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读《毛泽东早期稿》.意外地发现其中收录了毛泽东于1917年在湖南省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实习时写下的一篇《国教授案》。全如下:  相似文献   
63.
64.
▲下课了,意犹未尽的孩子们仍然紧追4涟源蓝田,是当年日寇肆虐、海宇鼎沸之时的湖南国立师范学院所在地。当年一大批博学鸿儒和热血学子,历舟车烽火而迁徙于此,弦诵不辍,在中华民族最艰苦卓绝的时候,奏响了文化的最强音。几十年过去,这里有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他眼里常常含着热  相似文献   
65.
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宋代理学家朱惠的这一至理名言,是对汉语文阅读方法的高度概括。因为它符合汉语文的固有特性,符合汉语文学习的根本规律,尽管它历经千年,对今天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循序而渐进"中的"序",既指作品内在的"序",又指阅读主体认知的"序"。就一篇文章而言,阅读时往往是由词而句,由句而篇,要经过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过程。在阅读教学中,除了遵循作品之"序"和学生的议在。之"序"外,教师还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之"序"。(峨眉道上》是一篇讴歌铺…  相似文献   
66.
国语改造、汉语规范的建立与语文教育的苏化   20世纪50年代初,改造与建设语文教育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的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67.
2006年11月12日,一个阳光灿烂的秋日。 这一天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胜利闭幕。  相似文献   
68.
据说,一位现代文化名人曾以“祖冲之”巧对“孙行者”而传为茶余饭后的佳话。不过,人们大多把钦敬的目光投向了这位机敏的应对者,并未理会命题人的匠心独运与用心良苦。其实,在任何一场测试中,命题者与应对者总是互为条件的两个创造者。或许是看多了堆积在孩子们桌上的“白色哈达卷”,或许是看多了那些试卷结构雷同,命题思路狭窄,命题方式单一,考核内容死板、枯燥、无用的“灰色考题”,我们愈发怀念那种闪烁个性光彩、透着生命气息的“绿色考题”。考试,并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险隘,而是孩子们学习、成长之路上的码头与驿站。考试命题,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多的时候,它需要我们有一种艺术创作的激情与智慧。如果我们的考试能真正指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指向多层次的智力与非智力空间,指向孩子们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空间,那么考试的过程、价值与意义都将赋予崭新的含义。一道好的试题或许会让学生铭刻一辈子,同样,一道糟糕的试题可能会贻害学生一辈子。这里,我们选择的一些优秀试题涉及中小学诸多学科。看看这些试题,再看看老师们的点评,或许会对我们的考试命题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9.
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历经起落沉浮,勾勒出曲折前行的轨迹。新申国中学文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入们对中学文学教育地位、作用、功能、性质及实施策略的认识过程,也凝聚着人们对整个语文学科本质规律与发展方向不断反思的成果。我们将这个过程分为:以汉语、文学分科为标志的文学教育繁荣期,以“工具论”产生为标志的文学教育低迷期,以人文说兴起为标志的文学教育复兴期。1.汉语、文学的分科与中学文学教育的短暂繁荣语文学科真正以“语文”的名义出现,始于新中国建立这一伟大历史转折。自1904年语文单独设  相似文献   
70.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