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对六分钟上下楼梯试验(6-minutes stairs climbing and descending test,6MSCDT)的台阶数、峰值摄氧量(VO2peak)与Bruce方案测得的最大摄氧量(VO2max)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建立推测最大摄氧量的回归方程.探讨6MSCDT能否准确反映人体心肺耐力,为今后完善简易心肺耐力测定方法提供一点新的思路.方法:随机招募69名志愿者,进行6MSCDT和最大摄氧量的测试,计算6MSCDT测试结果,然后比较其与逐级递增负荷试验(Graded Exercise Testing,GXT)最大摄氧量的相关性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6MSCDT的峰值摄氧量与GXT的最大摄氧量存在高度相关关系(r=0.911,P<0.01);6MSCDT的台阶数与相对峰值摄氧量存在高度相关关系(r=0.751,P<0.01);6MSCDT的台阶数与GXT中的最大摄氧量存在高度相关关系(r=0.556,P<0.01).得到了以体重、台阶数和性别为自变量的推测最大摄氧量回归方程(r=0.888,R2=0.789,调整R2=0.779,SEE=0.408L/min).结论:6MSCDT可以用来推测最大摄氧量,并且可以成为一种评价心肺耐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该循环力量训练对受试者的肌肉力量、最大摄氧量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研究方法:对象:来自UTSA的24名年龄在18~30岁健康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训练组(EG,n=13)和对照组(CG,n=11);对照组进行为期12周的循环力量训练,在训练前,训练4周后,训练8周后和训练12周后分别测试两组的HRV,并对训练前后两组的最大肌力和最大摄氧量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2周训练后,训练组的最大肌力和最大摄氧量与训练前相比和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加(最大摄氧量p0.05,最大肌力p0.01),HRV各项指标在组间和训练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12周循环力量训练能够增加训练者的肌肉力量。2)通过12周的循环力量训练,受试者的最大摄氧量增加,提高了有氧能力。3)12周的循环力量训练对健康青年受试者的HRV各指标没有明显影响,提示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摄氧量动力学,以心率(heart rate,HR)和呼吸频率(breathing frequency,BF)为自变量建立准确的身体活动能量消耗(physical activity energy expenditure,PAEE)预测模型。方法:招募24名健康大学生(年龄22.2岁±2.0岁,身高174 cm±9 cm,体重67.1 kg±12.4 kg),参加3次运动测试,包括递增负荷运动、恒定负荷运动(40%和70%■)和4种身体活动(6.4 km/h步行、体感游戏、负重行走、上下楼梯)。采集运动中HR、BF和摄氧量(■),并建立PAEE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采用Bland-Altman散点图对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并计算了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以评估模型预测的误差。结果:建立的模型在步行活动中,模型预测的■(18.50±1.19 mL/kg/min)与观测值(18.34±1.44 mL/kg/min)接近,MAE=1.3...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影响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成绩的关键有氧及无氧机能指标进行研究,为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的训练提出参考。方法:利用场地测试对20名男子运动员5 000 m跑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跑步经济性、30 m跑速及最大无氧跑动能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受试者的专项成绩与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跑速、个体乳酸阈及最大无氧跑动能力关系密切(P0.05),但与跑步经济性、30 m跑速度以及各峰值乳酸指标无显著相关(P0.05);以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两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对5 000 m跑成绩的变异有着最佳的解释效应(R2=0.824,P0.01)。结论: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分别是影响男子5 000 m跑成绩的关键有氧及无氧机能指标,联合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两指标能有效预测专项水平相似的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目的主要探索采用跑步经济性测量相关指标基于乔治预测法评估最大摄氧量(VO2max)的可靠性。研究思路通过Bland-Altman方法来比较VO2max乔治预测法和实验室测试法的一致性。研究对象选择8名受过良好中长跑训练的运动系学生,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年龄(21.50±0.53)岁、身高(172.2±3.89)cm、体重(63.2±3.72)kg。第一天测试VO2max,隔日在跑台以次最大强度下测试跑步经济性相关指标(摄氧量、心率、体重等)。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乔治预测法估算获得8名受试者的VO2max值比实验测试值略高,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306(0.05),8个差值均位于95%一致性界限以内。研究结论认为,VO2max乔治预测法和实验室测试法一致性较好,采用跑步经济性测量相关指标基于乔治预测法测量评估VO2max比较可靠,评估结果可以达到实验室测试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自行研制一种可适用于我国学生心肺功能评价的实验仪器,并对该仪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安全性、可信性进行验证。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师范大学普通系大学生61名(男生33名,女生28名)作为受试者,采用本实验室自行研制的最大摄氧量测评仪和Cortex Metalyzer 3B心肺功能仪对受试者进行最大摄氧量测定;并测试受试者1 000 m(男子)或800 m(女子)跑运动成绩。测试过程中用POLAR心率表动态监测受试者心率;测试结束后根据Borg主观疲劳程度表换算出RPE值。结果:利用最大摄氧量测评仪检测受试者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或相对值与直接测试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 000 m或800 m跑成绩与最大摄氧量绝对值与相对值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较低(r<0.43);受试者在完成1 000 m和800 m跑过程中所测得的各项心率和主观疲劳程度RPE值均显著高于最大摄氧量测评仪测试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值(P<0.01)。结论:1 000 m或800 m跑成绩用于评价人体的心肺功能水平缺乏科学性,建议选用最大摄氧量指标。本实验室自行研制的最大摄氧量测评仪,不仅检测结果准确、可信,而且具有简便、安全等优点,便于在大规模的学生心肺功能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更适合我国青少年的,更经济、有效的日常体力活动摄氧量方法。方法:90名11~14岁青少年随机分成实验组(60人)和验证组(30人),男女各半。实验组以3~8km/h速度进行6个速度级别的逐级递增跑台运动,每级运动5min;以COSMED K4b2的测量值为因变量,以周岁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体脂率、瘦体重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验证组在自由状态下进行运动,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用以检验预测方程的有效性,采用Bland-Altman法用于检验预测方程在自由状态下预测摄氧量的系统偏差。结果:自建的预测方程为Y( mL/min)=15.404×负荷心率+23.514×体重(kg)-194.592×性别-1735.307;男性=1,女性=2;方程R2=0.601,SEE=398.15,F检验P<0.001,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存在线性关系,方程的拟合程度较高;自变量回归系数和常数项t检验,P<0.001,说明自变量回归系数和常数项有意义,回归模型可靠。自建的预测方程和李海燕预测方程与实测值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建的预测方程(男R=0.728,P<0.001;女R=0.603,P<0.001)与实测值存在中度相关,且相关系数均高于李海燕预测方程(男R=0.636,P<0.001;女R=0.568,P<0.001);所建预测方程95%的残差均落在Bland-Alt-man图±1.96SD区间内,表明方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自建摄氧量预测方程有效,比同类摄氧量预测方程更经济、有效,更适用于青少年的日常体力活动摄氧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上坡快走与上坡慢跑两种不同运动形式相同速度运动过程中的摄氧量、心率、RPE、核心温度、步频等指标的实时监测,探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0名20~25岁的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分别进行上坡快走和上坡慢跑(跑台速度6.4 km/h,坡度10%,运动时间40 min),采用MOXUS气体分析系统以及核心温度检测系统对受试者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结果:(1)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相比,20 min后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较高(P<0.05);(2)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相比HR较高,且在25 min后所有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20 min后的所有时间点,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相比核心温度较高(P<0.05);(4)上坡慢跑10 min与35 min、40 min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比相比较低(P<0.05);上坡快走10 min最大摄氧量百分比与其他时间点相比较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1)上坡慢跑比上坡快走心肺反应更为强烈,能量消耗更多,这可能是上坡慢跑过程中步频较高等因素导致;(2)上坡慢跑比上坡快走运动结束时核心温度变化大,这可能与上坡慢跑时运动强度和能量消耗较高有关;(3)在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运动过程中,二者糖消耗基本相同,上坡慢跑过程中总能量消耗较高是由脂肪消耗更多导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任务目的探讨哈佛氏台阶试验的准确性,并提出修订建议.任务探讨不同身、高腿长的人,在完成相同高度的台阶试验时,其心肺功能的差异.探讨不同身高、腿长的人,在完成相同高度的台阶试验时,其每分摄氧量的差异.探讨不同身高、腿长的人,在完成相同高度的台阶试验时,每分摄氧量、每分心率与最大摄氧量、最高脉率的关系.探讨在完成不同高度的台阶试验后,恢复期第一分钟(六个10秒),心率的变化规律.最后,为修订台阶试验及测量心率的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台阶指数的年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照国家国民体质监测的细则要求,对36 267名20~59岁的成年人进行台阶测试,统计分析了不同年龄段人群安静心率、恢复期心率和台阶指数的变化规律,发现其与年龄存在一定的相关.安静心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运动后心率的升高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恢复也较慢.对受试者安静心率、身高、体重与运动后恢复期心率、台阶指数的相关性比较显示,安静心率、身高与运动后恢复期心率呈正相关,而与台阶指数呈负相关,其中安静心率的相关性较高,而体重则与台阶指数不相关.提示台阶指数作为大众体质测试评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指标,在计算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还可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场地测试的方式,研究普通成年人中等强度健步走参考速度及步频,为制定健步走指导方案提供科学数据支持,为全民健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292名北京市20~59岁普通成年人佩戴心率表和计步器,通过递增速度完成3~4个800m快步走测试,测量中等强度心率对应的健步走时间、有效步数及有效步数时间,并计算速度、步频。结果:获得各年龄段男、女性中等强度心率对应的健步走速度及步频的参考范围。结论:1)健步走速度因年龄的增长及身体素质下降而下降,同年龄段男性健步走速度较女性快。2)中等强度心率对应的健步走步频各年龄段接近,步频在120步/min可以达到中等运动强度,中等运动强度的步频范围是120~150步/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人实施低强度个体化健身方案的效果,验证该方案对促进体力效果的有效性。方法:355名老年人实施为期12个月,符合自身健康、体力及.VO2max的健步走和自体重负荷锻炼等内容组成的个体化健身方案。在健身方案开始前、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分别测定体力项目、血压和每日步数等指标。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各项指标在实施健身方案过程中的变化。结果:BMI和血压明显下降,而每日步数逐步增加。男性坐位体前屈、女性仰卧起坐和6 min步行等体力逐渐提高。男女10 m障碍走、男性仰卧起坐和6 min步行、女性握力和坐位体前屈等体力在第6个月和第12个月均有显著性提高。男女仰卧起坐、10 m障碍走和6 min步行和女性握力在前6个月的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后6个月。男女体力评价等级(%)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所有参加者的体力年龄约下降12岁。结论:符合老年人自身健康及体力水平的低强度个体化健身方案,能够有效的提高体力水平和心血管机能,具有开发和实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摔倒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老年人群身体健康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然而对于老年人人体测量学参数与摔倒危险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通过对老年人进行滑倒模拟测试,来确定人体测量学参数与摔倒的关系。方法:187名健康老年人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临床步态和运动分析实验室参加了滑动测试。实验采集了受试者的人体测量学参数(身高、体重和足长)以及年龄和性别指标。所有受试者在一个安装有滑板装置的7 m长跑道上完成数次正常行走后,经历了一次事先未知的滑动,测试过程中有护具保证其安全。结果:测试中98名(52.4%)受试者摔倒,89名能够恢复正常步态。女性比男性(79% vs. 58%, P < 0.01)受试者,肥胖组比非肥胖组(39% vs. 20%, P < 0.01)老年人,身高低(P < 0.01)和足长小(P< 0.01)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摔倒。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身体质量指数(BMI)、性别和身高是摔倒的危险因素。另外,身高与性别具有显著性交互作用。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女性、身高低、肥胖者(BMI> 30 kg/m2)以及足长小的老年人发生摔倒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探讨普通成年人在逐级递增负荷状态下心血管机能变化特征,为全民健身中预防心血管风险事件的发生及运动负荷试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266名20~59岁的普通成年人为对象,测定运动中各年龄段人群的心率、血压、臂踝脉搏波传播速度等血管机能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在40岁以下人群中,女性运动时心率上升的速度明显高于同年龄段男性,而男性血压上升的速度快于女性;40~49岁男性人群中血压上升的速度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尤其是舒张压上升的速度较快,而50~59岁人群中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上升的速度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的阶段,且和其他年龄段形成明显的差异;40~49岁男性和50~59岁组女性因心电和血压的异常而终止运动人数百分比明显高于同性别其他年龄段人群。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中发生心血管风险事件的机率也会增加,40~49岁男性和50~59岁女性可能是运动中心血管风险事件的高发年龄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身体不同部位的计步器(手腕、腰部和鞋中底)在步行、慢跑和上下楼梯时记录步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20名受试者按照实验要求以自我选择的速度依次在400m塑胶跑道上进行步行和慢跑以及上下总共17层的楼梯共10次。所有的步数通过计步器和摄像机记录。一周后所有受试者人员重复上述测试,只记录计步器数据。结果:在步行时,腰部和鞋中底的计步器的精确性显著性的高于腕部(p < .05)。在慢跑和上下楼梯时,鞋中底的计步器的精确性显著性的高于腕部(p < .05)。计步器放置于腰部和鞋中底都表现为较小的相对误差值(<3%)。在慢跑和步行时,放置于所有位置的计步器都表现为较高的可靠性(alpha>0.80)。结论:在慢跑和上下楼梯时,计步器的精确性并不受到放置位置的影响,但是上下楼梯时无论放置在任何身体位置都未达到高度可靠性。综合所有情况,在鞋中底嵌入计步器可能是用以记录人体日常活动情况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自身肥胖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其认知准确性及对行为的影响。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2067人,男生1007人,女生1060人,年龄从6-18岁。分别对其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发放问卷调查其对自身体重的认知情况及日常身体活动状况。结果:对身高体重的调查表明,营养不良的为5.4%,较低体重39.7%,正常体重40.1%,超重5.5%,肥胖9.3%。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存在差异。对自身体重认知情况的调查表明:认知准确率为41.5%,过低评价自身体重占17.4%,过高评价自身体重占41.1%。其中13-15岁的男生和16-18岁的女生更倾向于高估自身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更倾向于高估自身体重,正常体重的对自身体重的评估相对准确,高于正常体重的更倾向于低估自身体重。对不同认知状况的运动习惯的调查表明,16-18岁的男生有更多的日常活动。结论:南京市儿童青少年体重存在两极分化现象,整体对于自身体重的认知准确率较低1,6-18岁的女生更倾向于误以为自身出现肥胖情况,但是并未在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增加活动来改善体重状况。目前体育课对于学生体重的改善和对提高自身体重的认识准确率作用不大。建议在体育课中加强对自身合理体重的健康教育,同时家庭、学校、社会和传媒等也应为儿童青少年更多提供准确的健康体重教育,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招募在18~23岁的在校大学生115名(21±1.5岁),其中,66名男生与49名女生。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方程模型,优化并选取立定跳远(m)、性别(男性=1,女性=2)、肺活量体重分数、身高体重分数、年龄(岁)、锻炼指数等参数指标;R=0.865,R2=0.747,标准估计误差(SEE)=5.226ml/kg/min,并通过回代检验与交叉效度检验。结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水平,建议开展进一步的外推验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有氧代谢能力的应用及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多层次、不同途径较系统地研究影响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的生理学因素及最大摄氧量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结果发现:少年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与疲劳主观感觉有关,其最大摄氧量负荷时的R.P.E值低于成年人;不同负荷形式测定的最大摄氧量值有较大的差异,按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固定跑台、功率自行车、台阶;耐力训练可提高有氧代谢水平,特别是无氧阈值或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在白、黄、黑肤色人种中,最大摄氧量值无种族差异;在力竭性运动中,线粒体钙聚积抑制细胞呼吸,可造成有氧代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肌氧含量与血乳酸浓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运动过程中人体骨骼肌组织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与个体乳酸阈间的关系.方法:用近红外三波长肌氧监测系统,对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作等级性递增负荷运动时,局部骨骼肌组织中的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进行了无损、连续、在体实时监测与分析,并同步测定和记录受试者的血乳酸浓度.结果: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与个体乳酸阈和运动强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结论:本研究为无损监测和评定运动员的生理机能状况、掌握训练强度、评价训练效果引入新的生物学测试指标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