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刑事司法领域的民意指社会公众以了解事实、参与评论等方式关注刑事案件进程,并形成较为普遍、具有集体情感性的观点、意见,其有正当性与非正当性之分,对刑事司法所产生的影响亦有正负之别;随着热点案件的频发及民众参与意识的提高,民意与司法的融合与冲突愈发成为值得重视的问题;处理好民意与刑事司法的关系,并非要求审判一味迎合民意,关键在于坚持司法独立的前提下,依靠提升司法正义、改造非理性民意营造二者的良性互动,实现民意与刑事司法的融通.  相似文献   

2.
刑事拘传作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在刑事程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它在理论界与实务界似乎都受到了忽视,所导致的违法行为让人深思。本文拟从国家赔偿角度来完善刑事拘传救济制度,进而落实保障人权理念,为打击犯罪、实现程序正义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治的不断进步,我国刑事辩护律师在法律长河中担任了100多年的刑事案件司法正义的守护神,刑事辩护律师为实现司法公正和正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刑事辩护律师的职业环境却不容乐观,经历了相关法律的多次修改,使得刑事辩护律师的职业定位和职业使命经历了较大的变迁。有人说他们是戴着镣铐的舞者,也有人说他们是游走在法律刀刃上的人,面对这样的职业环境的挑战,笔者通过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绥化市北林区部分刑事辩护律师为调查对象,对刑事辩护律师权利困境展开调研。本文将结合访谈的内容以及问卷的情况进行分析,为刑事辩护律师的权利及其保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是孕育于西方社会恢复性司法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刑事犯罪解决的方式。目前,刑事和解法律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也被移植和实施,因而成为我国目前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界关注的重要焦点问题而大加探讨,然而大多数学者从刑法本身的角度来研究,因而也有必要从刑事和解法律制度构建的伦理价值、潜在的道德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三个方面进行审视,以促进刑事和解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已适用得相当普遍,而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却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如何突破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阻碍,使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权利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是司法实践中应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针对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和司法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虚拟财产的法律定位尚无明确说法,造成了审判实践中适用法律的混乱。本文从虚拟财产的无形性、商品性、可交换性阐述了其合法性。同时,通过网络游戏中的虚拟财产犯罪类型分析,论证了虚拟财产保护的刑事立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极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在唐代臻于成熟。保辜制度的目的在于确定伤害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具有对受害人进行保护、对加害人赋予悔改机会以平稳修复社会关系的深层内涵,从某种意义上其与当代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目的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对于完善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积极意义。借鉴唐代保辜制度理念,可以从扩大适用范围、增加审查起诉阶段观察期、加大司法机关参与力度、实行执行阶段保证人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程序分流功能,适用刑事和解的阶段越早就越有利于提高刑事司法的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刑事和解制度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诉讼中的具体体现,它具有彻底地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因此,刑事和解制度应被允许适用于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以及执刑的各个刑事诉讼阶段。刑事和解制度应当和刑事诉讼程序形成密切衔接、协调配合的机制。但是,在不同的诉讼阶段运用刑事和解制度应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现了刑事诉讼中的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间的冲突,体现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冲突,对于其价值选择应该根据我国现状。对于“毒树之果”则不应该排除,它实现了诉讼效益,同时也体现了效益与公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国际刑事法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设性国际刑事审判机构,它的设立被誉为国际刑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国际刑事法院能否有效惩治犯有其管辖之罪的罪犯且有效预防犯罪,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就在于法院审判的执行力.因际法院审判的执行,涉及到它所依据的法律条约的效力和它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等因素,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关系到它同联合国安理会、<罗马规约>的缔约国、非缔约国以及世界各大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国际刑事法院只有妥善处理政治和司法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扩大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天”是墨子正义观的源点,“爱”是墨子正义观的出发点,“利”是墨子正义观的落脚点。基于这三点,墨子的正义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际等各个领域,形成颇具特色的领域正义观。  相似文献   

12.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因为被害人与被告人协商达成赔偿协议而对某些被告人予以从轻判处,甚至于在死刑事案件中舆论不时进行声讨的拿钱买命说,这些现象背后是不是能找到合理的理论支撑?在多元纠纷解决的潮流下,司法把刑事案件中被害人亲属与被告人亲属达成的赔偿协议作为量刑情节,在传统对抗模式之外,开辟了一条私力合作之路,这标志着刑事诉讼二元模式即传统“对抗式”司法模式与“合作式”司法模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13.
现行刑法对商业受贿罪规定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遏制商业贿赂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从商业贿赂犯罪产生原因、危害、特点进行分析看,当前应实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进一步推动刑事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正义自古以来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主题。人们把正义作为判断社会优良的标准,把正义作为保障自身的手段,甚至将它誉为完满的理念。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的理论中都包涵对正义的研究,在近代的自由主义哲学家那里,随着人类理性能力的觉醒,正义与自由、权利联系起来,正义的内涵得到空前的丰富。马克思在关注现实与历史的基础上洞察到自由主义正义观内在的弊端,对自由主义正义观进行批判与超越,并在其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正义观。这一正义观是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正义观是以物质生产资料为基础的,是具有历史性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5.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始终存在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紧张关系的缘由在于"罪"的不明确性。该罪的不明确性表现行为类型与规制对象的模糊性。造成这种法律规范模糊性的关键性因素是刑事法律规范的行政化倾向,而这种倾向又是与国家任务相一致的立法趋势。通过总结改善立法技术与规范法官解释,可以降低罪刑模糊性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平知觉是指应聘者对甄选过程中人员选拔公平性的感知。在组织公平框架下,影响应聘者公平知觉的因素主要有:选拔之前准备性活动、提供的相关信息和材料,测验的方式类型以及施测的手段、内容,选拔之后的结果等。公平期望是应聘者对将要参加的选拔的公平性的预期。公平期望与公平知觉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公平期望在选拔前就已经存在,这为提高应聘者的公平知觉提供了一个早期干预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恢复性司法是近二十多年来刑事司法、尤其是青少年刑事司法的国际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刑事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刑事诉讼中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对借鉴恢复性司法的核心理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义是古今人类普遍追求的一种价值目标。西方和现代社会所理解的主要是社会正义,主张通过构建符合正义原则的制度来保证和实现正义。中国传统追求的主要是人格正义,它是个体正义。在当前的制度建设中,要充分认识传统的人格正义忽视制度建设和制度正义的弊端,同时要注意制度与传统文化的相容性,还要发扬传统人格正义对制度的支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