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我国传统出版转型和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急切需求,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已越来越受到业界和教育界的关注。高职院校数字出版专业的目标是为行业培养具备数字出版知识及数字出版技术手段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加强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了解行业企业需求、倡导实用科研和技术服务,以此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文化传媒行业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已是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策划能力对培养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从行业产业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与特色,课程设置与分配等不同层面,探索并提出应用型、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策划能力"全程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范文婷  王留 《新闻世界》2014,(10):178-180
本文以国内已经设立数字出版专业的六所高校为例,对比传统出版环境和数字出版环境下编辑出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差异化,探究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数字出版环境下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也为其他高校开设数字出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提供参考,从而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环境下数字出版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对数字出版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提出结合时代背景、转换培养理念,突出培养特色、优化课程设置,灵活用人机制、强化师资力量,实施创新驱动、以创促产学研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数字出版行业是市场经济多元化交互式发展的新兴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数字出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出版融合背景下构建科学的数字出版体系已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此,针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从市场发展机制、人才培养、产业链衔接及监管等四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出版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创新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代杨 《出版科学》2011,19(2):86-89
首先阐述数字环境下编辑出版专业教育与出版行业需求错位导致毕业生不能满足出版单位用人需求的现实问题;然后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最后提出编辑出版学专业建设的四种策略,即坚持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培养数字出版人才、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资源、将世界数字出版成功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并完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浅谈我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建设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围绕我国高校开设的数字媒体类专业,从招生对象与颁发的学位、专业所在院系、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了我国高校数字媒体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张秀梅  郑鹏  潘春玲 《编辑学报》2014,26(2):188-191
数字出版已经成为现代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在未来出版业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出版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保障,人才匮乏是我国数字出版发展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加快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成为我国数字出版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SECI模型在人才培养上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其引进数字出版领域,有利于解决我国当下数字出版人才紧缺的严重问题,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于数字出版行业,通过对当前我国数字出版领域人才的状况分析,结合SECI模型的相关理论及其人才培养过程,提出了基于SECI模型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数字出版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进而对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数字化演进要求。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发现各校编辑出版学专业由于学源背景不同、教师结构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其课程体系数字化改革也有很大差异。从发展现状来看,国内大部分高校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仍有数字化演进空间,可从培育数字出版专业特色与方向、优化技术类课程教学、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和强化数字出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蔡葵  潘娅 《出版参考》2023,(2):44-47+54
社会形势的转变催化行业变革,进而对相关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数字出版业基于传统媒体转型升级而形成,在时代背景下趋向融媒体发展,以此提高媒体竞争力,实现长期发展。本文分析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和数字出版业对人才的要求,探讨了当前数字出版业人才培养的不足,对媒介融合视域下数字出版行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13,(18):4
北京市新闻出版系列数字编辑职称设定工作会于5月30日-31日在京召开。来自出版、互联网、网游、动漫等行业的四十余位专家代表认为,探索建立数字编辑职称制度,顺应了数字时代人才培养和认证需求,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和认证提供了新通道,填补了数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空白点。与会专家建议,数字编辑面临比传统编辑及网络编辑更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出版产业领域的一种新形式,代表着数字出版业的发展与崛起,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文化科技融合是促进数字出版行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动力,对于提高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在文化科技融合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促进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准确地把握数字出版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对其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将数字技术运用到图书出版管理中,探索图书出版管理模式数字化趋势与实际运营的协同发展并加以优化,推动图书出版业转型升级。【方法】通过分析图书出版管理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传统图书出版管理模式在数字化背景下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提出图书出版管理模式融入数字化运营的协同发展对策,展望图书出版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发展前景。【结果】图书出版单位要构建数字化管理服务模式的核心体系,优化图书出版管理人才培养方式,坚持数字融合发展的根本遵循,实现行稳致远。【结论】图书出版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趋势明显,在实际运营后会使数据成为生产力,人工智能工具助力降本增效,区块链技术为版权管理赋能,形成人力资源精准化服务平台,实现业财一体化,助推图书出版单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手机、平板电脑等“掌媒”的出现,使移动阅读成为新媒体时代一种不可忽视的新兴的阅读方式.本文主要探讨了移动阅读时代数字出版结构和形态的新变革,论述了数字出版行业在出版平台、传播渠道、出版者、传播内容、出版方式等层面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数字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等,以期对我国数字出版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消息·书讯     
《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研究》出版该书是"首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ublishing Industry and Publishing Education in the Dig- ital Age)的论文结集,由黄先蓉教授、罗紫初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研究》对数字环境下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以及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机制、方式方法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晓明 《今传媒》2016,(9):171-172
随着当今世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也逐渐被诸多行业所应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3年发布的《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认为,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将走进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出版行业来讲,这既是挑战更是难得的机遇。本文将着重分析大数据对出版业的作用及大数据在出版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前程无忧网关于编辑的招聘启事内容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知识能力结构构成这一概念;同时结合现状,借鉴美国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适合于上海的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出版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既有的出版模式,需要传统的出版企业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趋势,逐步向数字出版转型,从而更好地推动出版行业的发展。现阶段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出版行业的转型发展。基于此,本文将从数字出版转型的基本情况着手,深入探究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岗位需求对高校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校传媒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专业建设滞后于社会需求,师资力量薄弱,办学资源跟不上时代步伐等问题。本文针对现状,提出在构建机制、搭建平台、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推行双导师制等方面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校企共同推进适应市场需求的传媒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丹  仲诚 《现代出版》2015,(2):13-16
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是在整个出版专业学科建设中发挥骨架支撑作用,凸显专业特色与行业需求,并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因此,构建高校出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首先要确立出版专业核心知识体系,以便对出版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指导,进一步促进我国出版专业教育群体在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