发展的外部因素,训练实践危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变迁的内部动力。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不断革新及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全面发展,我国运动训练学呈现出"广泛的学科交叉"、"深化的理论回归及应用"、"注重训练和比赛中的科学与人文之道"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整群抽取我军空降兵某团新兵106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3人,在体能训练中实验组按照"4+1"体能训练模式实施训练,对照组按照部队原有训练模式组织实施。研究结果表明:"4+1"体能训练模式能够更好地增强新兵跳伞相关身体素质;"4+1"体能训练模式对新兵跳伞训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1"体能训练模式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体能训练中训练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篮球运动员的快速力量训练不仅仅是指爆发力训练,篮球运动员的起动力、反应力等快速力量对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最大力量训练法、"Olympic lifting"训练法、"Ballistic"训练法、"Plyometrics"训练法对提高运动员不同形式的快速力量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侧重提高的具体快速力量不同,在训练中要根据运动员快速力量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相似文献   

18.
在"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基本规律,特别是基于训练活动规律和运动项目规律的初步认识,提出了"三从一专"训练原则。并重点论述了"三从一专"训练原则的提出背景、基本依据与主要内容,以及"个性化"训练、"专项化"训练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20km竞走项目战术训练结构包括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行动、战术形式、战术观念及战术指导思想6个要素,其中战术行动是核心性训练要素。战术行动表现为领先走、跟随走和"根据自身实力以我为主"的3种位置选择模式与匀速走、变速走与加速走3种速度变化模式。其中,测试赛位置选择模式为跟随走和"根据自身实力以我为主",速度模式为匀速走;夺标赛位置选择模式为跟随走和"根据自身实力以我为主",速度模式为变速走或加速走。战术训练应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采用减难训练法、加难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及实战训练法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20.
训练理念的滞后折射出运动训练对科学性的探寻,训练的科学化是提高训练质量的唯一有效途径,创新意识是运动训练科学性的凸显,表明当前运动训练科学性的现实需要。系统性、综合性和实效性是现代科学训练的主要特征;贯彻以专项为核心的训练理念是运动训练科学性的重要要求。运动训练科学性不仅注重对运动“过程”的控制,而且重新审视“比赛与训练”和“比赛与恢复”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