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和归纳法,对跳远决赛过程中成功率、各轮次最优成绩的频数、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变异系数)等反映跳远竞技表现过程稳定性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男女冠军成绩和前8名平均成绩稳定在一定区间;6轮次跳远成功率总体趋势是逐渐降低,前3轮成功率相对高于后3轮,女运动员下降得更为明显,男运动员在1、2、4、6轮表现出相对稳定的成功率;男运动员在6个轮次中最优成绩的频数没有明显差异,而女运动员在各轮次出现最优成绩的频数差异性非常显著;跳远项目有效成绩的稳定性总体较好,而且男女差别不大,参赛环境的变化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跳跃成功率、比赛发挥率以及在不同试跳次数中出现决定成绩的人数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参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5.05-30.42岁,女子平均年龄大于男子,在三级跳远项目上最为明显;跳跃项目男子运动员平均身高为1.85-1.87m之间,女子平均身高为1.71-1.76m之间,大部分运动员呈现出高大化发展趋势。决赛阶段运动员跳跃的平均成功率为66.67%,6次不同试跳的成功率以低高交错"锯齿"状呈现。跳跃项群运动员的比赛发挥存在着项目以及性别差异,决赛阶段,参赛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整体高于资格赛阶段。决赛阶段,6次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的百分比分别为12.5%、21.88%、15.63%、31.25%、6.25%和12.5%,在第3次和第4次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概率最高,本届奥运会跳跃(跳远和三级跳远)项目呈现出第3次和第4次试跳成功率和发挥率最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论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比赛时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中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3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4~30岁是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展示最佳竞技能力的成熟期,第2、3跳是决赛阶段出现最佳成绩的关键跳次,前3跳的成功率普遍高于后3跳,高水平助跑速度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关键要素,成绩在17.59 m以上的前3名运动员中,助跑速度均达到8.67 m/s以上。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近七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中女子铅球前八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试投成功率、最好成绩出现轮次分布、有效成绩的发挥率和变异系数等进行统计,分析世界优秀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的竞技表现特征。结果显示:1)青年女子铅球项目整体竞技水平保持平稳,整体竞技表现稳定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优秀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在资格赛中的试投成功率均呈现"V"字型变化,在决赛中的成功率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优秀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在靠前轮次的竞技表现水平更高,决赛第2轮的竞技表现尤其关键;4)我国青年女子铅球运动员整体竞技水平和竞技成绩处于世界前列,竞技表现更稳定,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北京奥运会男子跳远决赛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比赛成绩、成功率、助跑速度等内容进行研究.研究揭示:男子跳远运动员创造最佳成绩的年龄趋于年轻化,第四、六跳是创造最佳成绩人数最多的跳次,前三跳的成功率普遍高于后三跳,但后三跳具有"一锤定音"的决定性作用,高水平助跑速度仍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6.
三级跳远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能力要求极高,技术的好坏决定了其运动水平。以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谢荔梅和德国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为例,分析了这9名运动员跳出最好成绩跳次的倒二步步长、三跳比例、速度、角度等技术特征,认为:现代女子三级跳远已经形成了"速度——平跳型"技术风格,快速的助跑和强大的跳跃能力是世界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谢荔梅倒二步的速度、摆动速度与幅度需要加快,减少着地角度或许是其提高运动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女子铅球前8名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决赛前后3跳成绩、成功率等进行研究,分析女子铅球比赛的竞技表现特点,为选材、训练、比赛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其平均身高约为183.4 cm,平均体重约为92 kg,平均克托莱指数为501.02,表现出较为合理的年龄、身体形态特征,24~29岁是女子铅球运动员展示最佳竞技能力的黄金期;及格赛成绩平均发挥率约为96%,决赛成绩平均发挥率约98%;及格赛成绩、决赛成绩呈现出群体竞技能力状态水平表现的极化现象;决赛出现最佳成绩的投次比较均匀,前3次试投的成功率高于后3次试投。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接近率、身体形态、年龄特征及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世界2000~2005年度最好成绩、前8名平均成绩相比,中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起伏不定,"全运会"年表现更为接近。中国运动员身体形态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具有明显差异,中国运动员存在板前10m~6m助跑速度快、板前5m速度出现下降、腾起垂直速度慢、腾起角度小、快速起跳能力较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与调研、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构建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和专项素质发展水平的评价模型,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研究结果:1)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指标体系由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和专项跳跃3个层面,助跑三级跳远、立定跳远等5个要素(评价元)构成;2)建立了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成绩的预测模型;3)制定了我国高水平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综合评价标准。为教练员确定训练重点、科学诊断运动员专项素质发展水平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比赛中,解放军选手张启山凌空一跃,创造了7.53米的优异成绩,刷新了7.39米的全国纪录,比十六届奥运会第三名的成绩还多5厘米.张启山同志是一个身体发展比较全面的运动员,身高1.75米,体重71-72公斤,1952年参加足球运动,后改练田径,他的百米成绩在国内来说是比较好的,曾经达到过10秒8,而且还是跳高一级运动员,立定跳远成绩是3.10米,立定三级跳远8.60米,挺举100公斤.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干劲足,意志品质顽强,创造纪录的这次比赛是在雨天进行的,场地潮  相似文献   

11.
女子三级跳远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兴起的项目。在最初,我国运动员在此项目上有过辉煌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运动员的成绩与世界先进水平逐渐拉开了差距,其中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技术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对中外优秀运动员技术的对比研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为改进我国女子三级跳远的现状及提高训练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女子三级跳远决赛中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前后三跳成绩、成功率、速度变化特征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奥运会三级跳远及格赛中,男女竞技能力表现为个人最好成绩的达到98.13%和97.03%;决赛中,男女竞技能力表现为个人最好成绩的达到98.78%和99.80%;第一、二跳是成功率最高的两个跳次,而最好成绩则主要出现在第二、三跳次;男女运动员前三跳的助跑速度、最佳成绩均比后三跳要快、要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部分中国和外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三跳起跳瞬间(含上板瞬间)速度变化的分析对比,同时分析了在运动员的三跳中水平速度对三跳比例的影响,并结合三级跳远的专项理论,研究认为,相对于外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中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上板速度较低、三跳中水平速度利用率较低,在第3跳时又未能获得足够的垂直速度,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优秀女子三级跳远三跳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德国科隆体育大学田径研究所提供的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皇级跳远决赛的生物力学数据为依据,探讨女子星级跳远中的技术关键和机械能利用问题。结果表明: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助跑最后阶段节奏平稳;女子三级跳远以平衡技术为主;三跳中机械能损失较多。  相似文献   

15.
运用高速摄影等方法对女子大学生三级跳远技术进行研究 ,并与世界优秀选手技术进行对比 ,分析了女子大学生三级跳远的关键技术和机械能利用问题。结果表明 ,大学生三级跑远的助跑速度及机械能的利用率与优秀选手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6.
在三级跳远技术教学中,抓住单足跳和跨步跳落地时的“扒地”着地技术环节,可有效地减少着地时人体所受阻力,顺利进入下一跳。运用标记对三跳距离加以调控,通过反复练习,能使学生形成比较合理的三跳距离比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水平运动队三级跳远队员的成绩进行比较,对他们这两年的训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提高三级跳远成绩所采取的训练方法包括:制定大周期和小周期相结合的训练计划;应用“速度-平跳”技术;重视全面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分配好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重视训练后的恢复措施,以及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对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类型训练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已成为现在和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速度型的三级跳远运动员 ,专门设计了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训练模式 ,并进行了一年的训练实验 ,试图为三级跳远训练方法的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三级跳远是需经长期系统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的运动项目,少年阶段的基础训练对其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六名少年阶段达到一级的运动员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在掌握三级跳远技术的初级阶段应明确个人“理想化”技术,即根据个人特点所应采用的最佳技术,它对运动员的成长极为重要。采用发展专项素质和根据特点掌握技术动作相结合的方法是训练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三级跳远技术结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技术环节存在不可颠倒性。就三跳而言,三次起跳技术相互关联并直接决定了最后的总成绩,所以对三级跳远技术的深入研究是充分、合理发挥人体潜能的条件,也是人们对三级跳远技术的认识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通过对世界顶尖级运动员三次起跳技术分析,揭示近年高水平运动员起跳技术现状和特点,为我国运动员改进技术找出差距原因,提高起跳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