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儒林外史》中许多武林人物的行为与《水浒传》中的人物有相似之处,甚至可以找到人物原型,但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武林人物却是不光彩的侠客形象。由此来看,《儒林外史》是吴敬梓对名著《水浒传》的"消解",对武侠精神的一种批判。《儒林外史》不但嘲讽了"儒林",还嘲讽了"武林",它不但是一部大的"儒林外史"同时也是一部小的"武林外史"。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市场化深刻影响到了文学、艺术等精神消费影式,寻求市场化与理想精神的契合点,是文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亮剑》作为一部极具理想精神的作品能走上畅销榜单,与其文本的传奇性、语言的狂欢化和英雄的时代性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这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读《绿野仙踪》,时时能感受到《水浒传》的影子,尤其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叙事技法等方面。《绿野仙踪》某些故事情节与《水浒传》"行文一法";亦塑造了诸如与鲁智深、李逵、"四大淫妇"等肖似的特色人物若干;并模仿运用《水浒传》之"犯中求避"、角色引入、故事衔接等叙事技法。《绿野仙踪》多方面承衍《水浒传》创作手法,深得水浒壶奥。  相似文献   

4.
2014年10月31至11月2日,山东社科论坛——《水浒传》与儒家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曲阜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水浒传》与儒家文化"。这次研讨会是《水浒传》与儒家文化最新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层次较高,规模较大。会议共收到论文44篇。与会专家主要就《水浒传》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水浒传》的文本分析及《水浒传》的作者、版本、传播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梁山是水浒文化的摇篮,而这两个地方从行政区划上看均属于今天的济宁市,会议在济宁学院召开,有浓厚鲜明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呼唤着野性,其朴野之美呈现为一种显著的审美形态。从整体构思看,把神魔的灵异与社会的动荡结合起来,给梁山泊的野性强力精神以合理的解释。而好汉们犷悍、粗野的性格与造反的目标结合起来,这种朴野之美便表现出正义的理想光辉;同时,小说对野蛮杀戮场景的再现,对环境的描绘,对好汉们肖像、绰号、武打、饮食等方面的渲染,都显示出朴野之美。《水浒传》对朴野之美的追求,不仅是宋元的社会现实促成的,也是中国俗文学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结果,是数代说话人与文人审美趣味的调整与转变。  相似文献   

6.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著名的讽刺文学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这部游记体小说以船长格列佛的口气讲述了其游览四个截然不同国家的经历。本文利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小说中典型的狂欢场景、狂欢式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写作手法进行深入分析,以重新解读这部经典作品。斯威夫特通过狂欢化的写作风格,抨击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残酷暴戾,同时表达了渴望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乌托邦式的理想。  相似文献   

7.
《麦克提格》是美国作家弗兰克.诺里斯的一篇杰作,它被称为"美国自然主义的宣言",其悲剧性得到评论家们的公认,但人们往往忽视了其颠覆现实世界的狂欢化色彩。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分析麦克提格这个形象所包含的狂欢化特点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美国南方文学史上继威廉姆·福克纳之后最杰出的小说家。《智血》以20世纪中期田纳西州一座名叫托金汉姆的城市为故事背景,描写主人公黑兹尔·莫茨试图根除耶稣对他的影响,走上一条悲喜掺杂的精神幻灭、皈依之路,最后以失败告终。在巴赫金狂欢化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小说中对小丑、傻瓜、骗子等形象的塑造,可以解读作品体现的狂欢化怪诞特点。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这部小说最闪光的思想就是宣扬忠义精神,也是《水浒传》中所传达出来的几种思想倾向中最突出的部分。施耐庵塑造了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宋江,作品中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把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中的点评与《李贽文集》尤其是《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进行思想内容和行文风格等方面的比较,认为容与堂刻本《水浒传》中的点评不是叶昼托名李赞所为,而是李贽自己的评点。他的《焚书》、《藏书》等著述与对《水浒传》的评点都有共同点,即都着眼于朝廷国家的理治,“与圣教有益无害”。“忠义”思想是李贽评点《水浒传》的思想维度。“童心”说是李贽对《水浒传》进行艺术性评点的指导思想。其中,“真”、“趣”是李贽评点《水浒传》两个重要的艺术维度。  相似文献   

1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莎菲》不能用简单的“道德主题”或“女权主义”概括,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乱世中先觉者以“边缘意识”自守,在庸俗与空虚的双重诱惑中拒绝沉沦、抵死挣扎的心灵历程.这一“深层结构”才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6.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7.
新的教育观念是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有激活人的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  相似文献   

18.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总督河道”是我国明代中央政府派出的专门为疏浚、开凿、治理河道的钦差大臣,故亦称总督河道大臣,其原官位、官阶不变,遇事方派遣,事毕回京复命,为非常设之官员。“河道总督”则是我国清代始设的掌管黄河、运河、永定等河,堤防疏浚、治理事务的专职官员,官阶与掌管行省的总督相同,为正二品,加尚书或都御使衔者为从一品。  相似文献   

20.
《野草》富含鲁迅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的热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之后的心灵抉择。鲁迅在和封建旧垒奋力抗争之后为自己在历史舞台上选定了“历史中间物”这一“影”的角色 ,《野草》记叙了鲁迅在“夜”的绝望和“梦”的希望之中的彷徨和奋进。于绝望中抗争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就是鲁迅得以不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