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现实出发,阐述了公共体育青年教师培养的困境,包括学校对公共体育青年教师培养不重视、缺乏良好的培养平台、自身缺乏发展的动力;并根据当前上海市教委开展的教学团队建设计划,认为该计划为高校公共体育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并提出了教学团队建设背景下公共体育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即确立符合实际的培养目标、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充分发挥团队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建立明确的培养质量评估考核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前,虽然排球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公共体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其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本文主要对目标教学法在公共排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证明目标教学法对提高学生的排球技巧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排球教学质量和水平,改善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效果和构建良好校园体育文化出发,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和教学师资培养为研究对象,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师资的职业能力的构成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升体育师资职业能力的措施,为提高高校体育工作效果服务。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献资料,在论述了高校扩招后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后,提出了“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教材以及强化教学管理”是保障提高高校扩招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是一个以体育教学质量为保证与监控对象,对体育教学的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教学效果实行反馈的闭环教学系统。高校通过对大学体育教学进行认真调研、全面分析、仔细推敲、找出体育教学中的关键点及重要过程,并确定体育教学体系的控制点,以此分别制定出监控的质量标准,可以形成教学质量监控的指标体系,从而有效地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监控,保证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形成性成绩考核模式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龙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108-108,132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形成性成绩考核是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的表现及效果进行的考核.采取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形成性考核是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形成性考核工作,探索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形成性成绩考核可行性模式,对强化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管理,不断改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考核方式方法,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校公共体育体系建立“三标一体”管理模式是提高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质量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对“三标一体”教育质量模型下的高校公共体育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探索出适合公共体育体系的管理模式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8.
采用逻辑分析法,依据人文精神理念,从阐述高校公共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体育行为特征入手,对高校公共体育人文精神培养中体现的体育行为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构建有利于人文精神培养的高校公共体育行为模型的设想,提高公共体育教育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其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全局观念,根据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规程的设计。这也就要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必须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使其能够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避免教学方法的僵化与单一,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目的。本文针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行阐述,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教学方法瓶颈等方面展开论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为党和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追述现代大学制度的演进,及探寻现阶段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内涵和方向,从而深刻揭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与高校体育教学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扼要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基本发展现状,总结出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误区及其矛盾。并在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提出消解高校体育教学误区的路径及策略,实现课程设计与以人为本相契合,实现教学内容竞技性与人文性相融合,实现教学过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转变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及其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体育理论是对多年来体育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对体育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具有理论指导作用。重视体育教学中的理论教学,对完善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推动下,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制教学模式通过将学校体育运动队和学生体育社团这两种当前国内高校的主要课外体育活动形式课程化,并且将其统一纳入到课外体育俱乐部进行统筹发展,从而拓宽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形式,强化了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之间的延续性和互补性,完善了学分制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的构思,实现了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学分制人才培养理念,多途径实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国防体育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的一个特殊分支.体育课中引进国防体育教育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分析,证明这一教学效果是显著的,另一方面拓宽体育课教学内容,为我国国防储备人才,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基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分类,选取美国北部、南部、中西部和西部4个区域有代表性的4所地方本科院校,从通识教育课程、体育学科基础课程、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体育教育实践课程4类课程设置分析其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认为,美国地方本科院校注重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运动技术课程较少,强调学生学会项目教学;强调教学类课程,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彰显多元文化特色,注重价值观培养。对我国亦有借鉴价值,提出,要重视体育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建设,调整运动技术课程的侧重点,细化体育教育教学类课程,关注课程的地域和多元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外学校课余体育竞技目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余体育训练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提高运动能力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以及为运动队伍输送后备人才都有重要意义。如何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充分发挥课余体育训练的功能 ,值得学校体育工作者去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终身体育思想是大学体育教育之魂,也是大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终身体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广泛的关系范畴,与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快乐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对大学体育发展是十分有效的,并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自体育课程研究进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还是"运动技能教学",一直是中国学校体育研究领域争论的问题。为解决体育课程"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中国学校体育史上曾出现过许多不同的理论假说,包括"2-1=1"策略的"体质教育论"、"1+1=2"策略的"课课练"、"2-1=2"策略的"运动技术健身论"及"1+X=?"策略的"健康教育论"。上述理论假说在不同年代的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中各有侧重,各有缺陷。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程不仅应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青少年学生在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中增强体质"作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重点,还应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评价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指标。为使中国的体育课程教学实践能增强学生体质,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1)以精准监测、精准分析、精准干预的"体质提升三精准"作为体育课程的增强体质导向;2)开发有效的、有趣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游戏";3)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4)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5)强化"学科融合""课内外结合"及"家校结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发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背离教学改革轨道或不和谐的“异常”教学现象:冠以快乐教学之名,行现代化“放羊式”之实;冠以全面素质教学之名,行单一素质教学之实;冠以体育教学改革之名,行全盘否定传统体育教学之实;冠以培养终身体育技能教学之名,行单一性技能教学之实等。为此体育教师应顺应教育改革需要,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科学思维能力,牢牢把握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深化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定向运动是一项融智力与体力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据近些年来的有关体质监测的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出现了严重下降趋势.尤其耐力素质最为明显: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应变能力.是我们体育教改面临的严峻问题.而在体育课教学中增设定项运动.可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以构建主义为视角对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实质进行归纳与梳理,挖掘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不断改进和创造新的体育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从学生的情感层面入手,将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接受体育教学内容,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