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析日本体育指导员资格认定制度的重大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将于2005年10月开始实施的新的体育指导员培养认定制度,主要有5大特点:重视竞技体育指导员综合业务水平的培养;新增加了"体育经营管理类"指导员,重视体育大环境的改善;加强国民实施"终身体育"的指导能力和活动场所;力图"终身体育"社会化、社区化、生活化;重视科学健身、科学训练以及体育医生的参与,努力创建全方位的体育强国.日本体育指导员培养制度的最新动向,为我国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培养大学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的情况,就培养大学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问题,从大学体育社会化发展趋势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培养大学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培养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不容乐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地方,要充分发挥高校人、财、物的优势,通过加强宣传和体育教学的改革,借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行,把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引进高校,尽快培养出合格的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一条新的就业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与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的一个发展现状及队伍和管理现状,从中揭示了存在的若干问题。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非常迅速,但是队伍质量不高,还处于法制化、规范化的初级阶段,且在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上不够科学,使社会体育指导员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处于初创阶段,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使得在管理上存在许多不足。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途径、培养内容、培养体制及管理等,以期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促进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的市场定位、建立就业准入制度,为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就业铺平道路、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培训市场的构建、培训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准备等四个方面分析,提出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解析我国商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机遇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商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内容开始,分析当前我国商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面临从公益性向社会性转变,以及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一种特殊工种得到社会认可的机遇。但是在机遇降临的同时,由于社会的认可不高,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入体育劳动市场的相关条件条件还不够健全,本文提出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商业的市场定位、建立就业准入制度,为商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就业铺平道路等推动商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广东省沿海欠发达5个地级市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研究对象,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管理状况、指导员基本结构、自身素质和指导员指导等非协调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建立评估体系,完善奖励制度,扩展指导员队伍,保持协调发展,加强指导员培训等解决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非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于1994年开始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相对于日本起步较晚,且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而日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系统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阐述中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对中日两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章立制及培训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较之日本发展缓慢、制度立法相对落后、培训方式内容单一、方式不合理等问题.针对我国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日本的相关发展经验,提出建设一支多元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加大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的力度、构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化的网络管理体系等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海市部分健身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情况调查,发现体育健身市场人才较为匮乏;市政府对体育健身产业的扶植、监管力度不够;没有统一法规和健身、康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素质较差等问题.提出市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力度,对体育健身产业的宏观调控、监管和扶植.应更新高校体育专业教育观念,高度重视培养体育健身产业市场急需的高素质健身、康复人才,并制定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人口是反映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发展所要把握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评价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当前影响体育人口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工作太累,没有场地锻炼,缺少社会体育指导员,如何运用有效的运动处方等,为此要采取措施,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方法,优化体育人口结构,正确引导体育健身消费,改善国民健身环境和条件,促进体育人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 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 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 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 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社会特性和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劳动、生存和生活实践,伴随着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和渗透而不断发展。它除了具有现代体育一般的属性外,同时具有历史、传统、民族和交融的社会特性,鉴古观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出了自身显著的教育功能、民族凝聚功能和弘扬文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研究,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学生体质健康下滑、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学生科学健身知识和健康素养不够、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时间不足,不同层次的体育课程衔接不够、场地设施不足等现实困境。所以加强学生身体教育、健康教育和运动技能教育;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构建衔接紧密、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联合机制,发挥学校体育在健康战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众对广州亚运会金牌的态度值得反思.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对举国体制下对我国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进行了一些分析,并对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展望,希望新的体育体制改革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更加健康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进行比较研究 ,表明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呈现一种融合态势 ,大学生余暇体育是高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 ,又是对高校体育教育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大学生余暇体育反映高校体育社会化的程度 ,对于构建高校体育课内与课外一体化、学校与社会一体化的终身体育教育体系有其重要的意义 ,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创新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中,把体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对旧教育制度轻视体育的陈腐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对体育与德育、智育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证的论述,提出了运动健体的观念和“天地惟动”的哲学思想。这些思想和看法,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正处在大数据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大数据的 发展不断提高了竞技运动的科学性和精准化水平。大数据智能技术成为赛场夺冠的核心 竞争力,正在为各国奥运备战和世界大赛体能训练提供科技支撑和训练新动能。随着大 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体能将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多学科融合发展的新型学科,未来将架 构起体能训练 与科学运动助力健康中国的桥梁,体能训练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并最 终为健康中国和健康体能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服务。  相似文献   

18.
"阳光体育运动"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意识、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从不同社会视角来看,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既具有丰富的社会学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经济学意义:阳光体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提升个体的人力资本存量;可以提高政府体育财政的支出效用。然而现实中,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却不尽如人意,在从多维视角审视阳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从应试教育与体育锻炼之间的博弈、学校对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畏惧、政府对阳光体育财政投入不足等角度,揭示制约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瓶颈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现阶段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选择,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依据《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总体要求,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实验法,以超大单元的运动季、课内外结合、技术课与竞赛课衔接、强化体能训练等方式方法改良运动教育模式,建构新型的运动季教学模式,并分析其对体质健康的促进效果。得出:运动季教学模式结构合理、方法优化、效果良好,有益于推进《意见》的落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构建了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模式,并进行实践,其结果表明高校课余体育俱乐部制能使学校课余体育向以健康为本的多样化模式转变。把高校体育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