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信息资源云服务的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评价是信息资源云服务实际应用效果的客观表示,也是信息资源云服务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参考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的基础上,以信息资源云服务的目标为导向,结合云计算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信息资源云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回顾相关研究,修正并提出了包括"实体空间""信息控制"和"服务效果"三个层面21个指标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浙江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用户使用模式和满意度等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信息共享空间用户群体主要为低年级本科生,用户到信息共享空间主要从事自修、利用设施设备和小组研讨活动。信息共享空间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欢迎,但是满意度有待提升。用户对实体空间层面的重要性期望和满意度评价最高,其次为信息控制层面,服务效果层面评价最差,资源和服务提供不足似乎成为制约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瓶颈。建议图书馆减少噪音,将讨论区和学习区有效隔离,加强共享空间促进合作研究和创新等理念的宣传推广。更重要的是,提高数字资源和服务提供的丰富度和专业化。图书馆需要探索学生社团参与运营的机制、形成日常评估文化,以及在制度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对本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用户满意度调查中的可用性进行了阐述,其次运用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服务满意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调查结果为今后的图书馆服务和用户交流工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地方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是图书馆最具特色的服务之一。为了不断改进地方文献信息服务质量,本文试图运用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评价理论和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研究发展性项目LibQUAL+,从读者角度建立地方文献信息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档案微信服务质量评价,是客观了解高校档案微信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有效提升高校档案微信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进行高校档案微信服务质量评价的基础和关键,借助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高校档案微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信息质量、技术实现、服务支持和影响效果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根据有效性和稳定性系数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评价标准。[方法/过程] 运用德尔菲法构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初始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检验修正,最终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指标体系进行检验,最后选取30个具有代表性的政务微信公众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实证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对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在理论层面上,基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务微信公众号服务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对服务质量的科学评价和管理不断提升政务微信公众号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满足用户需求和期望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IC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简要阐述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概念和服务理念.根据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发展和现状,针对传统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以用户满意度评价IC服务质量的观点,并借鉴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的试验项目LibQUAL+TM,构建一个以用户感知为基本特征的IC服务质量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期刊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图书馆期刊信息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期刊信息服务的作用,提升服务水平。本文论述了期刊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的含义以及实施的目的和意义;构建了图书馆期刊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实施方法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我国10家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开展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研究,据此提出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视角的公共图书馆健康信息服务策略,即加强信息服务主体建设,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素养;注重健康信息资源质量,提升健康信息服务水平;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力度,关注用户信息技术体验与安全保护;推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夯实健康信息服务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10.
��Ϣ������������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深入分析信息服务、信息服务质量和信息服务质量评估的特性的基础上 ,提出信息服务质量评估的原则和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 ,并详细探讨每一类评估技术与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1.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近年来国内高校兴起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热潮。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资金短缺问题、收费合理性问题、理念与服务问题、业务重组、人员融合与管理问题、开放时间问题、服务质量评价问题及方法等。面对这些问题主管部门应该争取各方支持采取多种对策共同应对,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则是有效应对各种问题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2.
黄付艳 《图书馆》2012,(1):96-98
信息共享空间(IC)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正逐步被各高校图书馆所采纳,其服务评价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笔者建立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本文试图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建立IC评价的数学模型,对国内外六所高校的信息共享空间进行调查、实例分析与评价比较,得出信息共享空间的评价结果,为组织机构、专家学者、用户以及工作人员准确评价IC与推广IC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间是图书馆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模式,能够较大限度地满足高校用户对专业化、个性化、知识化深层服务的需要。以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网络阅览室为例,阐述了基于专业的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思路、方法和步骤,以及实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展示了一个关于特色整合型信息共享空间的操作案例,为进一步探讨适合我国实际的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新形式、推动信息共享空间在高校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信息共享空间(IC)是开放获取运动背景下兴起于北美和欧洲等地区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和新型服务空间,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物理层、虚拟层、支持层三层结构,为用户提供集参考咨询、信息素养培养、学习、协作和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2010~2011年国内对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集中在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Web2.0环境下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管理和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论述信息共享空间(IC)实现目标和构成模型的基础上,从物理环境、虚拟环境、人文环境建设和IC内部组织管理、人员培训以及服务质量评价诸方面讨论了未来我国高校图书馆IC规划与建设的构建模式与实施策略及其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参考咨询服务是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论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的新特点,从服务台设置、服务方式、服务模式、服务人员配置等方面阐述了参考咨询的服务机制,通过比较和分析两个大学信息共享空间中的参考咨询服务,提出对我国。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启示和思考。该文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年第2期本期话题“信息共享空间”的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界定学术共享空间的概念和回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取scholarly commons、academiccommons、research commons等三种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的主要类型作为分析样本,通过采取内容分析法和归纳法,从促使高校图书馆建立学术共享空间的因素、服务对象、服务设施与设备、服务项目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美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的基本情况和实践经验,并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的规划和构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IC到AC:国外大学图书馆学术共享空间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婉  王萍 《图书馆学研究》2011,(16):82-86,89
随着读者需求的个性化,信息共享空间开始向不同的模式发展。学术共享空是信息共享空间功能的扩展。国外的学术共享空间两种服务模式即机构知识库和"一站式"学术支持服务,对我国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有三点启示:构建学术服务平台,提高人员素质和结构,加强评价与跟踪。  相似文献   

19.
In planning for a new library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Tulsa, graduate 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OU)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collaborated in an innovative effort to develop a commons-based reference service. By first considering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to the need for a commons, blending in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 libraries that have created similar spaces, and focusing on the workflow issues likely to be encountered by the graduate assistants staffing the commons itself, this planning team developed an uncommon peer-to-peer approach to reference and education services, one focused on the patron as student.  相似文献   

20.
In planning for a new library construction project for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Tulsa, graduate 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OU)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collaborated in an innovative effort to develop a commons-based reference service. By first considering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to the need for a commons, blending in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 libraries that have created similar spaces, and focusing on the workflow issues likely to be encountered by the graduate assistants staffing the commons itself, this planning team developed an uncommon peer-to-peer approach to reference and education services, one focused on the patron as stud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