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现状的分析,结合学分制教学管理,提出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改革应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为先导,建构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大学体育的课程体系,实行弹性学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体育场馆、器材等硬件设施,真正实现大学体育课程的"三自主".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绩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结合分析我校体育课程4年来实施学分制的教学改革进展,对我校实施学分制的目标、要求及体育课程合理管理模式的框架建构进行总结研究,实践证明绩点学分制的分级教学模式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大学体育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其成功的经验和实践获得的启示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推广学分制教学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的组织形式、学习成绩的评价等方面构建了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管理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进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积累的成功经验为例,介绍了其"学分制"课程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过程,重点是:1)构建"学分制"体育课程选课模式;2)依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级教学;3)构建校内外,课内外一体化的"学分制"课程管理模式等几个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纲要>的实施及建模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分制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国高校即将全面实施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为背景,对体育教学的自身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学分制的特点,提出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新课程模式的设置,实施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同时探索出“培优补差课外俱乐部”这一相配套的教学模式和运作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教学方案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的特点,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学分制教学方案,论述了高职高专公共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学时、内容、组织、考核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体育课实行学分制管理和教学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剖析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对高校体育课实行学分制管理和教学改革的构想,提出了实施学分制的教育思想观;强调体育学力形成,并从改革课程单一模式化,向多样化发展;分级教学,分级评价和专项运动能力等级评价等方面论述了实施学分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改革 ,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分制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结合有关的教育理论和我校具体试行学分制的实践 ,对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分制的内容、特点、相关因素等进行探讨和研究 ,为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结合我国高校体育的实际情况,发现以往的教学内容以及陈旧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文章通过对多年来高校体育改革始终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分析,对高校体育实施学分制进行新的构想与设计。  相似文献   

10.
学分制下高中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存在问题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实验)>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实施学分制是本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实施选项教学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和难点.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对实验区学校3年多选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主要存在学分制没有真正落实,学生选课具有盲目性,师资专项结构不合理,选项课等同于运动技能提高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及数理统计法对我校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后的各项素质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体育舞蹈不仅能够改善身体形态结构,促进身体全面发展,而且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论证等研究方法,对各人力资源在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中的角色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人力资源是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执行者,是其他体育教育资源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中人力资源应包括校长、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教研员、课程及学科专家。他们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是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人力资源主体。开发及优化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中人力资源的措施包括建立体育课程改革人力资源开发多元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体育课程改革人力资源竞争与激励机制、建立以校为本的体育课程改革人力资源学习型组织、建立双向互动的体育课程改革教研制度。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作为冰雪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冰雪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文献、调查和访问方法,对中国、美国、欧洲部分高校冰雪运动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了解中美欧冰雪运动专业课程设置概况和差异,分析中国冰雪运动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研究表明中美欧冰雪专业课程设置在专业依托、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存在原因主要受历史、体制和文化三方面影响,并借鉴冰雪强国的经验,提出完善中国冰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摘要: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风向标,是课程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有力手段。本文借助于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历史研究等方法,对我国中考改革背景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梳理和探究。中考体育改革,将会为学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优势和阻力,其优势表现在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体育课程地位的提升,加强体育师资的建设,加速体育评价的转型等,其阻力表现在:可能形成体育学科的“应试教育”,体育考试中素质项目和技能项目的比例失衡,体育学习长期效益无法实现,体育学科特殊性和考试公平性难以体现等,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政策解读,加强体育课程、场地设施资源建设,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弱势群体保护机制,规范组织工作,以及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我国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社会对社会体育人才需求等进行分析,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因此,应以体育职业社会需求和就业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学校类型科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完全学分制进行多层次课程体系设置,调整课程设置内容和时间安排,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和严谨治学的精神,从增强学生学习和就业信心角度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从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诚信缺失及重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是市场经济赖以上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分析了诚信在推进我国竞技职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我国现阶段诚信严重缺失的社会根源;讨论我国竞技体育诚信建设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我国竞技体育职业化过程中建设和提高诚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体育社团组织网络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体育社团组织网络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广东省当前群众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现状与服务作用的发挥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为建设和完善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的组织网络及其服务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办好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为了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积极进行内部调整与教学改革,以增强专业活力与竞争力.本文回顾了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的创建与变迁历程,对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办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制出了运动人体科学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分析了"课程方案"预施反馈意见,从而提出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在"课程方案"指导下,研究和改革专业教学计划(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研究和改革主干课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使之形成一个结构科学合理、主干内容突出,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今后在"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编写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课程教材和与之配套的辅助教材(实验指导、题库、教学参考书等);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要提高自身学术素养,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完全学分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相似文献   

19.
简论运动技术持续创新过程及其多维支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定义运动技术持续创新概念、指明运动技术持续创新过程特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构成运动技术持续创新过程多维支持系统的5大因素,即训练实践支持、政策及决策导向支持、理论支持、战略支持、创新人员与组织支持等.对与时俱进的运动技术创新模式作了初步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