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上蹿下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到处蹿蹦”。例如:“小松鼠上蹿下跳,寻找食物。”另一个意思是“比喻人到处活动(含贬义)”。例如:“他上蹿下跳,煽风点火。”有的词典写作“上窜下跳”。这种写法不妥。从表示动作来说,“蹿”是“向上或向前跳”的意思,“窜”是“乱跑、逃亡”的意思。所以,“上蹿”跟“下跳”是对应的;“上窜”不仅意思不明确,也跟“下跳”不对应。而且,“蹿”跟“跳”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而“窜”却是贬义的。因此,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写法,写作“上蹿下跳”比较妥当。是“上蹿下跳”还是“上…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柔刚”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对立统一”、“矛盾转化”等辩证原理。乒乓球弧圈打法历经时代的考验,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打法。以横拍弧圈结合快攻打法为范例,阐释弧圈打法在比赛竞技要素和制胜因素方面与《老子》“柔刚”思想存在的共性。对乒乓球弧圈打法元素特征中,“稳”与“凶”、“轻”与“重”、“近”与“远”、“快”与“慢”、“正”与“反”、及“发”与“接”6对对立统一的关系进行辩析。  相似文献   

3.
1、正确理解“情”和“声”的关系所谓“情”,是指教师发口令时的情感表现。“声”是指用气、发声、咬字,也就是发口令的技术。发口令中“情”起主导作用“;声”是传“情”的手段。发口令,要以“情”带“声”,而运气,发声、咬字,服务于传“情”。“情”只有通过“声”才能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中所收录的明清武学资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数理分析与唯物辩证法,结合逻辑推理对中国武术中所存在“势”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探研与阐释。研究发现:“形”与“神”,“气”与“节”是“势”的一对互补概念,“形”“神”兼备是“势”的构成要素,“气”“节”合一是“势”的转化条件。并认为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只有做到“气”“节”合一,才能“势”“势”相连。这一研究使武术中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势”能较清晰地展示出来,为进一步理论构建提供一定启迪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苏轼论“营度”以“知”“物”为前提,强调保持“空”、“静”的心态,达到“竹化”(“物化”)的精神境界,以营造“成竹”的意象。  相似文献   

6.
运动训练中的“技艺”、“明智”与“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运动训练从操作角度看是“技艺”,而“技艺”又是“专项化”和“个体化”的;运动训练实践的智慧包含着“非理论的智慧”和“理论的智慧”;“非理论的智慧”即属于“明智”,唯“明智”达“技艺”,竞争和协作促进专业“明智”的发展,“理论的智慧”则达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中庸思想,有其内在的逻辑:“尚中”是中庸的逻辑起点,“时中”是中庸的内在本质,“中正”是中庸的规范准则,“中和”是中庸的理想目标。“尚中”的基本内涵是“无过无不及”,“时中”的基本内涵是“无可无不可”,“中正”的基本内涵是“礼义”,“中和”的基本内涵是天人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高校体育文化教育进行了研究,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文化教育需求,构建了“教师引导”、“实践体验”、“环境熏陶”为一体的“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认为,“教师引导”能改变单一隐性的高校体育文化传播模式;“实践体验”能改善“知”与“行”脱节状况,“环境熏陶”能将有形与无形教育结合,影响人的思想思维,固化与规范人的行为。研究设计了“体育课堂平台”、“运动竞赛平台”、“人文活动平台”、“校园环境平台”等四类教育平台,力图将“教” “悟”、“用”融入教育环节,为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精神生产”的科学内涵、发展形态以及社会功能的解读,构成了“精神生产”的理论意涵。从认知结构来看,“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直接前提,“现实的人”是“精神生产”的主体力量,“异化劳动”“精神贫困”是“精神生产”的现实羁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精神生产”的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思想从实现“物质富裕”、培育文化自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及缩小文化的“空间差距”等方面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着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境进行研判,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对“武化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认为:“武化教育”是个体从“术”至“道”过程中的“修炼”方式,它是摆脱野蛮而对人的一种“修饰”,注重培养对象的“灵与肉”和谐统一,其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通过“武”的手段达到对人生意义之“觉”“悟”的亲切指点。“武化教育”对当今的学校体育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对学生的补给体现在对“德”的培固从“有”到“全”,对“智”的涵养从“一”到“多”,对“体”的养护从“量”到“质”,对“美”的转向从“外拓”到“内聚”;对教师的补给体现促进教育理念从“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演进,教育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迈进,教师培养由“粗放”向“集约”转向;对体育课程补给体现在对运动认知的自明、健康行为的自省、体育品德的自觉。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体育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将新时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提出了“支架式”和“抛锚式”体育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平台”,使学生“学会学习”,做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者”。  相似文献   

12.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暴露出我国体育教师教育领域的三个问题:狭隘的专业发展基点、脱节的教师培养机制以及低效的继续教育模式.研究指出:在课改之初同步或优先改革与完善我国的体育教师教育模式是一项有效的实践策略,其内容包括重塑体育教师专业化基点,构建和完善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同步配套改革以及实现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由"扩容"向"升级"的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3.
2007年长春亚冬会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彰显2007年亚冬会的人文情怀,塑造中国长春的城市品牌。首先,要明确承办长春亚冬会追求“共赢”的价值取向;其次,要主动增加其思想文化的含量,努力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积极包装其赛事。这对于实现国际社会对中国长春的文化认同,促进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师素质教育与师范生体育素质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一个热点问题。采用文献法,研究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如何顺应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指出,应该抛弃原有狭小“身体素质”观,树立大的“体育素质”观,重构师范生的体育素质结构。在重构师范生的体育素质时,必须改革原有教学形式、方法、内容以及体育课评价体系,使之与新的目标体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理论研究和五年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3C”教学模式,即Inner Circle,Outer Circle and Supporting Circle Teaching Model,它从开放教育英语本科层面,整体探讨其教与学的组成方式的中观模式.其内涵是在现代开放教育条件下,以“生”为内核,以“师”为外因,以“支持”为环境,分别侧重于教学中的三大要素: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学生,教师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的条件下,在我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践中,要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创新灌输理论和模式、方法,显示其强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何紧扣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构建什么样的体育课程,才能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增强体质、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通过"分定型"体育教学的实践,有效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是高师体育的重要任务。在培养学生自身的体育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体育教育能力,章通过改革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堂及课外体育活动、观赏体育比赛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体育教育能力,使学生努力做到“四能”和“四会”。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校俱乐部型羽毛球教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围绕羽毛球运动普及与提高、娱乐性与竞技性两种对立统一、并存的基本形态,提出高校俱乐部型羽毛球教学应符合“普及”与“娱乐性”的教学特征。从教学思想的变革、教学模式的确立、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大规模普及和提高,网络经济在世纪之交蓬勃发展,体育企业市场结构、商业准则和运作机制等方式及理念正在被改写,具体表现在:体育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扁平型过度;企业外部形成放大的供应市场;网上销售逐渐替代传统销售方式;体育企业内外沟通更加便捷与高效;对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我国体育企业在网络经济大潮下面临机遇和挑战我国体育企业要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必须在观念、体制、产品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走创新发展之路,以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