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黄耀红 《湖南教育》2002,(23):36-38
赵尚志的办公桌上立着一帧放大的照片,那是今年春节他在麓山之巅的留影。照片上的他披着一件黑色风衣,眉宇间透着一种历经沧桑的欣慰与自信。 他一辈子与岳麓山结缘。麓山的枫叶红了又红,赵尚志在钟爱的湖南师大附中朝夕如斯,竟忘了岁月的流转,转眼已是人到六十。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人生六十,意味着生命步入了围炉忆旧的冬日;而赵尚志几十年生活在青春飞扬的中学校园,他对教育永远怀着一种春天的感觉。60岁生日那天,赵尚志端详着自己的这张照片,不禁情有所动,发  相似文献   
72.
73.
我们无意于编制一套所谓的高考仿真模拟题,猜题押题之类的玩意向来为我们所不耻。时下,冠以各种名头,辅以各种广告的高考模拟题实在太多太多,每一种模拟卷无不摆出权威与专家的面孔,在莘莘学子疲惫的目光前晃动,透着浓烈的应试功利。或许,这是一种无奈的泛滥。作为一本有责任的语文专业刊物,我们不想凑这样的热闹。我们甚至担心过度的“高考渲染”会让高考成为孩子成长里不堪承受之重!然而,从形形色色的模拟试卷里,我们看到的只是太多精致的命题技术,却难以见到技术背后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追求。我们不是高考命题者,权且以“假如”二字代表一种立场,一种理解,一种声音。我们关注的重点是命题者的观念,是命题者对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解,是对“语文考试将把人引向何处”的深远追问,是对学生这种成长个体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74.
黄耀红 《湖南教育》2007,(10):41-42
抖落满身节日的慵懒,满载一车百合的芬芳,我们来到阳光细数、暖树相偎的岳麓山脚,来到宁静而整洁的湖南师大校园。 在岳王亭北侧的一栋老式单元宿舍前,隔着十多级水泥台阶,一位目光炯炯、有着“绝顶”智慧的长者,微笑地站在阳光里,远远地向着我们作了一个舒展双臂的手势。这个很不经意的手势,显露出一种演说家的潇洒风神。  相似文献   
75.
早几年,听过一段相声,中间有几句是评论《篱笆、女人和狗》那支主题歌的: 星星啊,还是那颗星星/月亮啊,还是那个月亮/山啊,还是那座山/梁啊,还是那道梁/碾子是碾子,缸是缸/爹是爹来,娘是  相似文献   
76.
从《荷花》的教学方案说起 黄祖训:今天我们选的这个单元,《荷花》与《海底世界》是两篇讲读课文,《雨中》与《金色的沙滩上》是供学生自读的阅读课文,按照两类课文的不同要求,请大家从课文的教学方案说起。  相似文献   
77.
我有一个侄儿,挺机灵,能说会道,但怕写作文。一日,他兴冲冲地找到我,说是要给我看他刚写的一篇好文章。文章题目叫《桔园》,不长。看过几段后,我的笑容消失了。   文章大意是:秋天的桔园很美丽,“我”尝了一个桔子,心里比吃了蜜还甜;站在一旁的“爸爸”意味深长地说,桔子全身都是宝,它的果可以吃,枝与叶都是很好的药材,桔树的奉献精神多么宝贵啊 !读着这种老气横秋的话语,我难以相信它们竟出自于眼前这位机灵活泼的小侄儿之口,这让我有些心痛。   侄儿家屋后确实有一片桔园,但他很少去玩,他总守着家里的电视。桔园里…  相似文献   
78.
耒阳,造纸发明家蔡伦的故乡,一座与科学创新有着千年渊源的湘南古城。 1983年,耒阳由郴州划归衡阳管辖。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当时在人们眼里,郴州是落后的“乡下”,衡阳是发达的“城区”。每次教育系统开会也好,竞赛也好,评比也好,不论比哪项工作指标,耒阳都比别人矮一截,只有坐冷板凳的份。 20年后的今天,耒阳已是衡阳教育的排头兵。一个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耒阳,研究耒阳,甚至把耒阳教育的发展称作“耒阳现象”。  相似文献   
79.
20世纪初语文学科独立之后,“文选式教科书”大行其道。不论是国语时代,还是国文时代,抑或是1949年以后的语文时代,语文教科书最主要的形式一直是文选式。新中国成立60年来,“文选式”这种主流教材形态从来不曾有过突破。每一个问题都是一片探索的空间。在文选式语文教科书里,究竟该如何认识“选文”的价值与意义?通过有关语文教科书选文的问卷调查,我们到底能发现哪些启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1963年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了语文工具论思想,其后即是“文革十年”,再然后是新时期,直到1990年左右有人发出语文人文论的呼唤。我们将这一段时期视为文学教育的低迷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