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体育的人本使命——一个被忽视的视角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什么是体育”这一体育学的元问题,从人本主义的视角出发进行了全新解读。文章提出:体育的本质其实就是人的“身体运动”,而人的身体运动是人作为动物存在的一种生物本能,其作用体现在人的“生存满足”、“生存改善”、“生存延续”、“生存表现”及“生存竞争”五个方面。忽略体育的人本属性,任意夸大体育的社会属性和功能,甚至将体育意识形态化是当代中国体育的一大误区。针对当今社会“身体运动不足”这一突出的问题,指出中国体育应当正本清源,回归人本属性,并将其彻底地纳人民生范畴,使其在应对现代性与人和自然的尖锐矛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世纪早期领主或贵族以土地封赏骑士,为骑士阶层的崛起创造了条件。骑士精神文化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其最初带有明显的军事特征,讲究“忠诚”“勇敢”;当基督教掌控权力后,其又披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讲究“荣誉”“牺牲”“怜悯”;当军事技术变革后,骑士在战争中的作用日渐衰弱,转向注重自身文化修养,谦恭和绅士风度被注入其精神内涵。基督教以禁欲主义作为压制体育发展的教义基础,将人的“灵魂”与“躯体”割裂,利用神权打击各类体育活动,致使古希腊罗马奥林匹克竞技传统至此中断。骑士阶层由于其在当时社会结构中的特殊性,以另一种方式传承着古典奥林匹克精神文化。骑士教育,是身体教育的存续,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中也可看到“骑士七技”的影子。骑士比武大赛,是展示骑士精神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传承人类体育竞技文明的重要载体。总之,骑士精神的特征与内涵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核高度契合,现代奥林匹克竞技运动的发展依然需要注入与彰显骑士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化学的通用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体育元素及其学理特性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体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实践作用、理论价值及特殊的人文学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中,体育具有促进沿线国家合作交流、展示国家良好形象、建立文化自信等多维度价值。而身体性、文明性、融通性的理念,让“一带一路”和体育人文交流成为尊重文明差异与倡导共同繁荣、超越文明隔阂与建立共同价值、消弭文明冲突和实现平等竞争的良好平台。“一带一路”以互惠互鉴为核心,体育文化以合作共赢为理念,体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已经开展了积极实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来看,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主体构件,而体育交流则是其中极具活力的元素。  相似文献   

4.
以人类学、宗教学相关理论对宗教文化中的身体进行发掘和考证。研究认为,宗教文化内含清晰的身体线索:宗教崇拜中的身体偶像经历了从自然灵魂崇拜阶段身体的缺位,向图腾灵物崇拜阶段的身体隐现,再到祖先崇拜阶段的身体显现的演进。宗教仪式曾经对体育活动占据全面的主导地位。体育的世俗化倾向和近代宗教对体育的适应性促进促成了附属于宗教仪式的竞技体育向独立竞技体育的迈进。宗教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现代体育有“类宗教”回归甚至发展成新的崇拜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摘要:以卢梭自爱观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剖析卢梭自爱观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探讨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研究目的:从卢梭自爱观的内涵入手,探究其对卢梭体育观的影响,并以此为理论视角,审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人自然发展要求的建议。主要研究结论:1)自爱是人在自然状态下与生俱来的自然情感,是人类最纯洁、最简单、最本能的情感,具有纯洁性、内在性、派生性、善性,人类的自我保存和自我完善是自爱的集中体现,而体育是人类自我保存的重要手段;2)我国学校体育应当从自爱出发,按照卢梭提出的“顺应天性”和“回归自然”的原则,实现身体养护自然化、体育课程体验化、体育竞赛去功利化和课外体育活动个性化,以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为研究卢梭体育思想寻求新的切入点,为审视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6.
萨满跳神是滦河流域古老的宗教信仰,是引领北方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现象逻辑,开创了滦河原始体育文明,成为仪式体育的符号象征。通过历史发生学、哲学和宗教文化图式理论,对萨满与北方巫傩之间的统摄关系加以简化澄明,并对滦河流域仪式体育宗教祭祀文化哲理进行深层考辨。认为:萨满跳神是北方巫傩文化的分支,可追溯到红山文化时期;从体育“巫术说”角度提出滦河体育文明“萨满说”;巫傩与萨满跳神仪式体育的哲学意义在于用身体现实“在场”与“不在场”实践对原始体育宗教阴阳哲学观的深层逻辑支撑、克服与精神超越;巫傩面具与萨满跳神面具符号充斥着原始二元神论宗教思维,是假面阴阳哲学“能指”与“所指”的本义表达,在巫统与血统构成的关系谱系中确立“天、地、人”三界宇宙空间相通的哲学命题;巫傩向萨满跳神仪式体育推演的文化图式实践着自然宗教向神教、自发宗教向人为宗教、部落宗教向民族宗教变迁的文化程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精神分析入手,借助弗洛伊德著名的“人格三重结构”,试图解析尼尔森的心理冲突:“本我”遵循“享乐原则”,满足内心本能的渴望,引领尼尔森追求片刻的欢愉与放松。但由于“超我”的压制,完全被本能驱使忘却资产阶级的责任得不到允许,到最后回归到文明的屋子里,从“本我”的状态下回归“自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精神分析入手,借助弗洛伊德著名的“人格三重结构”,试图解析尼尔森的心理冲突:“本我”遵循“享乐原则”,满足内心本能的渴望,引领尼尔森追求片刻的欢愉与放松。但由于“超我”的压制,完全被本能驱使忘却资产阶级的责任得不到允许,到最后回归到文明的屋子里,从“本我”的状态下回归“自我”。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民族体育文化何去何从?通过对裕固族体育的考察,发现面对现代时尚体育的影响,裕固族人主动进行文化系泊、文化选择,自信地进行传统发明等文化再生产,实现传统文化延续,引发以顶杠子为主体的民族体育“克里奥化”,使裕固族体育实现再地方化。认为,民族体育的“克里奥化”是身体文化交流借鉴中的技术模仿与选择后的身体惯习延续并存,自觉弘扬地方性文化的过程。“克里奥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尊、自立、自强的路径,是丰富人类文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体育"本体论(二)——体育概念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体育概念都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实现“促进健康”、“为政治经济服务”等功能。它忽略了体育运动的执行主体———人本身,而是把人当成物,把人体的运动当成工具,完成某种目的,这是“见物不见人”。虽然体育的概念是时代的产物,客观上刺激了体育的全球化发展,但在今天它只能使体育物化、异化的程度日益提高,“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越来越多、越演越烈。体育三元论即把体育分成竞技运动、身体锻炼、身体教育三部分,从本质上说是功能论。体育概念应该反映体育的本质,所以功能论不能长期在位,而应该明确体育的本体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1.
以人类身体在自然与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分析人们的身体观念、身体参与度和体育开展以及体育权确立之间的关联。人们对身体所持有的观念决定体育的活跃程度以及竞技体育的发展高度。人们对身体过多禁忌和过度开放都会限制体育的发展。身体禁忌权的收拢和开放权的行使让体育权利的属性也得以延展。对体育权利属性界定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身体权利属性界定的过程。总体而言,禁忌是身体权和体育权的自然属性,开放是身体权和体育权的社会属性,而无论禁忌还是开放都需要借助于法律规制手段,在此过程中,法律通过赋权的方式对身体权和体育权进行固化和确证,也使其具有了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2.
“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美丽城市”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美丽城市更新建设的保证者,而美丽城市的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两者互动发展、共同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的蓬勃开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推动与滋养,生态文明建设是休闲体育发展的至高境界,为城市休闲体育发展提供了外在环境和内部动力。城市休闲体育通过亲近自然、绿色消费、健身怡情、协调“三生”等实际行动,起到了推动人居环境改善、拉动低碳经济增长、实现生命价值延展和促进城市休闲功能提升的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践行手段。  相似文献   

13.
以竞技体育中的身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方法来研究竞技体育这一特定场域下特有的身体社会化现象,其目的就在于揭示出在竞技体育中身体是如何被社会所改造的。研究着重从现代竞技体育中的规则体系、标准体系和量化体系三大体系入手,分析了竞技体育中身体被规则体系不断的规训与改造,这不但是社会身体伦理观念在竞技体育中的映射,同时也是身体不断被社会理性化的最终结果;竞技体育的标准体系是人类身体平等竞赛的客观保证,同时也是社会平等化的重要体现;在竞技体育量化体系下身体不断地被工业社会所标度,最终异化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肉体机器。表明竞技体育只不过是众多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区域联结网络,而身体就是那个最为显著的联结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体育的社会化,而且也有利于体育事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4.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体育智慧,提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一致的自然体育概念:“自然体育”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思想为终极依据、以“守自然之道,顺自然而动”为方法论原则、以“回归自然,天人合一”为终极目的的体育观或体育形态。“自然体育”的方法论包括:运动负荷“自然”、运动动作“自然”、运动时机“自然”、运动心理“自然”等内容。“自然体育”概念的提出,能够充实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多元化的体育社会提供一种本土化的体育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5.
《野蛮的文明:体育的哲学宣言》一书已出版21年。著作中关于“体育为何”的独特论述至今仍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内涵。在历史与伦理悲剧性的二律背反进程中,唯有寄希望于体育,寄希望于“人的自然化”回归方可阻止人类的异化。然而,人的社会化进程不可阻逆,社会愈发展,体育自然人的构想愈难实现,回到人类原初状态则更加虚妄。接受现实的同时更需理解现实,理解现实就要寻其历史。面对在“人的自然化”与“人的社会化”中体育“为何”的表里之争之时,则要深知其相关理论与学说的演化,以避免绝对的虚无主义倾向。文中学者“人”学之论与体育相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勾勒出体育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告知纯粹、简化、真善可以让我们以心为初感知身体美的自然历程。由此,体育自然人国度的幻想虽会破灭,而真正体育人的国度则有路可寻,有舟可渡。  相似文献   

16.
青年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句影响十分深远广泛的名言,在思想上应受到经由陈独秀、蔡锷等人传至中国的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的日本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但这句中文名言应是毛泽东首先使用而流传于世的。青年毛泽东在提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时深入批判了中国传统身体美丑观和身体动静观,从一个独特视角提出了强体健身、文武并重的新民见解。从现代体育观的维度为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缺陷,改造国民性,寻求新的救国之道增加了独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视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NBA篮球中的扣篮及其美学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对扣篮所蕴含的动作本质和人文精神进行研究,并从体育美学的角度对扣篮的美学特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扣篮的人文本质及美学特征。研究主要结论:身体暴力在体育规则的“规训克制”下弱化;体育本身具有的审美因素和价值以及现代影视技术和数字技术与体育的结合推动了体育暴力属性与体育美学的迅猛发展。在此视角下,扣篮具有的人类原始非道德性即攻击本能和合法的攻击态度进一步提高了扣篮的审美价值和审美体验。研究发现扣篮具有技艺化、野性美、力量美主导、喜剧化等美学特征。扣篮所蕴含的美学特征的研究以及对体育美学中关于野性成分的思辨和讨论对于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下过分“文化”和严重“理性”而导致的体质下降和精神疲惫的国人来说具有重大社会研究价值。因此,加强对体育美学中野性美的研究和提高大众对体育的暴力属性的审美水平对我国对抗类体育项目水平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学科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为提升学科地位,学校体育推出了理论考试、精品课程、优质课评比等一系列“强智力、弱身体”的举措,然而却偏离了学校体育夯实身体基础这一中心任务,最终适得其反.通过对身体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探讨,凸显身体的重要性,认为身体不仅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还是一种处于社会权力中心位置的资本.学校体育提升学科地位的关键在于,始终贯彻“身体关注”的学科发展理念,建立与社会多元文化的联系,积极推介自身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摘要:体育哲学中对身体问题在逐渐展开和深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质疑当前体育哲学中的身体研究开始,致力于在体育哲学的身体研究实现从“身体”到“身体运动”的概念转变,实现研究视角的转变:首先在语义侧重点上实现从“身体”到“身体运动”的转变;其次引入斯宾格勒的“时间”“空间”在辩证向度和历史向度对“身体运动”与“肉体运动”进行区别分析,既体现了两者之间在认识论层面上存在的主客观辩证关系,也挖掘了两者在人类理智发展史层面上存在的历史递进关系。最后实现在“身体运动”概念下体育哲学身体研究的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再思考。以期在哲学、史学乃至人类学层面上的进行通力合作,化解由于体育与哲学之间的隔阂所带来的困境,致力于在身体问题导向下形成讨论的新论域。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是国家规训和强化国民身体,以达到自身治理和对外需要的一种手段,人们通过休闲体育的平台,找到了国家规训与个体欲求的结合点。不同阶层对休闲体育空间的占领,形成了身体的区隔,我们的社会目标在于缩小区隔,使人人都能享受休闲体育带来的健康、快乐和幸福。当代青年对身体的自主意识,使其更开放、更主动地尝试各种具有挑战性与趣味性的运动形式,身体在休闲体育的基本追求是“娱乐”。而老年人的身体已进入衰退期,身体在休闲运动中的夙愿是“健康”,并且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使身体获得一种超脱,达到“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