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6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教育   2661篇
科学研究   29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464篇
综合类   62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489篇
  2009年   460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404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96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采用文献资料综述法,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体育锻炼的心理机制,分析了体育锻炼对认知、情绪、应激、人格、自尊等方面的影响,得出体育锻炼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保持身心健康、创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黄石理工学院医学院2004级300名女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高职护理生对体育锻炼的知、信、行有明显的差异,在对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上呈多样化,参与独立性较差,其强度和量的把握不够好,在选择体育锻炼方法上相对单一。建议对高职护理生的体育锻炼应加大力度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以促进加强护理生对体育锻炼及健康教育的认知.  相似文献   
34.
35.
本文通过实践证明科学管理开发学生健康学力的探讨,指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培养跨世纪人才,德智体三者不可偏废其一。  相似文献   
36.
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本文通过调查法、文献法、逻辑法,对影响女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7.
刘永富 《成才之路》2011,(12):90-I0019
体育游戏既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也不同于一般的智力、娱乐游戏,它是以身体锻炼为内容,以游戏活动为形式,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体育游戏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的特点。对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38.
体育课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的主阵地,是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方法的重要场所,而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十分重要的。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体育教师应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创造和谐的练习气氛和良好的练习环境。学习的难度与练习要求要适度,要注意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原则。虽然高中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排球,但是他们并没有排球基础。因此,我在高一上排球课时,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学生就会不满足,自己  相似文献   
39.
顾洪庆 《成才之路》2011,(34):64-65
素质教育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主观上不重视,二是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条件不完备。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体育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当前中学体育所存在的问题也还很多,主要是,体育是为了中考提高成绩或者是为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  相似文献   
40.
主题化的体育活动是指:以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为背景,以幼儿的整体发展为目标,以体育集体活动和体育游戏为活动开展形式,依据主题目标,有目的地开展的与主题相关联的体育锻炼活动。在研究和实践中我园注重经验的积累,总结了主题化体育活动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